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国学教育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2022-02-04何海玲

南方论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国学人文职业

何海玲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茂名 525000)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高级人才,还应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而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国学教育,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去实现。

一、在高职学生中开展国学教育的时代需求

(一)国学教育的内涵

国学教育是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教授国学经典为有效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健全人格品质的教育。

(二)为什么要在高职开展国学教育

由于我国高职生源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 ,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好适应以后的就业岗位,造成片面追求技术技能教育,而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普遍存在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缺失的现象。而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精华,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可以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尤其是当下的一些用人单位,他们在选聘人才时,不仅注重人才的技术技能,还十分注重人才的人文素养,使得招聘进来的人才在以后保持持续性发展。因此,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培养高素质且全面发展的人才,高职院校应该把开设国学教育来作为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全面普及国学教育,促使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到新的高度。

二、国学教育对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国学教育可以塑造学生的人格。

国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瑰宝,它蕴含了深邃的思想精华,国学教育包括了对文学中的诗、词、歌、赋等教育,也包括了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教育,更包括了对儒、释、道等思想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一种审美教育,它可以提升人的气质,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和高尚的人格。这样的教育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与当下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它能引导学生将这种丰富的文化成果转化成自己的学识,并形成自己的经验,从而逐步提升自己的人生体悟和文化修养,在不断的追求中最终完善人格。

(二)国学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主要培养他们具有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就是不管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工作态度是指在工作中建立起积极、负责任等良好的职业心态。而国学教育便有助于高职学生的包括职业道德在内的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如《论语》中就有很多关于敬业和做事有担当的句子:“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你的事业之路才会越走越宽;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每天都反省自己,工作中有没有尽心尽力了。这些国学知识充分展示了只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才能发挥职业价值,学生在这种国学文化熏陶下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职业素养。

(三)国学教育有利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国学经典中有很多思想理念蕴含深刻哲理,对学生优秀品德的养成都会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逐渐构建自己的理论,形成自己内在的知识体系和素养品质。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思想,可借鉴到现代企业管理中,培养学生学会人性化的管理,增强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让学生具备必要的管理者职业素养。学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就不仅仅只是适应本岗位的技术技能的专业,甚至可以胜任一些管理岗位或其他岗位的工作。

三、以M职业学院为例,国学教育在高职院校的缺失

(一)对学生调研情况

笔者对M职业学院开展国学教育现状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形式,对M校大一、大二学生发放问卷,共回收540 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77%的学生表示对国学粗略的了解 ,50%的学生表示是通过电视网络了解国学;37%的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书籍感兴趣;70%的学生表示曾经读过四书五经等相关书籍,但印象不深;76%的学生表示大学有必要开一门国学必修课;45%的学生认为学习国学的意义在于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55%的学生希望国学发展趋势是大众化;77%的学生认为国学会对以后的生活、工作、学习习惯的影响是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得到自我增值;60%的学生认为国学传承的途径是课堂教学,77%学生认为国学传承的途径是将国学普及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60%的学生认为国学教育适宜采取创新形式结合时代的特点来传播国学。通过调查可知 ,大部分高职学生对国学有所了解,对国学内容也比较有兴趣,也希望通过课堂和校园文化建设来普及国学,认为国学可以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有较大帮助。但他们更希望国学能够大众化来普及,采用符合时代特征的方式来传播。

(二)M职业院校在国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国学教育的课程目标不明确。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国学教育,目的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但M职业院校开设国学教育课,人才培养方案缺乏总体规划,内容缺乏指导性,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国学教育总体效果不佳。

2.国学教育的传授方法缺乏新意。要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在国学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采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方法,而M职业学院教学方式只是停留在课堂上,未能创新教学模式,缺乏多样化的教学尝试,致使国学教育的效果不明显。

3.国学教育的受众主体缺乏兴趣。学生普遍认为应该学点国学来增加自己的文化品位,但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感觉只是在不停地梳理文言文的字词句,教师讲解又未能很好地与时代对接,导致大部分学生认为国学教育对自身发展毫无帮助。

4.国学教育师资配备不够专业。国学课程在M职业院校只是在公共选修课中安排,而开设这些课程的老师只是个人的爱好,并非老师的擅长专业,教师对国学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对于国学课程的教学只能边教边学,缺乏清晰的教学思路。

5.国学教育开课时间不合理。 国学课程一般安排只有短短一个学期,大约30课时左右,根本无法实现国学教育的既定教学目标,只能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对学生人文素养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M职业院校国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国学教育课程未能承担起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责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未能起到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四、国学教育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国学是沉淀了几千年的经典文化,其知识体系纷繁复杂、包罗万象,要在浩如烟海的知识宝库里,提取那些具有正能量的、对学生终身受益的内容作为国学教育,必须结合高职教育特点,选取那些可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良好企业文化精神的教材。如四书中的《大学》,内容简明扼要,只有2千多字,却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义讲得清楚明了,可以结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伟大的爱国情怀。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一定要与时俱进,汲取传统文化中精华,去除糟粕,选择那些可以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内容。

(二)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国学中诗词歌赋大部分是文言文,语言晦涩难懂,可以利用动画、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现在有很多介绍古代圣贤的动画片,在讲《大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曾子的动画片,就会比单纯介绍生动很多。在创新教学手段时,一定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个性特征,积极探寻国学教育的途径,开发国学精品在线课程,制作精美视频、图片,融合时代特色,加强与学生互动,创新思维,积极探寻与国学教育有价值的方法途径,让现代教育与经典教育互相渗透,真正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西汉文学家扬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模范,即榜样,表率。“师者”以什么作为学生的表率呢?一是学识;一是德行。教师在国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身体力行,一言一行能展现师者的风范,宣传高尚情操,让学生以教师为楷模。作为国学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国学底蕴,高尚的道德情怀。老师在教育国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宣传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等一些优秀的人格层面,教师本身也要展现出这些优秀的品质,那学生对老师的信奉程度是就会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

(四)拓展国学教育模式。根据当前国学教学形式单一、课时量少等实际问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学活动。一是成立国学社团,带动部分热爱国学的学生,一起学习传统文化;二是开展各种国学竞赛活动,如举办国学经典诵读大赛、诗词大赛、书法大赛等,通过各种竞赛,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国学的魅力;三是开展国学讲座,教师可以围绕学生当下比较感兴趣的主题,宣扬经典,弘扬国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四是创建国学文化长廊,开辟专门的国学文化长廊,学生置身其中,在环境润染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 化中人文素养得到升华 。

猜你喜欢

国学人文职业
“垂”改成“掉”,好不好?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人文绍兴
我爱的职业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