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央地联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究

2022-01-06侯小星陈之瑶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核心技术科技成果关键

罗 军,侯小星,陈之瑶

(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广东广州 510070)

1 研究背景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不仅在产业技术生态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而且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的不断孕育兴起,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相关领域技术创新整体走势的影响更加直接、重要,将进一步促进产业变革,对全球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都将产生重大影响[1]。面临日益激烈的经济科技竞争,在深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我国要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高水平自立自强,充分解决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必须继续发挥举国体制机制优势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中各类创新资源,调动全社会力量形成合力,才能在未来科技竞争和产业发展中抢占制高点,实现整体技术水平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进行转变。

就我国而言,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推动科技创新一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作的重要经验。进入新世纪,国家积极推进机制创新,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结合起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亦着重强调,要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2]。与传统举国体制相比,新型举国体制建立在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基础上,国家利用科技政策、产业政策等手段,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运用市场方式、经济手段解决国家科技创新工作中的立项、决策、投入、分配等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始终处于核心紧要位置。但从实践情况来看,协调处理好前两种关系已经普遍得到重视,但在构建央地联动体制机制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上还没有太多研究。有鉴于此,本研究就央地联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行探索,以期对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提供借鉴。

2 相关研究与实践述评

从技术创新体系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技术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单个企业或者组织越来越难以独立完成其中的技术研发活动,特别是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为此,采用举国体制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通行做法。从当前理论研究和实践情况来看,国内业界在新型举国体制理论研究上已经取得不少成果,发达国家发挥举国体制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些经验做法亦值得借鉴。

2.1 新型举国体制研究述评

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上的探索和实践时间还不是很长,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经济科技竞争的日益激烈,国内学术界人士已经对新型举国体制机制相关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殷忠勇[3]认为,从传统举国体制向新新型举国体制的转变,面临着从行政配置资源为主到市场配置资源为主、从产品导向向商品导向、从注重目标实现到目标与效益并重的三大转变,需要正确处理手段与目的、举国与市场、局部与整体、集中与集成、成功与失败等重要关系。在推动多主体深度参与上,特别是央地合作、地方政府参与等方面亦有一定积累。曾宪奎[4]认为可以参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方式,采用达成契约和组成实体两种形式,前者就是在政府统筹下,相关方就资金投入等事项在内的合作条件达成一致,形成约定,之后按照契约的要求进行实施;后者则是相关方按一定比例投入资金和人员等,组建新的科研实体。然后相关各方以股东的形式获取相应的收益。李维梁[5]认为,中央和地方对创新投入的层次和积极性存在差异,中央政府更加注重基础性、前沿性的科学投入;相比之下,地方政府更加注重应用性、有产业价值的科学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要在体制机制上理顺央、地政府在创新投入方面的关系,地方政府的投入应更具灵活性、更多发挥财政投入的杠杆作用来引导市场和企业投入技术研发。陈劲[6]更进一步研究了新型举国体制下的央地关系,认为要提升新型举国体制的价值有效性与合意性,一方面,要发挥中央政府的动员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以及影响力,为地方政府快速调动各类经济性与社会性资源提供制度框架与行动指南;同时,要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发展导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进而实现新型举国体制下政府主体协同、政策协同、资源协同、能力耦合。

总的来看,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进一步撬动市场力量仍是当前国内研究的核心。由于新型举国体制的特殊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取得成功,必须积极整合各参与者从事研发活动,地方政府的参与将有效弥合与市场之间的鸿沟,有利于发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2.2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案例

国外做法已经表明,在技术创新上采用举国体制,在执行中是切实可行的,而且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目前来看,由于纯粹基础研究、科学研究或者无法实现产业化的研究,与新型举国体制下发挥市场创新资源配置作用无关或者关联度不大,本研究不再予以说明。在此,经深入比较分析后选择若干有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参与并在应用研究、支撑产业发展上有突出表现的研究机构、计划予以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FhG)以及法国卡诺研究所计划(Carnot)。IMEC 始于鲁汶大学微电子系,于1984 年由比利时弗拉芒大区地方政府出资设立。自成立以来,IMEC 从一个地方性的微电子研究中心发展成为欧洲最大、世界领先的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探索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技术开发与协同创新之路。IMEC 秉持中立原则致力于攻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一般采用产业联合项目、高校基础研究合作项目、企业双边合作项目以及政府项目四种模式,其中,产业联合项目是最主要的研发模式[7]。IMEC 经费收入主要来源于政府直接资助、申报政府项目以及企业收入,其中,弗拉芒地方政府自IMEC 成立以来每年都给予资金资助并且稳步增长,2017 年已增长到1.08 亿欧元,如有大型研究或建设项目时还会额外增资[8];除此之外,IMEC还积极申报并承担了欧盟研发框架计划、欧洲航天局以及比利时联邦政府等政府资助研究计划项目。随着与产业界的合作日趋紧密,IMEC 来自企业的资助在1995 年就已经超过政府直接资助、申请政府项目之和,占据IMEC 研究经费总额的80%以上。在管理体制上,秉持中立角色协调各方关系,在理事会中来自产业界、当地政府和高校代表各占1/3,同时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和企业高管组成顾问委员会[9]。另外两个代表性的案例分别是FhG 和Carnot,两者关系非常密切,Carnot 的提出是受FhG 的启发设立,两者目前分别是欧洲第一大、第二大应用型研究组织。自1949 年成立以来,FhG 逐渐形成了以“政府资助+各研究机构企业化运行”为核心特点的“弗劳恩霍夫模式”,现已成长为欧洲最大的非营利应用型科研组织。截至2019 年,FhG 在德国各州跨区域设立了72 家研究所,雇佣超过26600 位员工,年度研究经费预算达26 亿欧元,其中,超过70%来自有合作关系的企业,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给予不足30%的资助[10-11]。在资金来源类别上看,FhG 获得资金大致可以划分为“非竞争性资金”和“竞争性资金”两种类型,其中,前者主要为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及欧盟投入的面向工业和社会未来发展的科技事业基金,后者主要指来自公共部门的招标课题以及与产业界签订的研发合同收入。合同制研究是FhG 成功的主要秘诀,不仅推动了各研发主体加强跨区域、跨领域交往合作,而且促进了研发创新过程的一系列资源要素的配置方式及环节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有力地推动着跨区域研发合作高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尽管两者在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研究机构协同效应方面有共性之处,但其最大区别在于FhG 是以企业形式运作的实体,而Carnot 则是基于网络的无实体运行,能够利用较少的政府投资,拉动大规模的产业合作投入[12]。

举国体制非中国独有,欧美发达国家曾为实现产业发展目标集中优势科技资源组织开展联合攻关,成效也颇显著,其成功之处值得借鉴。总的来说,IMEC、FhG 及Carnot 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一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发活动直接面向企业和产业技术需求并且不与市场争利;二是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参与角色上存在明显分工与配合;三是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参与产业化导向比较明显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活动,并且能够发挥出较好的催化作用;四是科研平台建设具有明显的中立性、包容性以及开放性,并且与承担政府任务、产业任务进行有效结合。

3 央地联动方式与体系机制设计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自主供给能力不足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块短板,进一步理顺央地协同关系,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路径,有利于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构建并发挥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特别是对我国这样的一个大国而言,创新主体、创新资源以及创新需求千差万别,要将不同市场要素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出最大效益,必须要央地不同层级管理部门之间配合与协作,才能有效弥合政府与市场间关系。这就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动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相关科技管理部门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央地联动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笔者在对央地联动工作进行深入梳理的基础上,按照其对产业支撑能力的强弱关系、持续时间长度等原则,将央地联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划分为三个层级(见图1),即:第一层级是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在地方的转移转化,央地联动组织开展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的二次开发或者工程转化,支撑地方重点产业发展;第二层级是央地联动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相关专项,瞄准国家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或国家重点产业在地方布局的关键区域共同制定实施方案、共同投入创新资源、共同组织实施管理;第三层级是央地联动在地方共建高水平平台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由前述两个层次上的短期一次性成果转化、中期联动实施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逐步向具有长远规划、根植于国家、地方重点产业长期需求方向进行演进,重在培育重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技术自给能力。以下分别对三个不同层级的相关做法及特点、优势、不足予以分析。

图1 央地联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同层级及对重点产业支撑能力

3.1 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在地方的转移转化

央地联动组织推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在地方的转移转化,是央地联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的第一层级。从中央和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的探索和实践情况来看,按照相关工作的启动时间,大致包括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三个方向(见表1)。其中,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通过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贷款风险补偿和绩效奖励等方式,主要支持转化利用财政资金形成的科技成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重在优化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环境,结合地方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试点示范推动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做法。截至目前,科技部已经批复河北京南、上海闵行、江苏苏南、广东珠三角等10 家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则是统筹各方资源促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支撑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截至目前,广东、四川及江西3 省已经获批建设国家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表1 央地联动组织开展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在地方的转移转化情况

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集聚各类顶级创新资源、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积累了大量有重要价值的科技成果,但由于这类科技成果的理论性、基础性、前沿性,距离产业实际需求还有一段距离,大都需要经过二次开发或者工程转化才能够进入产业界的视野。相比之下,地方受制于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限制,较难产生能够有效支撑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成果。央地联动推动科技成果在地方的转移转化,依靠地方引导、组织市场力量进行工作对接,较好地解决了双方的关切,同时兼顾了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成果产业化与地方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需求。尽管央地联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缓和重大科技成果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但是考虑到其呈现出典型的供给侧导向,导致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存在一定缺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在三项央地联动工作更多的是发挥中介作用,科技成果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仍然需要进一步弥合;二是地方重点产业技术需求的作用还不够突出,对成果二次开发或者工程转化还需要较大投入;三是重大科技成果的对接属于短期一次性行为,可持续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除此之外,科技成果与地方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求之间较弱的关联性,也是影响其发挥支撑作用的重要因素。

3.2 央地联动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相关专项

央地联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的第二层级,是央地联动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相关专项。早在“十一五”时期,中央领导就提出要坚持、完善和创新举国体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国家层面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和合作大平台,形成部门、地方、全社会参与的格局,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引导金融资金参与支持重大专项研发[17]。近年来,随着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中央科技管理部门加快探索与实践步伐,与广东分别在2006 年启动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广东联合基金、2017 年启动了部省联动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重点专项等国家级科技计划(见表2),其中,前者的设立成功实践了国家引导地方开展基础研究的新模式,先后带动辽宁、浙江、山西、贵州、河南、福建、新疆、山东、云南以及深圳等地方设立联合基金;后者构建起“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社会资本和企业跟进投入”的多元出资模式,通过融合国家战略和地方重大需求,共同制定国家层面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和指南,集中力量解决重点产业“卡脖子”问题。与此同时,广东积极创新多种方式主动承接国家科技项目,通过接续支持、联合支持、补齐支持、补充支持等方式,联动央地财政资金,集中力量支持国家布局且可落地广东的重大项目进行攻关。

表2 央地联动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相关专项情况

央地联动组织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瞄准国家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或国家重点产业在地方布局的关键区域,共同制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方案、共同投入各类优势创新资源、共同组织实施与管理重大科技计划,有利于调动地方并通过地方撬动市场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了重大科技计划解决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的响应程度。与央地联动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比,央地联动组织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将央地联动开展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创新资源投入上,首次实现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有效联动;直接将地方重大需求体现在专项实施方案和年度申报指南中,支持地方结合产业优势进行应用示范;推动从一次性的成果对接延展到5 年的国家专项实施周期上,极大提升了对地方重点产业的支撑能力。在这个层级,地方参与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机制创新已经解决了第一层级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但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即由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特征,5 年的国家专项实施周期实际上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业技术不断升级的现实需求。

3.3 央地联动在地方共建高水平平台支撑技术攻关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央地联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入共建高水平平台,这是央地联动的最高层次,也最具有决定意义。在“十三五”之前,国家相关部委相继布局设置了一系列高水平科研平台。为进一步解决这些平台之间交叉重复、定位不够清晰的问题,推进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科技部等部门于2017 年对现有国家级基地平台进行了分类梳理,并将其归并整合为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和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三类,其中,与央地联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密切相关的大致涉及科学与工程研究下的国家实验室和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下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三者之间的定位有所侧重,国家实验室定位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代表国家相关领域的最高科技水平,重点开展基础研究、前沿性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实行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乃至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共同支持、共同管理的新机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地方研究能力为目标,主要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应用基础研究,运行管理坚持省部共建、以省为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关键技术研发为核心使命,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为区域和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支撑产业升级[22]。

表3 央地联动在地方共建高水平平台支撑技术攻关情况

表3(续)

与第一、第二层级相比,第三层级实现了由短期一次性成果转化、中期联动实施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逐步向具有长远规划、根植于国家、地方重点产业长期需求方向进行演进,对提升重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技术自给能力作用巨大。一方面,央地联动共建高水平研发平台,并赋予其承担国家、地方重大科技计划相关任务,有利于充分发挥出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激发地方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投入热情,进一步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央地联动基于市场需求共建高水平研发平台,亦充分体现出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有效带动企业跟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投入,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无缝衔接。自2017 年以来,央地联动相继布局建设了若干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数量也超过50 家,但距离科学前沿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以及产业创新发展需要还有一定距离要走。从实际情况来看,在这个层级上能否聚集顶尖的创新人才、团队至关重要。特别是对我国这样的一个大国而言,将不同市场要素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出最大效益的难度已经超过绝大多数国家,甚至超过部分发达国家,这既是对国家宏观管理的考验,也是对地方及其重点产业配套能力和支撑条件的考验。

4 央地联动实践面临问题与挑战

本研究基于央地科技管理部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探索,经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包含三个层级的央地联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央地联动提出时间还不长,体系搭建与实践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新的情况,特别需要进一步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4.1 整合央地政府力量与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如何进行协调

央地联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实践和探索,丰富了新型举国体制的内涵和外延。就本质上来说,整合央地政府力量与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即进一步理顺央地协同关系只是手段,最终目的应是矫正过多依靠行政配置带来的扭曲或者市场失灵导致资源无法实现有效配置,更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此,在央地联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搭建过程中,应首先界定央地联动是否能够介入的外部性难题,以避免对市场主体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生“挤出效应”,让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在新型举国体制机制运作过程实现相互协调与耦合。

4.2 不同层级、不同方向上的央地联动方式方法如何协同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创新以及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等诸多环节,而且包括国家科技计划实施、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以及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政策工具。就央地联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搭建情况来看,目前正处于由第二层级向第三层级迈进的关键阶段,也就是对央地联动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专项的依赖还比较突出,央地联动共建高水平平台还未发挥出真正的效用。除此之外,不同层级、不同方向上的央地联动政策工具在实际操作上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割裂痕迹,导致政策工具之间的系统性、协同性不强,这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4.3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创新生态建设如何进行衔接

与传统举国体制目标相对单一、更看重科技目标实现相比,新型举国体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既要考虑实现目标,也要考虑投入产出效益并且兼顾利益分配。从以往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情况来看,普遍重视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突破,但在如何开发利用关键核心技术成果形成产业创新生态上发力不够,导致所形成的关键核心技术成果容易成为“孤岛”,形不成完整的生态效益和生态群落。有鉴于此,新时期央地联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充分考虑如何将技术攻关与产业创新生态建设进行衔接,推动科技成果形成实际的产品和应用;兼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性的安排与保障,立足长远解决重点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

5 结论与建议

央地联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丰富和完善了新型举国体制机制基础性制度安排,改进了全国一盘棋的创新组织体系,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基于现有探索和实践,本研究初步搭建出央地联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央地联动提出时间还不长、相关制度建设仍不完善,央地联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践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结合发达国家发挥举国体制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些经验做法,仍要通过深化改革打开央地联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局面。

5.1 央地联动继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央地联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随着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而诞生的新生事务,发挥作用大小与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关系密切。未来一段时间,要坚持顶层设计、强化高位推动,从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和激励制度等方面破除一切制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制度藩篱。一方面,要理清央地双方在联动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在这其中,国家部委要发挥总协调人的角色,根据国家创新战略导向与地方重点产业实际需求确定部省联动的应用领域和范围,根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所处阶段确定所需要的部省联动层级。另一方面,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的重大任务要以央地共建高水平平台为牵引。从发达国家情况来看,无论是比利时IMEC,还是德国FhG 和法国Carnot,其强大创新能力均存在一个高水平平台作为支撑。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央地联动重大任务,必须要以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作为牵头,这就特别需要在人才流动与团队建设上要取得重大突破。为有效避免人才争夺战造成的不利影响,高水平平台建设应秉持中立、开放以及包容的理念,要有“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胸怀和气魄。

5.2 央地联动各有侧重增加创新资源投入

在新科技时代,科学、技术以及产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技术的相互融合导致研发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央地联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积极顺应这一趋势,持续增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资源投入,促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一体化部署和全链条实施。其中,国家部委在央地联动工作中的投入重点,要把基础研究和底层技术研发作为科技创新的关键突破口,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对地方与市场主体创新投入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地方投入要更加灵活,凸显区域、产业的特色和需求,突出地方对国家重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重点投向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领域,进一步撬动市场和企业投入更多研发资金用于科技成果的工程转化和验证示范。与此同时,建立兼顾各方权益的制度性安排,确保创新主体收益与付出匹配,有效降低协同创新的成本和不确定性,提升各创新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和动力;突出企业在转化应用上的主体作用,支持其获取一时期内的垄断收益[30]。

5.3 央地联动加快推进产业创新生态建设

为有效避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生“孤岛”效应,央地联动应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加快推进产业创新生态建设有机结合,瞄准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效益、生态群落,推动实现以产业生态促应用、以应用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是要将产业创新主体的需求作为央地联动的重点内容。央地联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最终要解决的是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所以将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技术需要作为央地联动攻关内容是应有之义,应支持企业参与重大研究任务的提出、参与重大研究平台的建设。二是要以央地联动为契机对重点产业进行补链、强链。在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不足都将限制整个系统的提升与发展。为此,央地联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应立足于实现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内创新主体间的协作创新、共同成长,构建以大企业为主导的产业联盟创新网络,形成点、线、群、网相结合的集群创新体系,通过创新、生产、经营等实践活动的查漏补缺,才能形成创新合力,产生出良好的产业生态效益[31-32]。

猜你喜欢

核心技术科技成果关键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高考考好是关键
掌握核心技术 赢在精益制造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核心技术,造船强国第一要素
移动能源核心技术——薄膜发电及其机遇分析
颠覆式创新: 集汽车级十项核心技术的ROBYF1
蒋百里:“关键是中国人自己要努力”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