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热速清糖浆治疗急性期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分析

2022-01-27李翠萍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期
关键词:亚群疱疹淋巴细胞

李翠萍

(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昂昂溪分院儿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31)

疱疹性咽峡炎是指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儿童是此病的高发群体。柯萨奇病毒是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病原体。此病好发于夏季和秋季[1]。此病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及口腔黏膜出现小疱疹和浅表溃疡等。多数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预后较好,少数患儿可出现急性肺炎、流行性脑膜炎、鼻炎等并发症。目前,西医对此病患儿主要是进行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治疗。中医认为,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因主要是外感风热火毒,加之小儿为“纯阳之体”,其“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在外感风热火毒后易从阳化热[2]。中医主张以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为主要原则治疗此病。小儿热速清糖浆是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利咽的功效。本文主要是探讨用小儿热速清糖浆治疗急性期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及对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88例急性期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3]中关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诊断标准,且病情处于急性期;病情符合《中医儿科学》[4]中关于风热犯表证的诊断标准;病程(指发病至入院的时间)≤3 d;病变未累及齿龈;无淋巴结肿大;其家长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疱疹出现在手足部位;存在严重的哭闹行为,无法配合治疗;临床资料缺失;存在肝肾功能障碍;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血常规指标明显异常。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4例患儿。在对照组患儿中,有男24例,女20例;其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为(4.72±1.70)岁;其病程为2~19 h,平均病程为(10.25±1.24)h。在观察组患儿中,有男23例,女21例;其年龄为2~9岁,平均年龄为(4.68±1.60)岁;其病程为2~18 h,平均病程为(10.33±1.29)h。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包括对其实施退热、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每天清洁其口腔,对发生腹泻的患儿进行止泻治疗,并用维生素C片、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热毒宁注射液等药物对其进行治疗。维生素C片(生产厂家: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3357)的用法是:口服,50 mg/次,3次/d。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生产厂家: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0970070)的用法是:将10 μg的此药与3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生产厂家: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3332)混合后对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1次/d。热毒宁注射液(生产厂家:江苏康缘美域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50217)的用法是:将0.5~0.8 mL的此药与25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1次/d。在此基础上,用小儿热速清糖浆(生产厂家:哈尔滨珍宝制药提供;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9980095)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方法是:口服,3次/d,1岁以下的患儿每次服2.5~5 mL(不包括5 mL),1~3岁的患儿每次服5~10 mL(不包括10 mL),4~7岁的患儿每次服10~15 mL(不包括15 mL),7岁以上的患儿每次服15~20 mL。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4 d。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的相关规定用显效、好转、无效评估患儿的疗效。显效:治疗2 d后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咽峡疱疹基本消失。好转:治疗4 d后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咽峡疱疹有所减轻。无效:治疗4 d后患儿的体温未恢复正常,咽峡疱疹未减轻。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退热、流涎症状消失、咽峡部疱疹消退、咽痛症状消失和口腔黏膜疱疹消退的时间。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免疫球蛋白包括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和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上述指标的检测方法是:采集患儿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肘静脉血,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转速为2500 r/min,离心时间为5 min),分离出血清,并将血清置于-70℃的环境中保存待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IgA、IgG、IgM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清中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的水平,并计算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

1.4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 2007整理本研究中的数据,用IBM 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退热、流涎症状消失、咽峡部疱疹消退、咽痛症状消失和口腔黏膜疱疹消退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的比较(d,)

表2 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的比较(d,)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IgG、IgA、IgM的水平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IgG、IgA、IgM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比较(g/L,)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比较(g/L,)

2.4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的水平及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CD3+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其血清CD4+T淋巴细胞的水平和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详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比较()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比较()

2.5 用药后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用药后,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P>0.05。详见表5。

3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具有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等特点[6]。引起此病的病原菌有柯萨奇病毒、艾可病毒、疱疹病毒等。1~7岁的儿童是此病的高发群体。疱疹性咽峡炎在发病的早期阶段易于感冒相混淆,从而可导致误诊现象的出现。目前,西医对此病患儿主要是进行解热、抗炎、抗病毒等治疗[7]。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中医认为,疱疹性咽峡炎属于“急喉痹”、“口糜”、“口疮”等范畴,其病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为小儿肺脏娇嫩,免疫力较低,易感受外邪而发病[8]。外因以风邪为主,小儿外感风邪可导致病邪从阳化热,外邪与内火相合,上攻咽喉,最终引起本病[9]。因此,治疗本病应以清毒利咽、疏风清热作为主要原则。小儿热速清糖浆是由金银花、黄芩、柴胡、葛根、板蓝根、水牛角、连翘、大黄制成的一种中药制剂。其中金银花、板蓝根可清热解毒,黄芩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柴胡可清热泻火、和解表里,葛根可解肌退热、透疹,水牛角可清热凉血、解毒定惊,连翘可清热解毒、散结消痈,大黄可泻热通肠,凉血解毒。诸药合用,可共奏泻火利咽、清热解毒之功[10]。研究指出,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生与患儿免疫功能下降有关[11]。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儿。这说明,用小儿热速清糖浆对急性期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治疗能提高其免疫功能,有助于提升其整体疗效,缩短其康复的时间。这与郑亚文等[1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期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其应用小儿热速清糖浆能快速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其血清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亚群疱疹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应用价值中的研究进展
肺腺癌中成纤维细胞亚群临床及免疫特征的生物信息学分析①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夏季警惕汗疱疹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1分钟了解疱疹性咽峡炎
入侵云南草地贪夜蛾的分子鉴定
说说“上火”那些事
HIV感染者/病人CD4+T淋巴细胞检测及情况分析
凉膈散加减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