APP下载

老少边地区青少年学生受挫心理行为表现及教育原则探究*

2022-02-13邱其荣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3期
关键词:挫折青少年心理

邱其荣

(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广西百色 533000)

青少年学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人类进入21世纪,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浪潮随之而来。高节奏、高科技、高风险、高压力的知识经济时代引起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和社会形态等都发生了变化,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激发了青少年学生竞争意识,青少年学生的紧迫感极其强烈,但他们也面临着意想不到的、这样那样的、或大或小的挫折。挫折是指“个人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反应[1]。”调查研究发现,老少边地区青少年学生一旦受挫,多数都会引起诸如思想、学习、人际、生理等方面困惑或障碍。为此,地处老少边地区的百色学院对当地青少年学生开展了受挫心理行为表现调查研究,深入到当地青少年学生中去,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和访谈等方式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调查,了解掌握受挫青少年的心理行为表现,科学分析了当地青少年学生受挫心理行为表现的原因,为当地青少年学生解除受挫不良情绪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教育原则。这是做好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这样,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使青少年学生克服不良情绪,保证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信念,做到全面发展,如期实现磨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奋斗目标。

一、老少边地区青少年学生受挫心理行为表现

青少年学生由于知识储备不足、智力水平不高和人文素质较低,情绪控制能力较差,也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因而在人生的道路上碰事容易情绪激动,产生冲动的动作,看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同时受挫心理承受能力也各有差异,自我调适能力又不同,表现出不完全相同的强度,因此青少年学生受挫后的心理行为表现有消极情绪反应式和积极心理防卫式两类。

1.消极情绪反应式心理行为表现,是指个体受挫后表现出的明显情绪色彩的行为,属于失常、失控、无目标的情绪性行为[2]。主要有:

(1)幻想、倒退。有些青少年学生学习遇到困难和挫折,理论考试甚至补考仍不及格,对学习乃至前途失去信心,出现厌烦学习情绪,产生学习倦怠心理,精神又没有寄托,于是便得过且过,学习不求上进,上课睡觉或者逃课,或者沉迷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还有的表现出诸如婴儿那样哭闹、耍赖等与自己年龄、身份完全不相符的幼稚行为。

(2)冷漠、焦虑。有些青少年学生在交往等方面受挫后,产生意志消沉、冷漠麻木心态,什么都无动于衷,漠不相关,闭门谢客;有的变得孤僻高傲,自己独处,不愿同别人交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表面装作没事一样,内心却痛苦不堪;有的产生焦躁不安心理,迷惑不解,苦闷自卑,还会出现突感头昏、脸色苍白、全身冒冷汗、心慌和呕吐等现象,重者则会精神崩溃,走向极端。

(3)固执、推诿。有些青少年学生受挫后,思想上就是想不通,对变化的情况没有及时调整情绪,还停留在原来的无效甚至错误的情境当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长辈的教育和同学亲友的规劝置若罔闻,有的则不承认自己有挫折情绪,为自己列举很多事例、找出很多理由来说明自己什么事都没有,认为所有坏事都是别人干的,所有错误都与自己无关,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以稳定自己的情绪。

(4)攻击、自攻。有些青少年学生受到批评等挫折后,表现出十分紧张的心理,产生非常激愤的情绪,这种情况如果失控,攻击性行为就会引发,有的直接发泄怒气,睁圆眼睛瞪视或者冷嘲热讽使自己受挫的人,甚至大打出手;有的无法直接攻击对方,就对其他无关的人和物发泄怒气,如背后抱怨、说怪话、摔东西、发怨气、做坏事等;有的产生畸形心态,自我攻击,如打骂自己,甚至自我残伤、轻生等。

(5)杀人、自杀。有些青少年学生在恋爱、就业等方面受挫后感到失望和不安,对生活失去信心,认为前途黑暗,产生万念俱灰、生不如死的悲观情绪,沉沦颓废,不能自拔,倘若没有及时得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长辈的疏导,就可能会出现过激行为,私下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开学校,甚至自寻短见或者杀人,这应高度重视。

2.积极心理防卫式心理行为表现,是指个体受挫后采取暂时减轻受挫感而获得宽慰,以减少焦虑的行为,属于正常、有控、转目标的理智性行为[3]。主要有:

(1)投射。这就是有意把个人具有的不为社会认可的坏品质强加给众人,以此为自己辩解,使自己解脱的行为,如考试作弊的青少年学生总说别人也作弊,以此维持心理平衡。

(2)转移。这是指个人受挫产生烦躁紧张心理,寻找诸如唱歌、跳舞、玩牌、打球等方式竭力排除挫折带来的焦躁心理、郁闷情绪,以期达到平衡自己不安心理的行为。

(3)表同。这就是将别人表现的而自己又十分认可喜欢的好品质在众人面前说自己也能做到,如学习成绩差的青少年学生经常模仿老板或明星的言行,以某某老板或明星的表现来夸赞自己的行为。

(4)代替。这就是转移并升华自己得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校表扬或认可的受挫情感和态度的行为。如体育竞技不出众的青少年学生,在闷闷不乐中埋头学习,以期在学习上超过体育竞技获奖同学的行为。

(5)文饰。这是指个体受挫后常常以某种理由或者借口来解释、安慰自己,正如“酸葡萄心理”,以此释放精神压力,从受挫中解脱出来的行为。这种假借理由释放心理压力的做法,不失为是一种自我调解的方法。如经常旷课的青少年学生逢人便说:“学习这些东西有啥用,成绩不好的人找到好工作多的是。”

(6)反向。这是指受挫个体表现出与动机相反的行为。如自卑的青少年学生经常表现出高傲自大,往往对充满向往的事情装出不屑一顾的样子。这种不敢直接说明自己真实动机,而是从相反的方向表露出来的反向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得到自我安慰,使自己从受挫中解脱出来。

二、老少边地区青少年学生受挫心理行为表现的原因

面对纷繁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学校在深入了解掌握青少年学生受挫心理行为表现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青少年学生受挫心理行为表现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帮助受挫青少年学生消除不良情绪,从挫折中走出来,提高抗挫能力,成就出彩人生,成为生活强者,从而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此,对于受挫青少年学生,学校不仅要准确地把握其心理行为表现,而且还要弄明白其受挫的原因。虽然青少年学生受挫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是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1.青少年学生受挫的客观原因

青少年学生受挫的客观原因是指不以青少年学生主观愿望为转移的条件,诸如知识经济冲击、家庭经济困难、学习过度紧张和家庭矛盾影响等客观因素。

(1)知识经济冲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传统价值观念受到知识经济大潮冲击,千年陋习正在被深水区改革所打破,人们的观念在西方文化不断涌入冲击中国文化情况下面临着嬗变,这些都在震荡着青少年学生心理,由此会产生挫折心理行为表现。

(2)家庭经济困难。有的青少年学生的家庭经济相当困难,父母无法完全满足他们在学校的各种需求。因此,有的不甘于艰苦朴素的生活,羡慕高消费,长期会演变成挫折心理行为表现。

(3)学习过度紧张。有的青少年学生由于学习任务重,考试成绩差,因而感到压力大,常常绷着脸,神经总是处于紧张状态,由此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经常睡不好,食无味,就会产生挫折心理行为表现。

(4)家庭矛盾影响。有的青少年学生的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吵闹打架,自己深陷家庭矛盾之中,苦恼不堪;有的从小父母离异,家庭破裂,生活于单亲家庭,长期缺乏父爱或母爱,内心苦闷,但又只能把苦闷压在心底,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挫折心理行为表现。

2.青少年学生受挫的主观原因

青少年学生受挫的主观原因是指随着青少年学生主观愿望而变化的条件,诸如个人自身条件不够、心理因素不当、人际关系不良和抗挫能力等主观因素。

(1)个人自身条件是指个人与生俱有的诸如身材、体重、五官、容貌、智力等自然因素。有的青少年学生因自己身体短小、胖瘦等体形或容貌缺陷等原因失去信心,不与他人交往,不参加集体活动等,长此下去会形成畸形心态。

(2)个人心理因素是指个人自我估计过高、期望过高、动机冲突等心理因素。青少年学生在评价他人和自己时,往往拿自己的优点同他人的缺点进行比较;在表扬他人优点时,也忘不了他人的缺点,总以为自己是受人喜欢的,他人对自己的印象是高大上的、有作为的,结果使得一些青少年学生目空一切,志大才疏,高估自己,结果到处碰壁,产生挫折心理。

(3)个人人际关系是指个人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社会关系。有的青少年学生由于自我评价不恰当,或自命不凡、目空一切、骄傲自满,或极度自卑、畏缩不前、性格孤僻,因而无法与他人和谐融洽地相处,人际关系极度紧张,往往为此而苦恼不堪,自然会产生挫折心理行为表现。

(4)个人抗挫能力是指个人在挫折面前自我抵抗而使自己不失常的能力。影响个人抗挫力主要有自身、经验、认知、个性和社会等因素,因而阅历不同的青少年学生的抗挫能力也不同。成长于条件较差环境的抗挫能力就大,成长于条件较好环境的抗挫能力就小。所以,有的能抵抗挫折,在挫折中坚持不懈,发奋努力,抗住挫折;有的在挫折面前,即使是很小的挫折,也被挫折打垮,自暴自弃,甚至走向极端、害人害己。

可见,青少年学生受挫心理行为表现的产生,是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结果,学校应该高度重视,深入、客观、科学分析,准确把握。

三、老少边地区青少年学生解除受挫不良情绪的教育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受挫青少年学生,在深入了解掌握青少年学生受挫心理行为表现及其原因的基础上,要在课堂上积极与其进行交流,发挥主导作用,告之教学目的、教育思想以及对其的评价,注重青少年学生主体作用,让其当场反馈学习效果及困难,以助其提高学习热情,修正学习目标,增进师生互信,提高教学质量;注意仔细观察其思想和行为,挖掘和发现其闪光点,及时加以鼓励和肯定,增强正视挫折勇气,克服畏惧心理情绪,从挫折中奋起,磨砺成才。此外,还要遵循长短、量度、同异教育原则。

1.长短教育原则。在对青少年学生开展挫折教育时,应坚持长短教育原则,将长期教育与短期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长期教育稳固持久性和短期教育影响见效快的优势,既制定新生入学教育方案,创设专业教育和军事训练挫折场景,集中开展挫折培训,短时提高了青少年学生受挫能力;又制定青少年学生全程教育方案,把挫折教育渗透到整个学校的日常学习和体育训练中,让青少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提高认知挫折的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的。

2.度量教育原则。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要坚持度量教育原则,正确把握挫折教育的度与量,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挫折情境形式,设计学生通俗易懂的挫折情境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和喜爱运动的兴趣,发挥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参赛的主体性,促使学生树立战胜学习和竞赛挫折的自信心,产生喜爱上课和参赛的情感,避免了学生产生学习和竞赛的畏惧感和挫折感,取得了良好的学习和竞赛成绩。

3.同异教育原则。在对青少年学生实施挫折教育时,须坚持同异教育原则,把统一教育与差异教育相结合,不仅将挫折教育作为对青少年学生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制定统一的挫折教育计划和措施来提高全体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而且从性格特征、文化水平、生活和学习经历,以及身体素质和专项体育技能等方面去认识、把握来自不同家庭的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差异,具体分析每个青少年学生的情况,正确对待存在不同特征的青少年学生,加强了对青少年学生实施挫折教育的针对性,产生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总之,地处老少边地区的百色学院在新时代对当地青少年学生进行了多年的挫折教育探究,深入大中小学校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了访谈,掌握了当地青少年学生受挫心理行为表现,分析了当地青少年学生受挫心理行为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除当地青少年学生受挫不良情绪的教育原则,为做好当地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猜你喜欢

挫折青少年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青少年发明家
Holism in Education
心理小测试
挫折使我更坚强
心理感受
挫折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