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政课问题探究的几点思考

2022-01-01邹和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3期
关键词:案例教材探究

邹和平

(湖北省公安县南闸中学 湖北·荆州 434305)

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是一个人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基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在教学中,我发现新版高中政治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的问题探究题,我发现如果适当的利用这些探究题,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和传统教学法相比,问题探究教学法更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取适当的探究问题,学生可以以问题为学习主线展开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下面我通过具体实例来介绍我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法得到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1 设计的问题要一探到底

在用一个事件贯穿一节课的始终时选取材料的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可以有图片、文字、视频甚至一段语音,一首歌曲等,来丰富课堂内容,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平时注意积累储备大量的现成资源。朱熹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平时做好知识、信息资源的积累,而且需要知识、信息的更新。因此作为政治教师的我们平时要养成多读书、多看报,关注新闻,尤其是时事要闻。这样在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你才能游刃有余的把你的知识信息储备以探究案例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才会让学生眼前一亮,上课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获取信息的来源。

(2)思维要灵活,不局限于现有的教学模式。思想决定行动,教师如果有灵活的创造性思维,才能聚集同一个事件的不同案例,来贯穿整节课。就事件的案例也可以创造性的采用视频、图片、文字,甚至一首歌曲,一段录音或一段对话,一个小品等等。这样的探究就会丰富多彩,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能够捕捉孩子们的注意力,达到设定的教学效果。

(3)发挥集体备课组的力量。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要想一个事件贯穿整节课的始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要发挥整个政治学科备课组的智慧,做到集思广益。但在备课组中要做好分工,这样才能有较高的效率。同时集体的智慧也需要课堂实践的检验,需要我们不断的去修改,去完善。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就可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如在介绍生活与哲学中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时,就是用邰丽华个人的事件层层展开的。先播放邰丽华在2005年的央视春晚上“千手观音”视频。结合邰丽华的事迹和图片思考:探究1,人生价值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探究2,邰丽华是成功者,但仅靠她个人的奋斗能成功吗?为什么?一个事件为中心展开探究一方面整个课堂有了一个主线,另外学生也不会因为案例太多而印象不深,课堂思路也会更加清晰明了。

2 设计的问题要选好切入点

我在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法进行教学时非常注重选择合适的问题切入点,因为合适的问题切入点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领学生探究相关知识。

(1)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到切入点。教材本身就是不断的修改变动的,所以需要我们一直保持研究精神。2014年的所有的政治教材都有或多或少的修改,我们作为政治教师必须花时间和精力去适应教材的变化,钻入到教材中去,只有对教材知识研究透彻,才能讲的清晰,才能为该知识点量身打造适合的探究案例。

(2)注意积累平时教学的得与失。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做好教学反思,记录教学中的得与失。有“得”可以借鉴,有“失”可以修订,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恰当合理的切入点案例。这样的探究案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才不会觉得太突兀,会觉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例如在介绍世界观与方法论时,我做了以下设计:有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冒雪爬上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乞求“神灵”为她生病的孙子降福,并保佑她80多岁的老伴长命百岁。这位老奶奶这么大年纪爬上高山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在她心目中,“神”是世界的支配者。探究1,老奶奶的想法属于世界观吗?是哲学思想吗?探究2,当老奶奶的孙子生病了时,她是怎么做的呢?那她为什么会这么做?这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怎样的?通过一个案例切入探究在案例中深藏的相关知识,同时能够做到把复杂抽象的概念问题简单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概念。

3 设计的问题要有拓展性

进行问题探究,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对概念原理的一般阐述,更重要的是要学生进入到更深层次中,对得出结论的过程进行推理、论证以扩展丰富其内涵。要做到有广度有深度,有时要突破教材,介绍教材边缘的内容。

(1)教师知识面要广。“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缸水”,这种积累主要包括书本知识也包括各种科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以及心理科学方面的知识的积累。所以在完成基本的教育教学任务的业余时间,我又重新攻读了我的大学专业课本《政治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西方哲学史》等著作,再次研读又有一种不一样的收获,以此来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从而为探究拓展奠定基础。

(2)钻研高中教材和高考动向。为此我经常去向同学科的教师请教,让他们指点迷津,同时去同学科甚至跨学科的优秀教师的课堂学习教法,从而更好的读透教材。为了了解高考动向,我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考纲,同时认真做了大量的高考题目从而精确把握高考方向,这样才能在探究问题的拓展中一方面不会偏离太远、太难,另外也促使我们的探究问题的拓展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例如,认识论是高考的必考知识点,在介绍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段内容时,可以先选择一个典型实例,在实例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具有可拓展性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实例:探究1,判断教师上课,学生看书是不是实践活动,并说明为什么?探究2,结合教师上课的特点说明实践有哪些特点?探究3,结合老师上课多媒体材料,材料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探究4,你能总结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吗?并完成以下案例?这样的探究层层推进,探究案例和课本知识紧密结合,并在完成课本知识基础上,结合高考要求,拓展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并加上巩固案例,学以致用,及时消化吸收拓展的知识点。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学生在推进新课的过程中掌握拓展的知识,另外学生也能在探究中自己总结出拓展知识,并能准确完成案例巩固。比单纯的讲授教学法肯定事半功倍。

4 设计的问题的要有层次性

就我的体会来看,探究问题在设计时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要照顾优等生和中等生也要兼顾学困生,避免只有中等以上学生参与讨论。因此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最佳的发展。

(1)要了解学生。这就要求老师要走近学生,和学生谈心,做朋友。这样我们才能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并知道他们的认知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班级中不同学生的层次水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对学生的认知实际有很好的了解,我们才能在教学中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2)发挥小组的作用。探究问题需要发挥小组的合作探究精神,老师在班级小组的分配上一定要注意小组内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比例,这样才能做到小组内的互助合作。而且学困生也会在小组合作中找到学习的自信心,并在优等生和中等生的帮助下较快的提高成绩。

(3)教师在问题探究的设计本身要注意梯度性。只有有难易梯度的探究设计才会一方面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同时为下面的拓展打好铺垫,学生也会在层层推进的探究案例中获取知识,也符合心理学角度的学生的认知习惯。例如,在介绍政府基本职能时设计了这样三个探究:探究1,通过自学了解政府有哪几个基本职能?探究2,结合多媒体材料说明分别体现了政府的哪个基本职能?探究3,通过探究2,你觉得在政府基本职能这块知识点学习有哪些易混点和需要去注意的点?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学困生对第一个探究问题的研究结合课本和生活实际就能解决;有了前一个知识积累之后,学生可以很好的解决探究2,并发现与探究3相关的疑惑点;有了前面两个探究知识的铺垫,学生再回答第三个问题时,就能得出政府四大基本职能可以有交叉的,另外政府的职能其他任何国家机关和政党都不能履行等相关知识。这样逐级递进一方面降低难度,另一方面也会增强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

5 设计的问题要有趣味性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们都喜欢有趣的东西,因此设计的探究问题是否具有趣味性将决定学生是否会积极参与课堂问题的探究。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平时注意语言的幽默诙谐,在平时积累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素材。例如,我在介绍生活与哲学时其中介绍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时引用的“笨人吃饼”的故事。有一个人肚子饿了,狼吞虎咽地吃了一个饼子。觉得没吃饱,又吃了一个。一连吃了六个,还是没饱。于是拿起第七个饼子就吃,吃到一半,觉得饱了。这个人非常后悔,一面用手打自己的嘴巴,一面说:“我今天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子,前面吃的六个都是白白地浪费了。如果早知道这半个饼子就会吃饱,我应该先吃这半个就好了。”探究:材料中你能看出量变与质变是什么关系,并思考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这组探究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较为紧密,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探究这些问题的积极性,现在还记得学生看到这段探究案例,立马有了精气神,积极性大增,踊跃举手发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的学习我想学习一定是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

总之,“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但“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也存在明显的不足:课堂容量小,教学进度慢,知识缺乏系统性。问题探究教学法的成功与否不仅和探究问题的选取有关还和探究问题的合理设置有关,“问题”是探究的核心,“探究”是政治教学的生命线。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有趣味的探究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最佳发展。

猜你喜欢

案例教材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教材精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材精读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