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背景下我国扶持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的科技金融政策研究

2021-12-30姜丽丽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20期
关键词:融资政策金融

李 萌,姜丽丽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与创新是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促进科技创新进步的基本载体。2021年1月,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就“2020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中表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突破了20万家,科技中小企业在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应当重视与关注。但是科技中小企业自身“轻资产、高风险”的特性使其一直面临融资困境,极大制约了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科技金融政策扶持科技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解决了疫情冲击下科技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但是在实施阶段也暴露出不足之处。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后疫情时代应当及时调整科技金融政策重点扶持方向,推动科技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1 疫情期间我国扶持科技中小企业发展出台的科技金融政策

科技中小企业由于现金流不足、资产数量少、缺少抵押物等特性一直面临融资难题,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更使得我国的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雪上加霜。疫情冲击下的科技中小企业存在流动资金不足、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市场需求大量降低、营业渠道受限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科技中小企业的研发进展与营业收入,面临着融资与经营双重困境。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为统筹经济社会安全平稳发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央和地方迅速出台了一系列科技金融政策与措施扶持科技中小企业发展,帮助科技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渡过难关。

出台财政支持政策,应对疫情冲击下科技中小企业现金流不足、生产成本提高等问题。如针对在孵科技中小企业出台“税费减免”“房租减免”“电价折扣”等政策,减少科技中小企业日常经营中的资金流压力;出台“人才补贴”“稳岗返乡”“缓缴公积金社保”“复工复产要素保障”等政策,解决科技中小企业生产要素价格提高带来生产成本上涨问题,扶持科技中小企业顺利生产经营。

出台金融支持政策,应对疫情冲击下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可得性低等问题。如出台“展期续贷衔接机制”“科技金融专项贴息贴保资金”“科技中小企业小额保证保险贷款(科保贷)”“科技创新券”“研发费用减免”、江苏省出台的“苏科贷”“苏科保”“苏科投”等政策,帮助科技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可得性。

出台业务创新支持政策,应对疫情冲击下科技中小企业销售渠道受限、企业及技术合同认定困难等问题。如出台“线上审批”政策、推广“无纸化办公”“构建投贷共享平台”“科技创新券线上绿色申请通道”等政策,对于科技小企业认定、技术合同认定、展期贷款审批、科技创新券申请实行“线上审批”,提高科技中小企业审批与认定效率;同时发挥互联网平台的集聚作用,如出台“供应链融通创新计划”,通过供应链上下游的合作,拓宽科技中小企业的销售范围,拓宽平台线上订单渠道,提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营业收入。

2 疫情期间扶持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的科技金融政策存在的不足

在中央和地方出台的科技金融政策推动下,我国科技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状况良好,解决了疫情冲击下科技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但是在实施阶段也暴露出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政策覆盖范围窄、政策匹配程度低、政策宣传深度小方面。

2.1 科技金融政策覆盖范围较窄

我国出台的科技金融政策对于扶持的科技中小企业对象具有限定的资格要求,覆盖范围尚不全面。如“租金减免”政策,贵州省限定减免对象为在创新创业基地孵化的在孵企业,对于企业孵化场地也具有一定限制;江苏省限定减免对象为承担国有资产经营用房租金的企业,而对于民营中小企业的租金实行鼓励性减免。

2.2 科技金融政策匹配程度较低

不同生命周期的科技中小企业对于科技金融政策具有不同的敏感性,目前我国出台的科技金融政策无法与不同生命周期的科技中小企业的需求精准对接,甚至存在错位匹配现象。例如处于初创期的科技中小企业迫切需求创新资金,但是由于自身风险高于成熟期科技中小企业,所以在申请专项基金资助时反而处于劣势地位,而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对于初创期科技中小企业提出更高要求,造成了科技金融政策实施效率低下。

2.3 科技金融政策宣传深度较小

虽然中央、省市、地方均出台相关扶持科技中小企业的科技金融政策,但是疫情冲击下仍有较多科技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境,科技金融政策宣传工作不充分。比如科技中小企业存在对科技金融政策解读不准确,不确定是否符合申请“科技创新券”“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的资格条件;部分科技中小企业在线上申请操作中存在操作性问题,对于科技金融政策中存在的疑问点与争议点缺乏相应的答疑渠道,影响了科技金融政策的实施效果。

3 后疫情时代扶持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的科技金融政策完善建议

3.1 缩小适用对象限制,拓宽科技金融政策覆盖范围

出台的科技金融政策应当降低缩小对于扶持科技中小企业的限定资格要求,扩大科技金融政策的辐射范围。①解除政策补贴对于在孵化企业的场地限制要求,保护企业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励科技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壮大。②减少对民营科技中小企业的“金融歧视”,减少对国有科技中小企业的政策倾斜,避免对于国有科技中小企业的“父爱主义倾向”,防止科技金融政策在资源配置中产生马太效应,保障政策贴息、租金减免等科技金融政策的相对公平,保证民营科技中小企业的正常经营。

3.2 考虑企业生命周期,提高科技金融政策匹配效果

依据科技中小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制定差异化的科技金融政策,提高科技金融政策与科技中小企业的匹配度。①根据科技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与发展特点,出台科技金融政策引导科技中小企业成长梯队建设,依据不同的成长梯队分别制定相应的科技金融扶持政策,提高政策匹配度与实施效率。②根据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科技中小企业制定科技金融扶持政策的侧重点,对于在孵化期或初创成长期科技中小企业,应侧重资金投资,提高专项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帮助其成长发展;对于成熟期的科技中小企业,应侧重减少政策倾斜,使其在市场中提高发展能力与竞争力;对于衰退期的科技中小企业,应侧重加强创新业务支持,帮助其延长衰退期。

3.3 丰富政策宣传内容,深化科技金融政策宣传深度

科技金融政策宣传是深化普及科技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的科技金融政策宣传与解读,有利于科技中小企业全面深入了解政策,对于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与资本的对接有重要意义。①丰富科技金融政策宣传内容,对于出台的科技金融政策,不仅注重相关政策与准则的宣传,同时注重配套的政策解读宣传,对于政策中可能存在的疑问点、争议点做出详细阐明与解读,辅助科技中小企业深入全面了解政策。②拓展科技金融政策宣传方式,采取多渠道、多平台宣传,在各省市科技厅、科技局官网单独开设科技金融政策宣传窗口,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互联网平台的网络效应,提高政策宣传普及度。

3.4 后疫情时代扶持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的科技金融政策聚焦方向

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后疫情时代应当及时调整科技金融政策重点扶持方向。疫情期间我国医疗卫生企业暴露的融资困境,后疫情时代应尽快完善医疗科技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促进我国医疗科技卫生事业发展;疫情期间因市场需求骤减而受到严重影响的进出口贸易科技中小企业,后疫情时代应尽快完善科技中小企业进出口体系,保证科技中小企业顺利运营;疫情期间催生了科技中小企业“无纸化办公”等数字化运营模式,后疫情时代应尽快推动科技金融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经济提升科技金融政策实施效率;疫情期间暴露出我国科技金融政策在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后疫情时代应尽快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科技金融协同发展体系,在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下推动科技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3.4.1 完善医疗科技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疫情期间暴露出我国对于医疗卫生科技企业投资不足等问题,因此在后疫情时代科技金融政策应当聚焦于完善医疗科技中小企业融资体系。①发挥科技金融政策的引导作用,注重保护处于初创期的医疗科技中小企业,针对研发疫苗、抗疫药物等初创期医疗科技中小企业,政府应当主动领头投入专项支持资金,引导商业银行、社会等外部信贷资金注入医疗科技中小企业。②拓宽医疗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发行抗疫专题债券、医疗科技创新债券优先为医疗科技中小企业融资,对于成熟期医疗科技中小企业,发挥资本市场融资作用,降低医疗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门槛。③政府引导搭建包含商业银行、保险机构、担保机构、医疗科技中小企业、科研机构等主体的融资平台,发挥平台的资源集聚作用,推动医疗科技中小企业成果转化。

3.4.2 完善科技中小企业进出口体系。疫情期间对于产业链、供应链带来冲击,市场需求下降,我国科技中小企业面临出口订单减少、营业收入减少等问题,因此后疫情时代科技金融政策应聚焦于完善科技中小企业进出口体系建设,推动我国科技中小企业不断走出去。①加强中国进出口银行与中国出口保险公司对于后疫情时代科技中小企业进出口的扶持,发挥科技金融政策的引导作用,细化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保险公司与政府的扶持功能,通过合作形成资源共享,共同筛选出优质的海外客户,改善我国科技中小企业的进出口环境。②拓宽科技中小企业进出口优惠贷款政策,中国进出口银行与政府为科技中小企业进出口提供专项贷款资金、提供优惠利率贸易贷款等,通过技术专利权抵押融资等创新融资方式,减少科技中小企业在进出口过程中的资金压力。③创新科技中小企业进出口保险险种,中国出口保险公司与政府创新科技中小企业进出口保险种类,提高科技中小企业进出口保险覆盖面,对于因为疫情原因取消的订单,提高保险偿付金额,减少科技中小企业因订单取消、市场需求下降带来的损失。

3.4.3 推动科技金融数字化转型。疫情促进了数字经济的发展,科技金融数字化转型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后疫情时代应积极运用数字经济技术,推动科技金融向数字科技金融转型。①出台科技金融政策大力扶持数字科技中小企业建设,当前数字科技中小企业正处于萌芽起步阶段,相应的配套政策不全面,应当出台针对性的科技金融政策,放宽数字科技中小企业的牌照发放标准,扩大对于数字科技中小企业的专项贷款规模,营造良好的数字科技小企业成长环境。②出台科技金融政策鼓励科技中小企业采用数字技术,推广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技术,通过发放技术补贴等形式鼓励科技中小企业运用数字经济技术,推动科技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

3.4.4 构建科技金融协同发展体系。疫情期间我国科技金融政策存在不足,在后疫情时代应尽快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科技金融协同发展体系,提高科技金融政策扶持科技中小企业的实施效果。①科技金融政策应当积极主动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发挥公共科技金融的引导性、逆周期性,引导市场资金向需要重点扶持的科技中小企业注入,对于需要重点扶持或者尚处于初创期的科技中小企业,应注重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弥补市场失灵的不足。②重视市场的主导作用,发挥市场的优胜劣汰作用,对于已经处于成熟期或者是渡过难关的科技中小企业,应注重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通过市场选择激励科技中小企业不断创新进步。

猜你喜欢

融资政策金融
政策
政策
融资
融资
助企政策
政策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