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2022-01-27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期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胸腔镜

王 健

(邳州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江苏 邳州 221300)

自发性气胸是指在无外伤或其他明显外部因素的情况下,肺实质或脏层胸膜破裂,导致空气从肺经脏层胸膜进入胸膜腔内,进而引起胸膜腔积气、肺脏塌陷的一种疾病。此病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出现肺大疱自发性破裂有关。青壮年男性是自发性气胸的主要发病人群。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近年来,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自发性气胸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临床上治疗此病的首选术式[1]。以往临床上多采用三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但存在切口较大、易损伤肋间神经、患者术中的出血量较多、术后疼痛明显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手术的发展,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在此病的治疗中逐渐得到应用。本文主要是探讨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自发性气胸的诊断标准;单侧胸腔发病;具有进行电视胸腔镜手术的指征;知晓本研究的内容、风险,并能很好地配合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或巨型肺大疱;术前进行影像检查发现胸膜增厚或有严重粘连;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严重的心、脑、肾、肝等器官功能不全。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比对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在比对组患者中,男、女分别有20例、10例;其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47岁,平均年龄为(32.15±4.48)岁。在研究组患者中,男、女分别有18例、12例;其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45岁,平均年龄为(31.69±4.7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术前对患者进行CT检查,明确其病变的具体情况。术前完善心肺功能检查及各项常规检查,排除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术中对患者进行双腔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静吸复合麻醉,使其保持健侧卧位,将上臂外展并利用托手架固定。在腋中线与第7、第8肋间的相交处做一个约1 cm的切口,作为观察孔(即光源孔),置入电视胸腔镜穿刺套管及电视胸腔镜镜头。在腋前线与第4、第5肋间的相交处做一个1.5~2.5 cm的切口,作为操作孔,置入手术器械。在胸腔镜下对胸腔进行探查,肺组织上叶尖端与下叶背端为重点探查部位,明确肺大疱的数目、大小、形态、位置等。用电凝钩分离粘连的胸膜。若粘连部位有小滋养血管且粘连带较广,可将血管夹闭并切断。提起肺大疱并夹住其基底部,明确切除的部位。采用直线切割器将肺大疱闭合切除,必要时可利用丝线对残端进行加固。切除肺大疱后,将温生理盐水注入胸腔内,观察肺部有无漏气。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管经观察孔引出,完全膨肺后逐层关闭胸腔。用三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对比对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术前的处理方法及术中的麻醉方法与研究组相同。在腋中线与第7、第8肋间的相交处做一个约1 cm的切口,作为观察孔,置入电视胸腔镜穿刺套管及电视胸腔镜镜头。在腋前线与第4、第5肋间的相交处做一个1.5~2.5 cm的切口,作为主操作孔,置入手术器械。在腋后线与第7、第8肋间的相交处做一个小切口,作为副操作孔,置入手术器械。余下的操作步骤与研究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时间及术后住院的时间[2]。术后3 d、7 d及3个月,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的程度。VAS的分值为0~10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疼痛越严重[3]。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及术后住院的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于比对组患者,其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时间短于比对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的比较

术后3 d、7 d及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比对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的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的比较(分,)

3 讨论

自发性气胸多由肺大疱自发性破裂所致。以往临床上主要是采取开胸手术治疗此病,但存在手术创伤大、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多等缺点,不利于术后患者的早期恢复[4]。近年来,电视胸腔镜手术因具有微创、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等优点在自发性气胸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对比分析了用三孔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时间和术后的VAS评分均优于比对组患者。这说明,与用三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相比,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此病的效果更好。对此病患者进行三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时,除了要在腋中线与第7、第8肋间的相交处及腋前线与第4、第5肋间的相交处各做一个切口外,还要在腋后线与第7、第8肋间的相交处做一个切口。人体腋后线处肋骨的间隙狭小,肌肉层次多,分布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在进行手术操作时易对血管和神经造成损伤,且止血难度较大,术后患者易出现疼痛剧烈、切口麻木等情况。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不必在此处做手术切口,可避免损伤此处的血管和神经,且手术创口从肋间肌中部切断,可有效避免肋骨骨膜受损,故能显著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减轻其术后的疼痛感,提高其术后的生活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5-6]。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电视胸腔镜手术后尽早拔除引流管不仅能减轻其痛苦,还有利于其术后早期活动及排痰,进而可促进其肺复张,消除其胸腔内的残气,预防其出现肺不张等并发症。相关的文献指出,与采用三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相比,采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此病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减小术后遗留的瘢痕,提高其对手术的接受度及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7-13]。

综上所述,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能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时间,减轻其术后的疼痛感。

猜你喜欢

自发性气胸胸腔镜
共享魅力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缝扎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体位护理对胸腔镜手术术后快速康复的应用
气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出现气胸后,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处理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新形势下民族院校自发性学生组织管理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