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澄靖同城化发展路径探索

2022-01-01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陈仁秀

区域治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靖江江阴两地

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 陈仁秀

一、澄靖同城化发展基础

江阴、靖江(简称“澄靖”)两市位于长江两岸,隔江相望,从1999年江阴长江大桥建成以后,江阴、靖江两地企业间的合作更加频繁,两城市联系更加紧密。2003年江阴、靖江抢抓沿江开发战略机遇,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动下,两市共建合作园区,开启了产业跨江联动发展的探索实践,2006年,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省级开发区。依托园区丰富的长江岸线资源,经过两市多年的合作,江阴新扬子造船、中船澄西船厂、新长江实业、大明重工等一批实力型企业入驻靖江,两市产业优势互补发力,跨江融合发展拓宽了江阴企业发展空间,也推动了两市资金、技术、人才和产品等要素流动。在产业联动发展的过程中,成立了无锡、泰州两市联动开发协调小组、江阴、靖江两市政府联动开发协调委员会、江阴—靖江融合发展协调会议、重大事项沟通等合作机制,建立了干部交流合作机制,用市场化方法推进融资、投资等开发建设工作,成立了江苏省扬子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形成了资源整合模式、联动管理机制和经济融合发展方式,跨江融合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澄靖两市深度跨江融合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省内全域一体化发展、江阴—靖江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实验区建设的纵深推进以及江阴第二、第三过江通道的全面开工建设,澄靖两市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两地迈入跨江融合的崭新阶段,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发展进入快车道,加之两市相似的地域文化特征,同城化融合发展优势凸显,成为社会共识。

二、存在制约因素

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建设为两市同城化产业协同化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江阴跨江融合仍存在痛点堵点难点,同城化发展任重道远。一是两市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民生福祉等方面存在客观差距,交通基础设施便利高效和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均等化、联动发展,两地仍面临亟须破解的公平和利益之间的矛盾,协同联动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当前跨江融合工作开展仍主要依靠政府“输血”,市场化“造血”功能不足,作为同城化的经济同城化的主要方面,仍需探索有效的突破路径;三是产业融合方面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的一体化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尚未能够真正实现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的高效互通,区域分治分管现象仍是阻碍融合发展、同城发展的因素之一。

三、同城化发展路径探索

抓住当前系列重大战略多重叠加机遇,主动顺应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省域一体化发展、高质量发展之势,以江阴—靖江跨江融合发展实验区建设为突破口,以江阴—靖江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探索更加有效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快形成“设施共建、产业共生、民生共享、生态共美、社会共治”的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格局,推动澄靖同城化发展,实现“1+1>2”的效应。

(一)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地方合作向更高层次战略转型

借鉴已推行同城化发展的地区经验,以规划统筹协调为突破,谋划建立多层次、多角色参与的沟通协调体系,推动从省级以上层面制定澄靖同城化发展规划,打破行政区界线、系统构建区域统一市场、重新分配城市功能等手段,谋划基础设施建设、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市场统筹、公共服务等一体化的区域战略,实现从单方面酝酿到多方达成共识、从非正式对话到官方政府合作、从地方合作到省、国家战略的发展转变。

(二)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公铁水全方位快速对接

明确“被动向心”向“主动融核”发展的交通规划思路和发展策略,加快推动江阴第二过江通道、第三过江通道及北接线、江阴至靖江城际铁路及延伸线(无锡S1北延)工程、盐泰锡常宜城际铁路、新长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澄靖过江通道项目前期研究,强化干线公路与过江通道的衔接,促进两地港口航道资源统筹利用,构建“安全便捷、内畅外联、衔接紧密、协调高效、一体运营”的同城一体化交通体系。研究制定政策,适当减免两地人员、车辆通行江阴大桥的费用,推动公共交通跨江智慧化整合,提升两地便利化水平。

(三)发挥江阴—靖江工业园区示范引领,全方位推动两地从“区域分治分管”到“产业协同联动”

放大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实验田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产业合作,加快产业转型提升,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大力度招引高层次产业项目,推动两地产业同链、创新同动、载体同建、利益共享。重点加快产业从低端到高端融合、从制造到资本融合、从生产到研发融合。进一步强化协同发展产业链构建,加强两地在船舶制造、汽车零部件、钢结构等产业以及产业创新对接合作,促进两地在重大项目、人才技术方面配套互动,加快形成船舶海工、钢结构产业等合作战略联盟。进一步推动创新共同体创建,围绕靖江和江阴共同关注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共建一批高水平协同创新机构,加快形成以项目合作为纽带,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的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强化价值链整合,发挥靖江制造业配套能力强和精加工能力优的特点,鼓励两地企业引进和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加快进行业务上的分解、整合、共享和外包,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共同实现利益最大化。进一步完善产业合作体制机制,加快构建以上市公司党建联盟为政治保障、两大产业联盟为要素保障、联席办公室为协调中枢的“两保障一中枢”产业协同发展促进机制。进一步探索“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跨区域合作开发机制。多措并举,全面推动两地产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融合发展。

(四)加快公共服务互惠共享,推进市民生活同城化

重视社会事业协同性发展和多元异质要素的融合,整合社会资源,以改善民生、集聚人气、合理流动为重点,推动两地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全力构建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共建共享、流转顺畅、管理科学的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新机制。推动教育、医疗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建立服务两地的高水平医疗、教育联合体,加快医保社保同城化结算以及住房公积金互保互贷试点,整合教育和民政等信息资源,推进市民卡、交通卡、医疗卡等一卡通。推动劳动力市场整合,鼓励建设面向“澄靖”两地、对接产业需求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提升两地协同就业水平。

(五)强化区域协同治理,实现生态环境联保共治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找准新站位,坚持规划一体、绿色呼应、功能衔接,与江阴一道,共同做好长江大保护的文章,全力打造长江下游最美滨江走廊。按照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联合编制江阴—靖江段长江两岸空间利用一体化详规,开展长江生态保护两岸一体管控,促进沿江空间布局和跨江联动布局互相协调、港产城融合发展,构建“春风绿两岸,碧水相对出”的整体空间体系。协同制订“澄靖”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和跨地区建立生态保护制度,共同制定环境治理标准和检查体系,并且建立灾害信息的共享平台,实现对地区环境的监测,并完善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生态环境管理水平。加强水资源保护、地下水开发等领域的合作,让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实现统一发展。

(六)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建立健全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和统筹机制

明确厘定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有效减少行政壁垒的限制,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制度以及标准、统一的市场规则,两地共享相同商品流通待遇,重视人才市场、科技市场、产权市场等方面的一体化建设,完善市场信用体系。进一步优化调整江阴、靖江出资设立的江苏省扬子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比例结构,并从政策层面建立健全权益相对等的资源整合、投入共担和财税利益共享的跨区域合作机制。按照两市同城化发展需求,建立跨区域区块内土地指标、水环境治理、节能减排等要素资源统筹分配机制,制定跨区域重大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用地指标等合理的分配和补偿方案。

相关链接

同城化是指一个城市与另一个或几个相邻的城市,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能够融为一体的发展条件,以相互融合、互动互利,促进共同发展;以存量资源,带动增量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以优势互补,相互依托,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同城化”不是“同一化”或者“同体化”,也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形成辐射力、扩散力与竞争力越来越强的板块经济。“同城化”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式。

猜你喜欢

靖江江阴两地
魅力江阴
轨交项目连中标,东南两地传喜报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阅尽王城知桂林——独秀峰·靖江王城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马洲警侨联动——情暖海外靖江人
江阴蝉联2020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首
《登江阴黄山要塞》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到靖江喝汤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