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图书馆传记文学阅读推广策略

2021-12-30王晶晶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20期
关键词:传记文学徐悲鸿传记

王晶晶

(浙江财经大学 图书馆,浙江 杭州 310000)

我国的传记起步比较早,西汉时便已出现了内容和艺术皆臻于化境的《史记》,但我国的传记文学起步却比较晚,一般认为现代以后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传记文学。学界对传记文学的概念、属性尚且有所争议,馆员对此文体也不大熟悉。部分高校图书馆馆员对于传记文学认识、理解不够,甚至忽视其存在,这对于文学经典的传承和读者的阅读体验来说,都是一种缺失。

传记文学的阅读推广,需要提高馆员的认识。可以通过开展讲座、培训的方式,提高馆员对传记文学内涵、外延、价值的认识。至于传记文学的推广策略,笔者认为,可以从丰富阅读推广形式、钻研传记文学内容、结合时代特征3个方面着手。

1 丰富阅读推广形式

1.1 开展活动,增加趣味

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增加传记文学阅读推广的趣味性。如设立专题导读书架,如“现代中国作家自传”“大师的背影”等;适当推出专题讲座,邀请传记作者,讲述写作内外的趣事,讲述传主的励志的人生,与读者进行近距离的交流;将传记文学阅读与评论相结合,鼓励学生在阅读后,深入思考,写出书评,给优秀者颁发荣誉证书;开展“立体阅读”“融观展览、听讲演、看电影、读名著、享互动于一体”[1],可以结合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系列人物纪录片,如《大师》《百年巨匠》,同步设置专题书架、大师图片资料展览、讲座、座谈会,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传记文学的推广。

1.2 结合课堂,保障效果

与课堂相结合,保证传记文学阅读推广的有效性。一方面可以直接开设传记文学阅读与欣赏选修课,另一方面可以与各院系老师合作,推广各专业人物的优秀传记。目前,已有部分高校采取开设课程的方式推广传记文学,而与各院系老师合作的方式,则鲜有高校采纳。其实,与各院系老师合作推广传记文学的方式,无论在扩大推广范围,还是在增强推广效果上,都大有裨益。当代高校,各专业设置全面、细致,大部分各专业的杰出的、有影响力的人士,都有相关的传记推出。哲学系老师可以推荐哲学家传记,如《梁漱溟传》;数学老师可以推荐数学家传记,如《华罗庚传》;物理系老师可以推广科学家传记,如《钱学森传》;艺术系老师可以推荐艺术家传记,如林浩基《齐白石传》等。由各院系老师,在课堂上推荐传记文学的好处有:①具有及时性、全面性,直接覆盖全班学生;②具有权威性,一般而言,学生对授课老师的认可度、信任度更高。

以上活动开展的难处在于传记文学推荐书目的选择。在挑选推荐书目时,需要明确传记文学的几个基本特征:①以历史或现实人物,以作者自己或他人作为描写对象,所记人物和事件都应有历史的真实性;②以传主为中心,描述传主的一生或相对完整的一段生活历程,着意表现传主的个性特征;③应具有文学的艺术性。塑造有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有吸引人的情节,有可读性的语言等[2]。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参考相关研究著作、论文进行选择。赵白生的《传记文学理论》一书中,拿出了自己的传记文学经典化议案,罗列了当代传记文学十家,可以参考。

2 钻研传记文学内容

2.1 比较式阅读推广

选择同一传主的不同传记,进行比较阅读推广。随着“传记热”的兴起,一人多传的现象也普遍起来。由于传记作者对传主认识存在主观差异性,不同传记作者笔下的传主形象有着较大反差。比如同是写徐悲鸿,蒋碧薇的《蒋碧薇回忆录:我与悲鸿》中,徐悲鸿是个自私、冷漠、虚伪,责任感、道德感淡漠的人;而廖静文的《徐悲鸿的一生:我的回忆》中,徐悲鸿却是个才华横溢、幽默风趣,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家人体贴入微的人,两任妻子对丈夫的印象如此不同,传主形象的巨大反差可以唤起读者的好奇心:究竟徐悲鸿形象更近于谁所描摹的呢?那么,我们可以将这两本传记配以“真假徐悲鸿”的文字简介,同时进行展示,便于读者比较、挑选。

2.2 辐射式阅读推广

以传主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开,进行延伸阅读推广。延伸阅读,是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的东西或者知识,想要进一步了解,进而找到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3]高校图书馆可以主动为读者提供延伸阅读服务,帮助读者更便捷地获取阅读资源,节约读者时间。比如图书馆计划推广林贤治的《人间鲁迅》,可以站在读者的立场,考虑读者延伸阅读的需要:与鲁迅有密切交往的人的传记,如周作人《知堂回想录》、曾智中《三人行:鲁迅与许广平、朱安》,体验“互文”式阅读;鲁迅的相关作品,如《彷徨》《呐喊》;提供图书馆保存的相关数字资源,如相关的讲座、网络课程、纪录片等。

比较阅读和延伸阅读推广,有助于读者更全面的了解传主,激发读者好奇心,培养读者阅读兴趣和独立思考、求索的精神。

3 结合时代特征

3.1 考虑“微时代”大学生的阅读特点

时代的变迁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时代的进步也催生了新的技术。传记文学的阅读推广,应充分把握时代特征,充分利用新技术,创新阅读推广模式。

我们现在身处的时代,有人将其概括为“微时代”,其“本质上昭示着一个以网络媒介传播活动日常化为特征的新兴媒体时代的到来。”[4]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的兴起,改变了高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阅读模式。食堂、教室、寝室、图书馆……高校的任何空间都不难见到学生沉迷手机,以前传统的纸质阅读独领江山,现在却和电子阅读平分秋色。“微时代”下,大学生的阅读呈现出碎片化、肤浅化、娱乐化的特点,但同时,阅读也更加便捷,借助新媒体,阅读真正打破时空的局限,做到了“无处不在”。

考虑到“微时代”大学生的阅读特点,传记文学的阅读推广,应做到简明性、趣味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读者的兴趣。前段时间,有条热门微博“我国著名文人作家们的真实生活”,用贴合时代潮流的短句,道出趣闻轶事,彰显个性特色,让网友直呼“可爱”,此时顺势推出该名人的优秀传记,阅读率应会相当高。网上也一度热传季羡林、胡适日记中“直爽”句子集锦,可以说也是推广《季羡林日记》《胡适日记》的最佳时机了。研究、总结这些内容之所以火的原因,是形成了一种“反差萌”,无论是沉迷打麻将和“撸猫”的老舍、经常写错别字的徐志摩、热爱口红的张爱玲、牙齿不好却对甜食欲罢不能的鲁迅,还是抱怨考试的季羡林、沉迷打牌的胡适,无不颠覆了读者心中的原有形象,读者在名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亲切感倍增,了解欲望也愈强。这种以创新性、简明性、趣味性的简介、节选、语录为契机,推广整本书阅读的方式,值得尝试。

3.2 运用“微时代”带来的新媒体

传记文学的阅读推广,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微信平台进行传记文学书目推荐;通过微博定期发起话题讨论、开展读者交流;推送相关纪录片、讲座、电影、电子书资源;利用直播平台的即时性、互动性、可回看优势,进行活动直播……进一步拓宽推广渠道,扩大受众范围,提高读者参与度,充分发挥传记文学的教育功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猜你喜欢

传记文学徐悲鸿传记
“大奇至美
——徐悲鸿经典作品展”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诗人写诗人的长篇传记文学《峭岩传——青铜的天空》出版
徐悲鸿&吴作人:爱徒,随我来便是!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58年前朱东润先生的预见
异彩纷呈:传记文学研究70年
传记书坊
读失败者的传记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