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化润疆”背景下的新疆红色文献资源建设与推广

2021-12-30韩延彬赵剑锋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20期
关键词:新疆大学新疆文献

韩延彬,赵剑锋

(新疆大学 图书馆,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2020年9月25日-26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所谓润,泽也,滋也,益也[1]。文化润疆,即要用文化泽、滋、益疆。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而做好文化润疆工作,势必要从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入手。

革命文化,简言之,即为红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外优秀文化创造的先进文化[3],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民众的优良品格,不仅是中国人民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凝聚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的重要精神动力。

1 红色文献的内涵和外延

红色文献是红色文化的载体,它记载着中国共产党成长并逐渐壮大的艰辛历史,也多角度记录着党和人民追求自由和真理的风雨历程,它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红色文献”主要指自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起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间由中国共产党机关或各根据地所出版发行的各种文献资料,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领袖著作、党组织各类文件及根据地出版的各种书籍和报刊等。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文献信息载体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纸质文献以外还有胶质材料、磁性材料和网上传递等。现在的红色文献除了包含上述的内容外,光盘版、电子版、网络版的红色文献也日益增多。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整理的党的领袖著作和老一辈革命家的回忆录、党组织对各历史时期的决议等也都纳入红色文献的范围。

由于新疆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建制的特殊性,结合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的奋斗历程,根据学者对红色文献[4]及新疆红色资源的定义[5],笔者认为,可以将新疆红色文献定义为:自近代以来,涉及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及壮大的历史信息的文献,以及新疆共产党人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发挥重大作用和具有突出贡献的记录总和。这些记录既包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共产党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出的贡献,也包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屯垦戍边的光辉历程。

2 新疆红色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意义

红色文献为普及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党的方针政策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党和人民留下了丰厚的思想遗产,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思想依托。科学收集、整理和利用好红色文献是深入研究红色文化的基础,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前提与依托,同时对于存史、资政和育人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结合地域特点构建本地域红色文献资源体系有助于我们推进红色文化的研究、发展和传承。新疆地区是中国共产党较早开展革命文化宣教的地域,尤其是以新疆大学为代表的新疆红色文化在中国红色文化发展中具有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做好新疆地区红色文献资源的挖掘、整理和资源建设与宣传,对于提升新疆地区红色文化展示力,扩大新疆地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打造更多的新疆红色文化品牌,发挥红色文化塑造人、培养人的功能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 新疆红色文献研究现状分析

3.1 新疆红色文献概述

自西汉起,新疆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盛世才主政新疆后,为了巩固其并不稳固的政权,请求苏联给予各方面支持,如军事、政治、人才、资源等,其中俞秀松、赵实等陆续以联共党员身份来新疆,帮助盛世才开展各方面工作。1936年,在共产党的帮助下,盛世才制定了“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和平、建设”的六大政策。1937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余部进驻新疆,成立“新兵营”,中国共产党和盛世才建立抗日统一战线。1937年后,在盛世才的邀请之下,中共中央经过慎重考虑,选派大批干部来新疆帮助盛世才开展各项工作。毛泽民、林基路、陈潭秋等160多名共产党员干部和家属先后来疆,在新疆行政、财政、文化、教育、新闻等单位担任职务,为支援抗战和稳定新疆做了大量工作,同时,积极利用学校宣传和教授马列主义,利用报刊、戏剧等方式传播马列主义和进步文化[6]。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疆红色文献或报刊中所含红色内容出版呈现出繁荣景象:《新疆日报》对中国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主张和功绩进行宣传,并刊载延安红色电讯等内容,堪称《新华日报》姐妹版[7];《反帝战线》以“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建设新疆,建设国家”为办刊宗旨,刊载国内外政治评论和宣传抗日的文章,同时发表文化、文学和社会问题的专题研究[8];《新疆青年》在发表时事评论、学术论文、宣传苏联国内形势、支持反帝抗日的同时,刊登斯大林著作和列宁著作的介绍;《新芒》是新疆学院(新疆大学前身)校刊,是在杜重远、茅盾、张仲实倡导和支持下创办的刊物,以宣传抗日救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办刊宗旨;《新疆妇女》也以宣传抗日救国思想为己任,意在提高妇女政治水准,解放妇女思想,在抗战救国中勇担重任。这些红色文献曾鼓舞、激励了一大批青年学生。而《新芒》中刊载并在迪化乌鲁木齐公演的戏剧《新新疆进行曲》,不仅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更在人民群众心中埋下了红色的种子。

兵团实行党政军企高度统一的特殊管理体制,兵团各级都建有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挥着对兵团各项事业的领导作用。它“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千万里,屯垦在天山”[9],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的兵团红色基因得到传承,红色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示范引领作用在新疆各地区凸显。其红色文献作为一种特殊建制下的记录,也是新疆红色文献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文化润疆”的重要指示后,在新疆地区开展红色文献资源建设对于滋养和丰富新疆各族人民文化生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更具有重大意义。

3.2 新疆红色研究及文献资源建设现状

目前,对于红色文献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①具体的红色文献介绍,如《红军须知》《解放日报》《劳动周刊》《先驱》《妇女声》《共产党宣言》《青年杂志》《少年中国》《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苏维埃》《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太岳文化》《红色中华》、连续画《她的觉醒》等。②红色地区红色文献的收集,如宁夏红色文献收集、湘西地区红色文献收集、佳木斯红色文献收集、延安红色文献收集、陕西红色文献收集、沂蒙红色文献收集等。

而新疆的红色文献资源研究重点则聚焦在以下两个方面:①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晁正蓉的《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建议》、景雅丽的《哈密红色资源的社会价值与作用》;②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史学教育、文化育人等方面的作用研究。如孙秀玲的《新疆红色资源在高校文化育人中的价值研究》、李婷的《新疆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张琬琪的《新疆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

根据笔者对新疆红色文献的定义,可以将新疆红色文献分为两个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新疆红色文献和兵团红色文献。

由以上综述可以看出,全国的红色文献研究大多聚焦在具体的红色文献和各地区红色文献的收集上。石河子大学作为教育部和生产建设兵团共建高校,一直致力于兵团文献的特色收藏,并已初具规模。

据笔者了解,目前新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红色文献资源建设和推广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新疆红色文献资源建设的困境

3.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新疆红色文献量存量较少,收集、整理难度较大。在新疆高校除新疆大学外,其他高校建校时间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文献收藏量极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新疆的红色文献散落在新疆各地档案馆、图书馆、纪念馆或少数几所高校图书馆中,不成体系,无法形成资源合力,尚未有学者或单位对新疆地区藏存的红色文献资源进行系统整理与资源建设研究。

新疆地区的红色文献因存藏环境不佳,收藏单位多与其他书籍混杂在一起存放,且因年代久远且不被重视,也无专门人员管理,导致破损较为严重,各收藏单位普遍存在文献散迭流失的现象,全面收集这些纸本文献极不容易。

与新疆有关的红色文献资源大多散存在“中华民国”时期的报刊中,全方位系统挖掘和收集这些资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在短时期内很难收全散存在各类文献中的红色文献资源。

出于“地方保护”的目的,各收藏单位视所藏红色文献为珍宝,不予示人,这使得要想搞清楚新疆各地所藏红色文献难上加难。

以新疆大学为例,新疆大学曾被誉为“抗大第二”,俞秀松、林基路等共产党人曾出任过新疆学院(新疆大学前身)院长或主持校务,但是,2019年前,新中国成立前红色文献一直“偏安一隅”,无人问津。

在深入挖掘红色文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新疆大学图书馆的红色文献收藏量小且不全,如与本校密切相关的新疆学院院刊《新芒》,原刊并未收藏。刊载了大量进步内容的《新疆日报》,新疆大学图书馆仅有数年报纸原件,且很多版面已被“开天窗”。目前想要补齐此类报刊原件非常困难,且由于用户量小,收藏单位囿于资金人员等限制,并未将其数字化提上日程。

3.3.2 新疆红色文献宣传、推广力度小。 目前,由于红色文化其内涵丰富外延较大,学者研究力度较大研究热情高涨,而对于红色文献,受其资源匮乏且获取难度较大,致力于此方面研究的人员较少,对于红色文献的宣传、推广力度较小。

笔者通过对石河子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财经大学、伊犁师范大学、喀什大学等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调研发现,只有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两个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对红色文献或其内容进行过宣传和推广,其他高校图书馆公众号平台均未见相关内容。

4 新疆红色文献资源建设与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红色文献,馆藏时间都在70年以上,从阮岗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中“书是为了用的”“每本书有其读者”的角度来看,红色文献资源的建设和推广,是为书找人,也是为了用好红色文献。

同时,科学收集、整理和利用好红色文献是深化研究红色文化的基础,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前提与依托,同时对于存史、资政和育人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新疆红色文献资源的建设和推广。

4.1 红色文献资源建设途径

①应对本馆资源进行盘点,整理出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文献。如涉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壮大的文献,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主要著作,党组织各类文件,根据地出版的各种书籍和报刊,以宣传马列为主的进步期刊,带有进步内容的报刊,曾对新疆发展和解放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报道、回忆录等文献,以及新疆共产党人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发挥重大作用和具有突出贡献的文献。在这些文献的盘点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与新疆相关的红色文献及红色内容的盘点和整理。②注意收集报纸、期刊中零星刊登的,与本地区红色人物红色历史相关的内容,并形成专题。③对与本地区密切相关、而本馆并未收藏的红色文献,应视情况进行复制或购买相关数据库,要尽可能收齐为本地、本校所用。④增加经费投入,建设新疆红色文献数据库,整合新疆地区保存的红色文献和与新疆有关的红色文献。⑤与新疆各单位加强联系,形成红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⑥深度挖掘红色资源信息形成“红色专题”,为专家学者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支撑。

4.2 多角度、多方式推荐红色文献

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公众接受度和使用率高的平台,持续推荐红色文献,形成特有红色栏目。笔者利用新疆大学公众平台开辟专题《新疆大学图书馆藏中国共产党早期文献介绍》,持续推出《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共产党》《辩证唯物论》《共产党宣言》《论共产党》《论联合政府》等红色文献介绍。

与学校相关部门联合,共同推荐本校红色文献。2020年上半年,笔者将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红色文献目录单独成章,拟在《抗日战争时期新疆红色历史文化研究》一书中出版。笔者根据校史馆主题,在与校史馆沟通的基础上,推荐相关实物文献参加展出,从文献的角度展示新疆大学历史,丰富了校史馆馆藏形式和内容。

开展专题检索,对红色文献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利用各种活动推荐红色文献。如,新疆大学某院系为弘扬红色革命传统拟拍一部大型红色舞台剧,在剧本编写前,笔者根据舞台剧主题,利用各种资源寻找相关信息,为舞台剧剧本编写提供文献支撑,为舞台剧的成功演出打下了坚实的素材基础。

多种方式的推荐,对新疆大学的红色资源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许多师生慕名来查找文献。

在未来的红色文献推荐中,我们拟采用更多的途径和方式。比如:与学校思政课相结合,将红色文献内容、革命先烈生平故事融入课堂教学;结合图书馆每年读书月活动,举办“共读一本红色文献”专题读书会,或以读后感形式征文,丰富红色文献宣传手段;在图书馆内开辟专区举办红色文献展,用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厚重、经典、古朴、沧桑的革命书籍和革命故事,使学生身受洗礼、心受感动。

猜你喜欢

新疆大学新疆文献
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摄影作品选登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A Corpus-Based Study on Linguistic Variables of CET Writings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提高大学文科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