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
——评《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

2022-01-06吴颖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思政时代改革

书名:《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

作者:张丹绮等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ISBN:978-7-5581-7286-1

出版时间:2019 年4 月

定价:48 元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课题。由张丹绮等编著、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一书,立足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下分析全媒时代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怎样的挑战和机遇,探索当今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新路径,以期带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

该书第一板块从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入手,阐释说明高校思政教育与信息化时代的高度关联性,从而证实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第二个板块主要论述全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解释“是什么”这个问题;第三个板块涵盖内容非常广泛,分别从高校思政教育的管理、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探索等多方入手,为之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指导策略。

一、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功能与目标。该书指出,高校思政教育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正确的价值观念提供有效的保障,除此之外,高校思政教育也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四有新人”的主要途径。当代大学生都是伴随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而成长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该书指出由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的变化,高校思政教育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以求顺应新的时代要求。该书指出,新时期思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该书指出,为满足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必然要求高校的思政教育目标定位更加科学、正确、具有时代特征,要主动抓住机遇,自觉创造条件,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培养具备高素质、高水平的时代新人。

二、信息化时代与高校思政教育具备高度相关性。该书提出,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网络空间浏览接收信息,丰富了教育资源。但与此同时,网络世界鱼龙混杂的信息使得大学生被各类思潮所左右,极易导致大学生出现认知偏差、树立起错误的价值观念。万物互联培养了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教学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互联网给每个参与者都提供了同等的发声平台,并且它的万物互联、平等性、包容性特征,使得每一个置身其中的大学生不断被影响。

除此之外,网络空间不仅延伸了教育的空间,更带来了教学方法,增添了新的教学内容。以往的以书本为主、教师主讲的教学方法依然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该书强调,教育内容要不断更新,增添媒介素养、网络安全等新的教育内容。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共工作的开展也不能脱离时代的步伐,如今正面临着无数的风险与挑战。该书从不同的方面出发,讲述高校思政教育与时代发展的高度关联性,从而说明高校教育改革的不可避免性和必要性。

三、全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新途径。教育观念方面,要破除固有“单向传输”的教学理念,变为“双向互动”的良性教学模式,除此之外也要关注实际工作需求,不要“重理论而轻实践”。教师应该主动转变角色,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还应该借助新媒体平台搭建起师生互通的渠道,实现师生平等交流,为高校思政教育打下良好的关系基础。

教学管理方面,要破除以往教育先行的观念,应遵循教育与管理相一致的原则,推动两者有机结合。该书通过对多个案例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和探索教学管理新模式。书中提出了加强舆情监管,将不良思想遏制在摇篮里、搭建思政教育“微”平台,拉近教育双方距离等管理方法,旨在推动教育与管理并行,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育方法方面,该书提出传统的说教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高校学生的受教育习惯和知识需求,高校要创新思政教育方法,积极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效用。而且,还列举了情感渗透法、隐性教育法、双向互动法等多种新型教育方法,除此之外,还提出了自我教育法和网络“三育人”法,融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实现全面育人的方法,让高校思政教育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网络全面化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社会各层面均面临新一轮的改革。《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一书针对目前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情况进行讨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已经出现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挨个讨论,为高校思政教育适应时代变化提出建议,对推动全国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和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思政时代改革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改革之路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改革备忘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