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大学图书馆的服务举措与思考

2021-12-30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20期
关键词:东北大学防疫应急

李 宇

(东北大学 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819)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中心,承担着重要的服务职能。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科学抗疫,切实开展好各项相关工作,是每个大学图书馆都需要积极面对的重要课题。东北大学图书馆在疫情严防背景下积极开展实践,线上线下服务多路并举,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了重要信息服务保障。

1 新冠肺炎疫情下重要服务举措

1.1 落实学校防疫部署,建立多维防控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东北大学图书馆按照学校总体防疫要求,积极研究部署防疫应对策略,构建多维防控体系。在完善《图书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基础上,制定了《东北大学图书馆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应急预案》,成立疫情处置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并按工作分工成立了统筹保障工作组,读者服务工作组,信息沟通工作组,对图书馆全体馆员进行了全面动员,上下共识,落实落细各项工作任务。购置了体温检测、消毒消杀、卫生防护、警戒标识、防疫宣传等大量防疫物资,为防疫及服务工作有序运行提供物资保障;主动参与疫情卫生监测服务,在显著位置粘贴了防疫宣传标语,并通过网站、微信等设施推送防疫宣传信息;关闭了视听室、研修间等人员密集的服务空间,借助视频监控系统进行重点监控及体温监测;与校医院、信息办、公安处、管委会等密切配合,通过大数据监测技术,轨迹筛查技术形成多部门、多渠道的联防联控机制,从各个环节入手,构建了多维度的疫情防控体系。

1.2 按学院需求采购电子教材,精准推送

经过多年建设发展,东北大学图书馆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备的资源服务体系,中文图书近340万册,各类中外文期刊2 000余种,能够满足正常教学科研服务。疫情以来为了配合网上教学工作开展,东北大学图书馆主动联系相关学院,根据学院网上课程需求情况,获取电子教材需求信息,先后联系了十余家电子书供应商,经过多次比对,沟通协商,最终确定通过“可知平台”“畅想之星”“田田网”“超星”4家供应商购买相关电子图书,并开辟了绿色通道,放宽了IP和并发数限制,为相关学院提供了近300余种电子教学及相关书籍,并通过微信平台、网站链接、App、微信群等方式向师生精准推送,极大满足了疫情期间广大师生电子教材的使用需求。

1.3 搜集整理出版社免费线上资源,集中推介

疫情防控期间,为方便师生在线学习,推介了大量免费线上学习资源,保障学校“停课不停学”工作实施。发动全体馆员收集整理线上免费电子资源,如电子工业出版社通过网站2 000多种电子书,涵盖计算机、电子、机械、财经等专业领域,人民邮电出版社免费开放在线学习平台,陆续制作了近2 000种与教材相关的电子版样章文件,供广大师生免费使用,并提供专业服务指导。东北大学图书馆经过深度搜索整合,及时收集整理了62个疫情期间可免费使用的线上服务平台,制作成表发送给学校广大师生,使全校师生无须返校即可畅享阅读,使用线上免费资源。

1.4 开展VPN、CARSI远程信息访问服务

为满足校外师生疫情期间的数据库使用需求,东北大学图书馆通过VPN和CARSI等方式予以解决。CARSI由北京大学发起,建立的国内资源共享服务联盟,目前已经完成了38个厂商,67种数据资源的认证服务。东北大学图书馆2月初即与CARSI中心取得联系,协商加入服务事宜,并积极组织人员开展资源对接,协调网上统一身份认证,经过十余天的协同建设,2月15日即向全校师生开通了CARSI认证访问服务,并通过网站、微信、App等平台宣传推广,推送CARSI使用手册,帮助师生快速掌握使用方法。东北大学图书馆还提供VPN远程资源访问,有效解决那些超出CARSI授权范围的数据库资源访问服务。极大提升了广大师生信息资源使用效率。

1.5 开展线上教学、培训服务

疫情初期,大量学生不能返校,图书馆积极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线上教学软件;邀请技术人员对检索课教师进行培训,熟悉网络教学软件使用方法;通过教务处选课平台告知学生及时参加线上学习。通过BB、雨课堂、SPOC、微信、QQ等多种平台资源,分3个批次开展线上检索课教学。图书馆还依托学校“云成长大数据平台”帮助学生解决线上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构筑了“线上教学”“信息推送”“网络服务”的立体网络服务体系,达到了良好的线上教学效果。此外,图书馆开还开展了线上培训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数据库专家、学者,通过网络平台不定期组织数据库培训,仅变革以往传统的培训模式,还丰富了学生们信息获取渠道,受到了众多学生读者的推崇。

1.6 开展线上阅读推广主题文化活动

疫情期间为避免人员密集,东北大学图书馆积极探索新颖的线上阅读推广服务,开展主题文化活动。如“线上真人图书馆活动”,邀请斯坦福大学著名学者崔屹教授与读者线上互动,探讨前沿科技与职业规划;“携手共战疫,畅游读书月”活动,开展读书积分、签到积分、书评积分、荐购积分等系列线上阅读活动;“在线T & F云沙龙”,通过网络平台为师生读者奉上一场“地球科学与环境科学专场在线直播沙龙”;“世界读书日信息素养提升大赛”主题活动,通过线上平台浏览观看短视频后,读者即可参与竞赛答题,分值高者即可获得相应奖励。通过尝试开展大量线上阅读推广活动,简化了操作流程,突破了场地限制,变得简单自由,让广大师生在疫情期间仍能体验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

2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图书馆开展服务的思考

2.1 积极动员,主动担当

事实证明,疫情蔓延任何人群都不能独善其身,只有携手同心,共同抗疫才能构建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防疫工作是每个人都需要勇敢面对的重要使命,所以图书馆要积极动员,主动担当,在危难中践行图书馆人的初心使命,彰显图书馆的服务价值。在疫情期间,图书馆员不能逃避,应该迎难而上,主动出击,采取必要措施革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渠道,延伸服务路径,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能力,把我们的文献信息资源及时的呈献给广大师生读者。通过充分动员,使图书馆全体馆员上下一心,听从指挥,敢于挺身而出,克服一切困难,实现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

2.2 建立健全应急机制

应急机制能够全面提升图书馆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变能力,是图书馆重要的保障机制,需要不断提升完善,建立健全。①在制定应急机制的过程中,图书馆应注重时效性,应急机制要具有快速反应职能,须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指令。②注重可操作性,应急预案要贴近实际,应充分结合机构规模、员工特点、环境要素等,切勿脱离实际,否则将严重制约应急机制的效能。③注重全面性,图书馆应急预案应是在预见未来突发事件各种情形下,全面考量的组合策略,应力求充分、完备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2.3 加强在线教育资源建设

图书馆要加强在线教育资源建设,完善资源体系。通过多种手段,多路并举推进电子教材、电子图书、基础科研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通过电子书销售商采购电子图书,如Wiley、Springer、阿帕比、超星等都拥有大量的电子书资源;通过出版社采购电子教材,实时跟踪采购纸电同步书籍,满足在线教学需求;通过MSI、Wind等基础科研数据商采购相图、案例等基础科研数据库,满足科研人员在线数据需求;加强区域及行业的馆际联盟协作,通过文献传递共享服务,实现资源共建、资源共享、资源互补。总之,在线教育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大学图书馆不断探索尝试,积累完善,在整合现有资源基础上,积极引进新兴资源,构建多元化资源体系,实现多类型、多载体、多渠道资源的有机融合。

2.4 积极开展在线智慧服务

智能科技的广泛应用加速了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步伐。大学图书馆应以此为契机,结合本馆实际情况,综合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在线智慧服务,谋求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融入大数据、云计算等人工智能元素,开发在线智慧服务,逐步构建起一个网络化、虚拟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线上图书馆智慧社区,使图书馆各项服务彻底打破传统的物理性图书馆服务模式,实现从局限于空间服务、线下服务、单一服务向虚拟服务、线上服务、智慧服务转型。

3 结束语

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初见成效,但形势依旧严峻,抗疫之路充满艰辛,图书馆服务仍面临着巨大考验。面对疫情图书馆唯有勇敢面对,积极探索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全体图书馆员应坚定信念,笃定前行,在抗疫之路上践行我们的职业价值。

猜你喜欢

东北大学防疫应急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非线性q- 分数阶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差分方法
不确定双线性时滞奇异摄动系统的弹性保性能控制
防疫、复工当“三员”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Dijkstra算法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