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数字化创新实现的跨层机制模型

2022-01-06孙忠娟舒曾宣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影响

孙忠娟,谢 伟,舒曾宣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北京 100070;2.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数字化创新(digital innovation)是现代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传统的创新理论难以回答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创新的机制问题。

数字化创新的投入是什么?数字化创新的产出是什么?从投入到产出的中介变量是什么?何种因素会显著地影响数字化创新的绩效?现有的学术研究对这些问题做了一些回答,但目前尚没有学术研究将其系统化总结并凝练为一个概念模型(a conceptual model)。这不利于实证研究开展,也不利于指导企业实践。

为了填补这一理论空缺,本文提出了企业数字化创新实现的跨层机制模型。本文提出的模型实际回答了3 个问题:(1)实现企业数字化创新的投入要素是什么?(2)数字化创新从投入到产出的中介变量是什么?(3)何种因素影响企业数字化创新[1-2]?

本研究将采用基于文献的假设发展方法(literatue review and hypothesis development),构建企业数字化创新实现的跨层机制模型[3]。Teece[4]有关动态能力的理论框架,Tsui 等[5]有关员工人际情感与评价错误之关系的研究就是采用了这种方法。谢伟等[6]有关影响技术并购绩效的关键因素研究也是采用了基于文献的假设发展方法,来构建理论框架的。

本文第一部分提出了研究问题、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和研究意义;本文第二部分描述了对于中外文献搜集和筛选的过程,基于文献分析,简述了现有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研究空白,凸显了本文的学术价值;第三部分,基于国内外现有学术研究,本文提出了企业数字化创新实现的跨层机制模型。模型提出了企业数字化创新的投入要素、产出、数字化能力的中介作用及影响企业数字化创新的主要因素;第四部分是论文研究结论及展望。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1)理论意义。传统创新理论难以回答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创新的机制,因此有必要基于数字化创新的先行研究,构造数字化创新的实现机制,为未来的实证研究夯实基础。

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数字技术投入源泉、创新绩效、能力基础、组织文化和外部环境都已发生变化,传统创新理论难以回答企业如何实现创新的机制问题。首先,以人工智能(A)、区块链(B)、大数据(D)等为支撑的数字技术表现为聚合性、互补性、边界开放性[7],致使企业创新不仅表现为产品和服务创新,还包括与其相关的战略创新、流程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组织创新[8];其次,企业创新的主体不仅局限于企业内部,也包括以数字技术为联结的创新生态系统构成主体[9];在企业构建或参与企业生态系统的过程中,企业识别、获取和整合内外部资源的核心能力不仅表现为传统企业的学习能力、战略规划能力和整合内外部技术的传统能力等,还包括面向某种数字化技术领域深耕发展的专业能力;最后,因为组织现象的高度情景化[10],随着数字化创新投入要素互动更加频繁、企业边界更加开放,组织文化和外部环境对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影响也更为直接[11]。可见,数字技术投入源泉、能力基础、组织文化和外部环境对企业数字化创新的作用机制已然发生变化,有必要探索新的理论机制。

(2)实践意义。提出跨层机制模型,构建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实现机制,可以为企业数字化创新实践提供管理启示。数字化创新机制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指导企业更快实现创新和市场价值,为其提高全球竞争力奠定稳定基础。然而,学术界关于数字化创新研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没有得到很好的总结和深化。本文基于现有的学术研究,探索性地提出影响企业创新的关键因素及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实现机制,这将会为企业追求数字化创新进而提升竞争力,提供管理启示。

1 文献综述

为了系统综述关于中国企业数字化创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本文首先对中外文献进行搜集和筛选,搜索2000—2020 年发表在Web of Science 收录在经济与管理期刊中标题或摘要中包含“digital*”或“digit*”的文章和CNKI 收录期刊中有关“数字*创新”“数字*技术”和“数字**管理”等主题的经济管理领域论文,经过阅读全文,最终确定主题相关的英文文章197 篇和中文文章64 篇。其次,根据研究的主题、方法、样本及结论对每一篇文献做了深入分析,并制成文献卡片。在此基础上,挖掘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度量维度和实现机制。

数字化创新是一个新兴研究领域,随着计算机在千禧年之后的普及,学术界开始对数字化创新的概念、数字化创新绩效的表现维度、数字化创新的影响因素、数字技术特征和数字化能力的重要性等进行了广泛研究[8-9,12-22]。各主题的典型研究如表1所示。

表1 关于数字化创新的典型研究

有关数字化创新的国内外研究,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第一,在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容易形成以某平台为中心的生态网络[1,34],而且企业作为生态系统的主体,彼此互动更为密切。然而,现有研究缺乏企业内部要素与外部环境要素的联合视角,探索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第二,一些权威研究开始聚焦数字技术的某种能力特征及其效果,例如瞬时能力、响应特点等[31-32],现有研究缺乏关于企业数字化能力影响企业创新的机制研究;第三,部分研究发现,文化要素和外部环境等会对企业的创新行为、生态系统中合作位置、创新结果产生影响[1,35-36],然而,这些因素依托什么要素、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现有学术研究没有给予有效回答;第四,数字创新企业的组织模式具有边界模糊且不固定的网络化、层次化与模块化结合的特点[7],其创新绩效表现为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及与其相关的战略创新、流程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组织创新[8]。然而,目前的研究并没有从创新绩效的多角度视角来探索影响企业创新的机制。

可见,基于现有理论研究进展,构建基于跨层次要素投入的数字化创新模型,摹画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实现机制,不仅会为未来的实证研究夯实基础,同时也会为企业数字化创新实践管理提供启示。

2 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实现机制

2.1 基于跨层次要素投入的数字化创新模型:理论构建

熊彼特[37]创新理论强调,创新投入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本研究认为“由创新生态和企业组成的跨层投入因素影响企业数字化创新和企业数字化能力的累积”。数字化创新具有边界模糊性、创新主体分散性、创新过程与结果互动性等新特征,因而,其投入要素不仅来自于企业内部,也来自于基于数字化平台的生态系统的要素投入,例如合作商的数据、消费者的需求和政府的基础设施等[38]。因此,在投入因素影响企业数字化创新模型中,本研究首先设定创新要素来自于创新生态和企业的跨层次环境。

基于资源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理论,资源的获取、整合和配置对企业竞争优势有着重要影响[39-41]。能力的作用在于提高投入资源的产出效率[42-43],是实现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中介。因此,本研究探索数字化能力在跨层次技术投入影响创新产出过程中的中介作用。

同时,根据组织文化理论,组织文化是一种吸引组织成员注意力并影响其态度和行为的强有力的规范力或一致的期望,良好的组织文化影响创新决策的形成,调节投入与创新绩效关系等[44]。类似地,创新环境影响创新主体在网络系统内获取资源、协同创新和催化创新获得,进而协调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45]。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跨层次数字化投入影响企业数字化创新模型”(如图1 所示)。具体而言,(1)数字化创新投入因素包括创新生态和企业的跨层次因素,(2)数字化能力在投入与产出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3)组织文化和环境因素调节跨层次投入因素影响数字化创新的过程。

图1 跨层次投入因素与数字化创新模型

2.2 跨层次数字化投入影响企业数字化创新模型:假设提出

2.2.1 跨层次投入因素

企业数字化创新的投入因素主要包括企业层和生态层。其中,企业层投入因素为传统的IT 投入、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生态层投入因素是企业基于数字技术的边界开放性、聚合性和互补性,从生态系统内获取的企业自身缺失的互补性和高异质性资源。

企业层投入因素是企业用于数字化创新的各种投入资源,主要包括IT 投入、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1)IT 投入即信息技术投入,是企业为获取信息技术、设备等资源,对计算机硬件、软件等基础设施进行的投资,以及对相关人员培养、业务流程改造以及涉及其他为了适应信息化而进行调整的投入。IT 投入影响数字化创新的路径一般包括两种:第一,以IT 系统数据为代表的技术驱动企业工作流程的优化,使企业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发生改变,这为促进企业数字化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物质和组织基础[12];第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核心能力的组织将体验到更好的战略灵活性,导致创新和绩效的提高[46]。(2)研发投入主要是指企业在研发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支出的总和,涵盖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全部投入。研发投入对创新的积极影响:从结果上看,研发投入为企业数字化创新提供丰富、持续和稳定的资金支持,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吸纳更多的数字化创新人才和技术设备,提升研发强度,增加专利产出数量[47];从能力上看,对现有技术、产品、服务等进行投入、改进或创新,会显著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吸收能力、知识整合能力、管理学习等多种能力[48],进而提升企业数字化创新能力。(3)人力资本投入是指企业以获得人力资本为目的的付出,包含薪酬激励投入、教育培训、实践活动和福利保健投入等。一方面,人力资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解决难题,提出新的创意,改进旧有流程,促进数字化创新成果的产出;另一方面,人力资本借助组织学习和团队知识共享,促进企业知识有效获取、吸收和整合,促进组织间知识分享和交流,提升组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49]。

生态层投入因素是指企业从其所在生态系统内获取的用于数字化创新的各种资源,主要来源于客户、供应商、政府、科研机构等生态主体,这些生态要素基于数字技术的聚合性、互补性和边界开放性等特点比传统环境更为直接、迅速地影响企业数字化创新。首先,创新生态系统是包含生产和需求的多方主体围绕在核心企业或平台周围,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共享利益、共同发展和共创价值的创新网络[50];其次,企业基于创新生态系统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顾客、政府等)协同合作,获取自身缺失的创新资源(如信息、技术、资金、人力、知识等),相互连接活动,降低运营风险,解决创新难题,共同参与到企业数字化创新当中,实现价值的共同创造和互利互惠的数字化创新[50];第三,基于数字技术特性和标准化的数字基础设施,生态系统要素整合或跨界成为常用的方式,生态系统成员打破组织边界实现跨组织的功能互补,选择使用开放的外部合作而并非封闭的垂直整合来进行创新[51],因而生态层要素与企业层要素产生交互,并影响创新形式与绩效。例如,阿里巴巴最初基于淘宝网搭建产品交易平台,以电子商务为主营业务,满足用户线上交易需求,但随着用户需求的增加与转变,阿里巴巴在与其平台内其他主体的交互中,逐渐演化出以支付宝为核心的创新生态系统,孕育出余额宝、蚂蚁森林、芝麻信用等多种创新成果,实现了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组织战略创新。

可见,企业数字技术的投入不仅仅来自于企业内部,还来自于与其相关的运营生态系统主体的投入,且企业与生态主体之间彼此相互影响。据此,本研究提出:

命题1:企业层和生态层投入因素在交互中共同影响企业数字化创新绩效。

2.2.2 数字化能力的中介作用

在数字时代,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资源能力既要有动态能力的感知、获取、整合等高阶属性,又要有适合当前组织边界不断开放、运营管理趋于生态化、网络化的资源编排能力,本研究将其视为数字化能力,即依托于数字技术之上,感知并适应环境变化,整合资源并传递价值、赋能企业创新与发展的综合技能。在影响企业数字化创新过程中,数字化能力主要表现为专有能力和普适能力。

(1)专有能力是指企业在开展数字创新活动中所具备的职能化能力,是企业在数字化技术领域深耕发展的专业能力,常常表现为拥有专业化的技术人员或某种细分领域的专有技术。具体而言,在数字化创新中,算法(如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算力(如云计算和核心芯片)或数据(如物联网和数据感知)等数字技术专有能力通过识别、采集和获取数字信息,赋能生产制造、营销、组织模式、产品服务和财务管理等企业活动[17],进而促进企业创新。偏重于专有能力的企业对某一领域的知识掌握较深入或精通,对该领域内知识具备较高的识别敏感性[52],能够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更容易避免战略短视,专注于探索式创新行为。例如百度与华为共同完成“飞桨”产业级深度学习技术与平台项目,系统地建立了产业级深度学习开发、训练和部署全流程的技术体系;阿里云开发出“飞天”大数据平台,具备EB 级的大数据存储和分析能力。基于这样强大的数据存储和分析能力,百度不仅不断地更新搜索引擎功能,还开发了百度地图等人工智能产品。

(2)普适能力是贯穿于从构造到应用、再到发展提升的整个数字化创新过程的普适性能力,常常表现为企业数字化技术的学习能力、战略规划能力和内外部技术的整合能力等,通过识别数字环境中的创新机会、吸收和利用外部知识、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等途径服务于数字化创新[53-54]。普适能力的强弱反映着企业实现数字技术普适性、内外部技术融合与互补的可能性,普适能力较强的企业常常偏向于基于现有的知识、技术和市场知识的基础,完善现有的技能和流程,扩大现有产品和服务市场,提高现有市场渠道的效率,实现利用式创新[55]。例如,面对技术范式转变,腾讯微信调整企业创新战略,不断将语音聊天技术、LBS 技术、在线支付等内外部技术与功能整合到产品中,完善现有产品和服务,实现了跨界迭代扩张和持续创新[56]。

普适数字化能力与专有数字化能力相辅相成。一方面,较强的普适数字化能力更加全面、动态、快速地获取内外部创新资源,整合来自生态系统中的互补资源,消化、转化和应用外部知识,推动企业数字化战略的实施与提升[23];另一方面,企业普适数字化能力将创新投入与企业专有数字创新活动相匹配,保障专有数字化能力与外部环境价值诉求相一致,从而推动企业持续发展[26,57]。

例如,蚂蚁金服依托区块链技术、IoT 技术、云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构建专有能力,并且通过构建开放平台等方式不断提升普适能力,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匹配价值诉求,开发出蚂蚁链、AlphaRisk 智能风控引擎、OceanBase 数据库等数字化创新成果,并不断服务于企业新的数字化创新和其他企业活动,为蚂蚁金服带来支撑大规模金融交易、提升金融生活服务能力、提高抗风险能力、降低运营和交易成本等积极影响。

可见,无论是生态系统还是企业数字技术的投入,都会促进企业数字化能力的累积;同时,企业数字化能力的累积会提高企业运用数字技术的效率和效果,并提升企业数字化创新绩效。据此,本研究提出:

命题2:数字化能力因素积极中介数字化创新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2.2.3 组织文化的调节作用

组织文化包含着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等精神指引。在数字化创新过程中,文化因素一方面影响着组织对外部知识的吸收,并影响投入因素转换为数字化能力的水平,另一方面影响着数字化能力转换为创新绩效的程度和创新产出的丰富程度。

从企业内部来看,文化因素对企业数字化创新的积极影响包括:一是,文化氛围影响着企业内部创新主体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促进主体对外部知识的积极吸收,提升组织整体的学习和创造能力[58],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价值观能够影响企业创新战略决策,引导数字创新活动的开展[59];二是,在投入到产出过程中,组织文化可以作为一种非正式管理工具来提高知识吸收效率,接受信息沟通[36],进而提升数字化能力;三是,积极的文化也能推动组织知识管理的成果,激发新的创新思想,促进各创新主体开展信息交流、知识共享与研发合作[35],从而提高数字化能力的累积及其数字化创新的成功率,从产品服务创新、流程创新、组织战略和结构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维度,提高创新产出的广泛性和可接受性。

此外,由于创新生态系统具有网络效应[50],积极的创新文化会从企业内部渗透入企业所处的生态系统中,从而使整个生态系统形成积极的创新文化,促进其他主体创新流程的建立和优化,而在纳入新的文化要素后,生态系统创新文化又将作为新的生态层文化因素反哺于企业。例如,谷歌通过优厚的薪资福利和弹性化的工作制度等途径,形成自由平等、以人为本、勇于创新的企业文化,它作为系统中的焦点企业之一,推动包括硅谷在内的生态系统形成了追求卓越、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并在人才等资源的流动下实现了持续的创新与发展。

据此,本研究假设:

命题3:良好的组织文化积极调节数字化创新投入因素影响创新的过程(H3a:调节投入因素影响数字化能力累积的过程;H3b:调节数字化能力累积影响数字化创新的过程)。

2.2.4 外部环境的调节作用

数字化背景下,外部环境的完善度和发达水平更加直接、迅速地影响创新要素的发挥。首先,好的外部环境使创新投入要素与活力流动于企业层与生态层之间,能有效聚集创新资源,越完善的外部生态系统环境,资源聚集的可能性越高;其次,外部环境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必要载体和风向标,好的外部环境为企业提供完备的数字基础设施、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制度保障,有利于企业在产品和服务、流程、商业模式、组织结构和战略等维度开展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另外,外部环境和组织文化对企业创新具有类似的影响,其环境的好坏可以便利、保障和激励企业创新活动。

具体而言,知识产权保护、产业融合环境和市场需求环境是影响企业数字化创新的最重要环境维度。其中,知识产权保护一方面减少研发溢出损失和缓解外部融资约束[60],便利生态系统中各创新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和知识跨界;另一方面,激励企业自主研发,加大研发经费和人员投入,提高创新效率,进而推动企业在不同技术层次创新能力的提升[61]。

数字化情境下的产业融合是指依靠新技术与旧技术不断地相互交替,尤其是利用数字技术整合原有的独立产品,产业边界发生收缩或消失[62],产业融合主要包括三网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移动互联网、智能设备、云计算和大数据支撑的多产业间技术、数据和基础设施、数字化平台的普遍融合。产业融合促进数字化基础设施形成和完善,数字化工具、能力和数字组件在共享的数字平台上相互融合,产生组织间的知识转移、扩散和溢出,促进创新资源要素的流动,促进信息共享,高效、精准、动态地匹配用户个性化需求,实现跨界协同的数字创新和产品适应性创新[8,63-64]。

市场需求环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价格等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的条件。在数字经济时代,基于数字技术的快速市场需求反馈、需求与研发的互动都变得更加频繁,需求环境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一方面,庞大的市场需求会加速企业基于已有技术能力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增加企业创新的动力;另一方面,领先的市场需求会加速企业在同行业内的技术领先性或技术追赶至领先。例如,阿里巴巴电商业务快速发展的原因在于对大量用户需求的精准挖掘,商家与消费者的跨时空交易需求和简单、快速、安全的支付需求分别引致淘宝网和支付宝的诞生。

据此,本研究提出:

命题4: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调节数字化创新投入因素影响创新的过程(H4a:调节投入因素影响数字化能力累积的过程;H4b:调节数字化能力累积影响数字化创新的过程)。

3 研究结论及展望

3.1 研究结论

基于国内外有关企业数字化创新的相关研究基础,本文充分考虑数字时代企业能力基础、创新绩效维度、外部环境与组织文化等新作用机制,将生态系统要素与企业内部要素嵌入同一模型,构建跨层次投入因素影响企业数字化创新的模型。其中,企业层和生态层因素作为综合投入要素共同影响企业数字化创新绩效,数字化能力中介数字化创新投入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组织文化和外部环境展现出调节作用。

3.2 理论贡献

本文构建了数字化创新实现的跨层机制模型,具有以下几个理论创新点:第一,本研究构建了企业数字化创新实现的跨层机制,是数字化创新理论的新视角。有关生态因素影响企业创新已经被学术界和商界广泛接受[50],但是已有研究却没有探讨生态层和企业层要素共同影响企业创新的机制;第二,已有研究缺乏对生态层和企业层因素二者相互影响的研究,本研究在构建企业数字化创新跨层机制中,进一步探索了生态与企业跨层投入要素的交互关系,丰富了生态创新理论[65];第三,本研究确认数字化能力是数字创新的驱动力[66],更进一步探索了数字化能力影响企业创新的路径及其表现维度,深化了数字化创新的能力理论视角研究;第四,本研究探索组织文化与外部环境的调节作用,这为揭示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实现机制提供更进一步的证据。

3.3 研究展望

本文对数字化创新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深入总结,并初步构建了数字化创新实现的跨层机制模型。但本文仅是提出了概念模型,它需要实证研究的检验。数据采集及变量测量皆是重大挑战。

尽管已有研究指出数字化能力是数字创新的驱动力[66],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动态能力[67],然而,结合数字技术特点、数字经济生态环境和企业组织结构变化,如何测度企业的数字化能力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研究议题。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影响
美食网红如何影响我们吃什么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