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新形势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研究
——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

2022-01-06展鹤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职业大学生能力

书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

作者:苏文平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5699-3

出版时间:2018 年6 月

定价:39 元

现阶段,国家经济增长放缓与去产能政策的不断推进加深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造成众多企业运行困难,增加了就业市场的不稳定性,而国内各大高校的持续扩招又造成人才培养过剩,就业竞争愈发激烈。在此背景下,高校强化大学生就业教育、加强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知、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与职业匹配程度等对学生平稳度过校园与社会衔接期以及提升自身职业发展前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当前就业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能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内外因素,并及时修正其中的制定误区。由苏文平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8 年6 月出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一书,基于大学生人生发展目标,为学生提供了制定良好职业道路与发展规划的科学理念,引领大批优质人才为职业发展做好准备,杜绝浪费个人时间与发展机会,为广大学生群体提供前进指引是高校必不可少的优质理论教学范本。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共分为八章,全书依照大学生职业选定与针对性能力提升适配的顺序逻辑进行论述。第一章以个人学习目标与大学生活特点为由,介绍职业生涯规划,阐明其与大学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二章在开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综合评估自身性格、兴趣、素质能力及意识倾向,基于此,为自身职业发展划定总体方向。第三章系统介绍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就业市场,帮助学生积极构建自身专业与目标职业方向的有效连接,深入阐述岗位需求与发展阶段,从而提升学生职业相关信息的搜集与领悟能力。第四章以职业生涯目标作为激励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深度学习与创新学习的手段,引导学生在确立终极职业生涯目标的情况下,依照现实发展速度与路径对其进行科学的阶段划分,为每一阶段制定相应的前进任务,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第六章技巧性地讲授大学生在开启职业生涯求职过程中应注意的行为要点与加分事项。第七章简要阐释学生通往职业道路的另一种方向——创业的基本知识,促使学生确立明朗的工作意识形态。第八章总结全书内容,概括性地讲述大学生在所从事内容转变过程中身份及环境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笔者结合吉林省高教学会科研课题:“基于就业能力导向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精细化研究—以吉林化工学院为例”(JGJX2019B11)研究成果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即为个人与组织相结合,立足于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要件,综合分析其兴趣、能力、性格以及思想等方面要素,同时联系时代发展特性确立科学的职业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实际发展因素将其分为具体的阶段性目标,从而实现最终目标。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制定能够为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及综合发展带来诸多有利影响,基于向外探索与向内审视两个维度对此展开论述。

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能促进学生向经济社会与现实世界进行深度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加强自身与理想职业之间的匹配程度。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过程即为学生向内认知与向外探索的过程,学生在制定过程中,不断加深自身对理想行业的认知程度,以目标促行动,加强对目标行业与岗位所需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强烈的个人兴趣与职业目标,为学习主动性注入活力。大学生在不断自我要求、自我提升的过程中,基于职业素养的成长逻辑安排大学学习与实践生活,在职业生涯开始前即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

另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过程能帮助大学生提升自我塑造的优秀程度,提升个人就业质量,为其行业竞争力与不可替代性的良好构建奠定基础。学生向内探索、自我认知的过程,为个人发展提供了全新视野,使学生能够基于前述优势条件在职业发展之外进行自身兴趣方向的多重探索与学习,持续加强多方面能力,进而使自身在多种就业环境下均能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增强就业竞争力及行业发展力。

职业生涯规划的良好制定对学生职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然而,在就业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受到多方面影响。其中在国家经济社会新常态发展趋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因创新发展、改革奋进的主旋律成为最受瞩目的因素。

第一,社会经济各行业领域不断明晰自身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便于学生依照自身综合情况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新中国成立以后至本世纪初,国家高等教育水平及规模仍处在初步发展建构期,相应各行业发展程度较为稚嫩,大学生接受专门高等教育后,掌握较为领先的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经过实践锻炼即可在行业内部独当一面。因此,之前国家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所欠缺,未帮助学生树立成熟的个人规划意识。现阶段,国家产业密集型经济的建立完善使各岗位所涉及的领域愈发专门化与深研化,更加需要学生长期的自主学习与革新进步。

第二,信息资源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技术依托。随着社会分工细化程度的不断加强与各行业岗位专业程度的持续提升,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工作需依托信息网络为学生提供资料搜寻与相互交流的便捷平台,从而使学生高效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

事物发展难以摆脱辩证性,挑战与机遇的一体两面使就业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仍旧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国家工作种类的不断扩张与社会经济对劳动类别划分标准的持续细化,加大了大学生对职业的认知与计划管理难度。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加剧了行业间的壁垒,企业与劳动者往往选择某类行业的某一职业进行专门化发展,在此过程中,行业分支愈发繁盛。而高校教学体系设置乃基于行业大类完成划分,与现有职业分工不匹配。依照《职业分类大典》标准,国家共建立起8 个大类、1838 个细类职业,除部分古老行业或贴近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的行业外,大学生往往需要对其所在类别的职业投入较多的精力,通过完善与校准自身对不同职业的认知准确度,辅助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

第二,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的教学缺乏重视,师资建设水平尚有较大的完善空间。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的个性化过程,由开始制定到初步确立需经历一定时间长度,繁重的工作任务愈发考验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指导效果。同时,社会经济形势的快速变迁与市场结构的持续改变要求教师具有最前沿的职业格局认知掌握能力与行业发展敏锐感知,教师应当在与学生的交流交往中具备快速评定学生性格特征、思维方向的能力。但当前国家各大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数量明显缺乏、专业素质尚存不足,教师感知能力与评估能力的欠缺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成效。

第三,新型职业的快速崛起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主观消极影响。大学生对社会认知的不足与人生经验的浅薄容易使其受各种因素影响,当前备受关注的带货主播以及网红等职业特性吸引了众多人士参与,其快速扩张时期的不良作风对学生职业发展观造成不良影响。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影响学生人生道路的关键内容,短时间内强力外界因素对学生的意识影响使部分学生盲目转向互联网行业,不利于自身长远发展。

因此,高校应针对就业新形势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造成的双重影响探索针对性举措,改进创新现有的制定方式,从而帮助学生在科学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助下获得现实成就,实现人生意义,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高校应完善现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将其融入整体教学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学生的规划意识与规划能力。高校应协调该领域专家学者与校内研究人员共同构建不同层级、不同方向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内容,带领学生深入其内部逻辑完善自我认知与专业素养,并通过校园相关主题文化活动帮助学生在日常模拟联系活动中,增强求职能力与工作应对能力。

第二,高校应紧跟时代经济发展脚步与就业新形势,创新完善现有职业规划教学理念与方法。高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通过视频、音频、图片与文字的结合讲授深化学生的课堂学习印象,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开阔学生的就业定位与前进视野,辅以如就业讲座、小组辩论活动、优秀就业创业范例讲述等多元化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自身职业道路规划与行动的热情,从而实现更加优质的个人职业发展。

第三,高校应强化校园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整体能力建设,以专业化、精准化、前沿化的辅助指导为学生开启顺畅合理的职业生涯。高校应组织教师群体参加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培训活动及就职前培训,使其掌握最新的行业科研理论与就业市场态势,并利用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在职业规划指导工作过程中发挥专业优势。同时,高校应基于自身学生数目与专业组织特征,依照一定比例增加就业指导相关教师规模,在吸纳专业人才过程中实施严格考核,使其能切实完成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引导,甚至可在秋招以及春招前期,聘请临时专家缓解就业咨询的紧张状况,提升对学生发展规划指导的实际成效。

就业新形势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带来了时代性的发展机遇与紧迫的发展挑战,是当下学生完善自身发展道路的现实驱动。学生应谨守初心,通过全方位综合考虑完成自我生涯规划,并以此作为前进指引与行动指南,从而以高质量的职业发展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一份力。

猜你喜欢

职业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我爱的职业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