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健康”时代背景下体育人才的培养路径

2022-02-01郭海英黄玉哲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人才体育专业

郭海英,黄玉哲

伴随着我国迈向新的历史起点,社会经济呈高速发展态势,在“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全民健康”等理念的影响下,社会各界对体育复合型人才需求急剧增加,居民日渐增加的优质服务需求与体育人才供给不均衡之间的矛盾日盛。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被纳入到国家战略体系中,对各行各业造成强烈冲击,只有主动作为,积极适应时代发展,才能培育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1 “互联网+健康”时代背景下体育产业的发展

“互联网+”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各行各业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在健康中国热潮的推动下,“互联网+体育产业”模式逐渐形成,同时也将体育发展推向新高潮,而全民健身热潮进一步扩大了“互联网+体育产业”的市场需求,使得复合型体育人才缺口不断扩大。当前,体育类网站、App层出不穷,市场上可穿戴体育设备种类繁多,各大体育IP市场角逐愈发激烈,“互联网+体育”行动计划被提上日程。“互联网+健康”,是体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1]。一系列利好政策,触发了市场的资本嗅觉,大数据技术成熟整合了体育资源。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在一站式互联网服务模式下得到满足,聚集形成了强大的“互联网+健康+体育”驱动力。

国务院于2016年10月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而各大门户网站亦主动响应,遵循公平可及的目标,围绕群众切身利益,推动体育产业改革纵深发展。以新浪微博为例,作为四大社会平台之一,抢抓机遇,为吸引更多受众,在微博策划和宣传方案上狠下功夫,以互联网、手机、移动终端等为载体,与观众进行实时互动。同时,新浪微博还专门开辟了与体育相关的板块,如赛事直播、健身直播、健康美食等,更推出微博访谈活动,观众可在线与体育明星进行互动交流。此外,科技的发展也在体育产业体现得淋漓尽致。谷歌、百度等互联网企业着手开始自主研发体育新项目,而阿里巴巴、乐视等团体则在VR技术上下功夫,以求创新体育运动的观看方式。在此背景下,复合型体育人才极度缺乏,人才缺口逐渐扩大。

2 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审视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体育健康产业发展更是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一代新人。因此,要求所培养的体育专业人才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与运动技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尤其是要提升自我体育素养和健康素养;同时还要了解体育与健康市场的动态,适应体育与健康市场需求。但就目前而言,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存在的弊端逐渐显现,人才培养存在如下问题:

2.1 教育同质化现象严重

经过60余年的人才培养历程,高校体育专业历经多次改革扩张,已从专科办学跃升至学士学位授予,办学层次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我国体育专业从当初仅有的专业体育院校办学到如今高校普及,办学规模发展迅猛。但从当前办学来看,各大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极度相像,培养目标极为相似,课程设置雷同,教育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正是在“以规模求生存、盲目追求生源”的错误追求下,专业内涵建设成效甚微,所培养出的人才无法适应“互联网+健康”时代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不高,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无法保障,最终导致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结构性失衡,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率屡创新低,专业不对口成为常态[2]。如今,影响体育专业建设的外部环境已发生重大转变,在“互联网+健康”时代下,要求体育人才应具备较高的体育技能水平,同时具备一定的医疗健康知识和社会与管理学专业知识。因此,高校应顺应社会既会体育技能、擅长某项运动,同时涉猎健康、心理等多领域知识,又懂市场、懂运营、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新需求,对本校体育专业进行结构调整,推动专业结构性改革,真正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2.2 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精准

随着“互联网+健康”时代的来临,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逐渐聚焦于复合型人才培养,并试图通过多样化手段培育出集教育、教学、科研、竞赛、社会体育指导等能力于一体的新型人才。但在具体实践中,面面俱到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影响学生能力提升,导致一些学生基本功不扎实,专业技能得不到提升,加之缺少管理软技能培训,导致体育专业所培育出的人才社会功能下降。体育专业学生除胜任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教练等职位外,很难能够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就业岗位。此外,我国高校所开设的体育类专业较多,诸如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休闲体育等,虽各校开设专业略有不同,但在体育类专业发展历程中依旧存在诸多积弊,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人才培养理念滞后[3]。随着“互联网+健康”时代的来临,尤其是在“全民健身”政策全面落实的背景下,人们健身需求不断增加,智慧体育成为一种新趋势。互联网不仅仅是获取信息的工具和渠道,同时也是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基础设备,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引擎。身居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各大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不仅没有形成依托互联网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体系,同时又缺少与“互联网+健康”时代融合的整体规划。面对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信息化建设进程滞后,没有及时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因此难以培养出契合“互联网+健康”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2.3 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任何一门学科课程设置都应体现出学科特征,满足社会需求,尤其是课程内容要顺应学生发展规律,尽量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但一些高校在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上,片面追求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过度注重知识面的拓展,但仅仅是在教学计划中平铺直叙式植入各门课程,其结果必然造成课程堆积严重,学习内容大量重复。伴随着“互联网+健康”模式的产生,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目标均发生改变,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平台。借助移动互联网终端,学生可以直接搜索相关知识点,不仅实现了学习空间的拓展,同时就业也不再仅仅是局限于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成为更多学生发展的方向[4]。但在实际中,学校大量开设网课,庞大的课程导致资源浪费,有悖于学生精准学习需求,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伴随着“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慕课、云课程、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逐渐盛行,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对以课程为阵地的教学方法造成强烈冲击。在网络课程平台建设上,体育专业教学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未深入探究“互联网+”与专业教学之间的联系,未高度重视信息化课程的开发;另一方面是存在技术短板,硬件设施投入严重不足、课程资源储量较少。因此在技术应用和课程开发上融合不到位,网络课程建设进程缓慢,信息技术价值未有效发挥出来。

3 “互联网+健康”背景下高校“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1 运用“互联网+健康”思维,创新人才培养思路

3.1.1 引入“互联网+健康”理念,更新人才培养思路 “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及,鼓励创新体育健身俱乐部形式,丰富业余体育赛事,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力争到2030年实现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名。参照这一要求,我国当前社会体育指导员缺口达百万。而近年来体育健康产业发展迅猛,各类运动康复产业异军突起,社会急缺不仅在专业领域能力突出,同时也能胜任其他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互联网+健康”背景下,要求高校所培育的体育人才兼具体育技能水平、医疗健康常识以及社会管理学知识[5]。例如,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推进,越来越多亚健康人群将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各类慢性疾病人群也将以运动为载体提高身体健康水平,所以需要更多具备专业医学知识、康复技能的体育健康指导者加入全民健身项目[6]。基于“互联网+健康”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我们所培育的体育人才不仅要有坚实的体育专业技能,熟悉医学保健相关领域知识,同时还需具备全面系统的社会学、管理学知识体系。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凸显互联网开放、协作、共享的特性,发挥互联网精准、便捷、经济的效应,积极引入“互联网+健康”理念,重新审视和思考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秉承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培养理念,力求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3.1.2 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提高体育专业核心竞争力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专业改革已迫在眉睫,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已发生重大转变,专业走特色化发展路线已非常明确,一方面要遵循互联网时代特点,另一方面亦要凸显校本特色[7]。可以说,在“互联网+健康”时代大背景下,体育专业必须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规律,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契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要求,推动体育专业特色化发展。立足院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与办学经验,推进体育专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围绕健康中国核心理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总结出一套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出具有校本特色的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破除体育专业千篇一律的就业方向。借力互联网平台,精准分析专业就业市场,明确人才培养方向,特色化开展教学,切实提高体育专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出满足时代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体育人才[8]。

3.1.3 加快产学研合作,推动赛事成果转化 加快推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大学生健康成才、全面发展,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积极为体育专业学生搭建项目参与平台,发挥院校资源优势,鼓励导师带领学生参与全民健身新产品、智慧健身终端产品升级、智慧健身产品的研发工作,以数据反向指导体育专业教学;努力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为社会培养适应体育健康产业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助推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建设。

3.2 挖掘大数据资源,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3.2.1 利用大数据,定位人才培养方向 当前,大数据已渗透到各行各业。究竟何谓大数据?对我国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可以总结出,大数据就是指体量庞大的数据。这些数据能对事物进行全面描述,且采用一般工具无法进行有效管理和分析,但通过实现海量数据的交换、整合与挖掘,可以从中发现具有价值的信息[9]。尤其是在互联网空间中,大数据广泛存在,能从众多繁杂的数据中精准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科学预测其发展趋势,为正确决策做好分析。因此,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收集其他院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相关数据,汲取先进理念,优化专业设置,灵活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材开发模式,拓展招生渠道,丰富就业服务信息。与此同时,随着全民健身的深入开展,今后会有更多亚健康状态和特殊人群参加运动健身,如各类慢性病人群通过运动干预促进身体健康水平,因此需要更多具备医学知识的体育健身指导者加入到全民健身的工作中。高校应契合“互联网+健康”理念,立足本校体育专业教学现状,综合各方数据,分析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方向,就当前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及就业需求,增设体育保健学、运动营养学、体质评价、运动防护与急救、康复测评、慢性疾病康复、运动损伤防护等课程,真正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优势,培养运动技能与运动康复兼备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3.2.2 借助大数据,预热未来职业角色 以往,体育类专业大学生毕业后一般喜爱从事体育教师、体育培训项目等职业,而在“互联网+健康”背景下,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就业平台,是当前亟待思考的重要问题。例如,当前普及率和使用率都较高的“校园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就很好地为体育专业学生服务社会提供了指导和方向[10]。通过系统中关于学生体质发展趋势的大数据,可以预判学生体质发展形势,并通过高校体育专业教研平台,针对这一数据结果,研讨如何提高中小学生体质水平的有效措施,从而为今后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师行业的大学生提前做好功课;又如,可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当前亚健康人群体质特点,掌握慢性病发展趋势,了解当代年轻人的运动喜好,引导学生以数据结果为切入点,思考今后的发展方向,从而为更好地服务社会预热职业角色,切实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拓展就业方向。

3.2.3 分析大数据,精准人才输送方向 通过收集历年来体育专业招生数据,分析专业招生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报考就业需求缺口较大的地区[11],同时,通过分析专业人才就业数据,及时向人才培养环节反馈人才市场需求情况,挖掘数据背后的资源信息,将信号转化为有型数据,将数据分析为有价值的信息,将信息提炼为专业知识,以知识促进学科建设,从而引导高校精准对接人才输送方向,培养出更多适销对路的人才,切实缓解当前体育专业人才就业难的尴尬局面,以数据分析为人才发展提供精准路径。

3.3 开发网络课程平台,完善专业在线课程体系

3.3.1 掌握在线课程平台操作 在“互联网+健康”时代下,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是培育复合型体育人才的重要手段。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束缚,基于供给侧视域丰富了学生课程资源,实现了辅助教学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生专业化发展。在此背景下,从学校、教师到学生,都必须要掌握在线课程平台的操作技术与流程。首先,立足学校层面,给予足够的支持和保障。高校应从多方面给予体育专业建设强有力的支撑,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网络教学环境,完善硬件设施。院校教务处应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给予体育专业教学改革足够的政策扶持,鼓励专业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培育复合型体育人才提供基础服务。例如,高校可以提高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研发长跑App,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长跑练习,系统将自动记录长跑时间、总程、次数,并自动完成打卡,在期末时兑换成相应的户外体育成绩[12]。其次,立足体育教师层面,依据“互联网+健康”背景下体育专业人才需求,围绕既定教学目标,拓展课程资源,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协助下优化网课制作。同时,体育教师应主动参加业务培训,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高自身互联网教学技术水平。再者,立足学生层面,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检索技能,奠定互联网思维。

3.3.2 提升课程平台研发技能 在互联网时代下,移动网络教学成为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课程内容信息的收集能力,还要具有微课程制作、发布及学生网络学习考核能力,可见对教师互联网应用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当前,针对高校领域的互联网教学培训较多,每年都会有相关机构组织开展类似培训,高校应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培训方面的预算与投入。与此同时,不论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改变,教师依旧是主导者,而体育专业与其他学科不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户外性,需要为教师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空间,以此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13]。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MOOC形式在体育专业中逐渐普及,体育教师可通过MOOC平台汲取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将别人的优势与自身教学结合起来,不断总结完善,促进自身信息素养、技术能力以及设计能力全面提升,从而能设计研发出具有体育专业特色的在线课堂体系。

4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着国家健康2030战略的实施,健康产业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也将催生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这也就使得行业面临巨大的人才缺口。当前,“互联网+”模式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时机成熟。对此,高校体育专业务必要紧跟时代发展,积极引入互联网思维,把握健康中国发展契机,培育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推动体育专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人才体育专业
人才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