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

2021-12-30丁玉珍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20期
关键词:全面实施绩效评价评价

丁玉珍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1)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等学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应主动适应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随着国家对高等院校的财政投入不断增加,其资金使用效果受到了更多关注,预算绩效管理也备受重视。近些年来,国家陆续出台《预算法》《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政府会计制度》等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法规及制度,指导和要求高校精准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规范预算绩效管理流程,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尤其必要。

1 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含义及必要性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将绩效管理理念和方法贯穿于高校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与全面预算管理相融合的一种预算管理模式,其目的是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其必要性表现在几个方面。

1.1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健全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内在要求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高校治理的重要抓手,能有利于绩效管理信息的公开,促进高校履职尽责、加强管理。高校要紧跟财政改革步伐,适应新时期的预算管理要求,创新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将绩效管理贯穿于预算管理全过程之中,解决当前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预算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完善高校治理体系,全面提升高校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1.2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能使高校的资源得到更优化配置

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通过“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等环节,达到节约财政资金,防控和降低财务风险,确保科学配置、合理运用有限的资金,更能确保预算管理符合高校的长远发展规划,促进高校在效率、公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大有作为。

1.3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有助于提高高校社会公信力和办学实力

现阶段,高校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基础上,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工作,争取更多财政资金的支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提升履职质量,从而提高社会民众对高校业务开展的满意度和公信力,提高高校的整体办学实力。

2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现状

新《预算法》《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正式颁布施行后,我国步入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新时代,全国各地顺应财政改革和预算管理要求,结合实际自身情况,探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建立和制定相关机制、实施意见及操作规程,预算与绩效管理相结合在科学轨道上加快发展,有法律、法规保障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得以快速推进,其带来的成效也随着改革进程不断加快而愈发显著,同时也进一步加快了我国从传统预算模式向绩效预算模式的转型。以高校为代表的教育部门是贯彻落实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高校近年来逐步重视并引入绩效管理理念,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进程,不断开启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但通过分析现阶段情况,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还有一些比较突出、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各高校给予高度重视。面临新形势、新问题,高校必须改变预算管理传统的老旧模式,结合实际,弃旧扬新,开拓新思路。有必要从增强绩效理念入手,在预算绩效管理的绩效目标、预算指标体系、“业财融合”、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价及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为有效提升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方法,规划提升路径。

3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提升路径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新时期我国进行财政改革与管理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现阶段高校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提高管理效能,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3.1 牢固树立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基础工作

①树立理念增强意识。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高校通过广泛宣传相关政策,定期举办业务培训,配备专业的管理人才队伍,引导带动各部门及师生高度重视,尽快转变预算管理理念,增强预算绩效责任意识。②健全制度明确责任。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应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管理体制,完善相关的操作流程,明确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切实做到“谁支出、谁负责”“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改变“重筹集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现状,充分挖掘财务数据价值,实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只有从理念上重视,加以制度上保障,才能实现高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

3.2 积极推进“业财融合”,促进高效开展全面预算绩效管理

《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强调“树立业务和财务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绩效管理理念”,各高校应按国家对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以实施政府会计制度为契机,积极实施“业财融合”,大力推动管理会计建设,推进财务工作的转型升级,实现财务管理工作从核算反映型向决策支持型转变,会计工作重心也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业财融合”形式下,预算管理绝不是财务一个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的“大合唱”。财务人员也不再只是传统的事后核算与监督,而是参与到部门业务,与业务人员共同编制预算,严格落实财政政策,研判有关项目的预期绩效,通过预算执行中加强绩效监控、预算执行后组织开展实施绩效评价,从而使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得到更大提高,这也对财务人员综合能力从核算向管理转变提出了新要求。

3.3 强化绩效目标审核,建立和完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

绩效目标设定、绩效指标的建设是绩效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重点和难点。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起点,各高校都需紧密围绕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跟踪监控、评价等工作,强化绩效目标审核,确保预算绩效目标合理、合规。设计全面、科学的预算绩效指标,是提高预算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基础依据,绩效指标的设计应当坚持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符合效率性、经济性、有效性等原则。高校应重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论证建立科学的绩效指标体系。高校资金呈现来源多样,用途广泛,各院校学科门类、项目都有自身特点及特殊性,同一类型的资金,其使用效果存在差异也较大。因而,高校还应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工作内容、立足于发展定位和职能,遵循预算绩效管理整体目标大框架,编制预算绩效目标及其指标体系。可以聘请项目行业专家、绩效评价实力雄厚的第三方机构,组成专业的团队,对预算绩效目标及其对应的各项指标进行专项科学论证。逐步形成涵盖专项支出、基本支出等各种支出,符合绩效目标,突出个性特色,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有机结合的绩效指标动态体系,并根据外部环境和资金规模的改变逐步优化、完善,使预算绩效指标可操作性更强,指向更明确、更科学、更有效,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建立基础支撑。

3.4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赋能预算绩效过程管理

信息时代,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需要高度精细化,缺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和保障,将无法满足高校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需求。当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主要集中在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相互衔接效果不强,信息系统先进和高效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高校应在“业财融合”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①努力打造校内业财相融合的信息共享平台。为了避免出现信息孤岛,必须加快校内行政、业务等诸多部门模块的管理系统有效连接,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更多地实现互连互通,整合共享预算绩效管理各个环节信息,加大“业财融合”力度,完善项目库信息系统,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性、正确性和准确性。②全过程绩效预算监控。借助高端的信息化技术,将预算指标、预算执行监控、绩效评价等流程及步骤在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有机镶嵌,实现全过程监控,实时反映,动态反馈资金使用的监控情况和资金产出及结果。③强化绩效评价。利用信息系统和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整合,挖掘数据价值,对预算资金的产出和成果进行全方位的科学有效的评价和分析,促进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协调同步,降本增效。

3.5 充分发挥多元化绩效评价的作用,注重绩效评价质量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是促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在绩效评价方式的选择上,高校更多地积极发挥主体作用,以自评方式实现绩效考核评价,但这种方式往往会忽略客观和公正。为了更加增强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高校应探索引入外部评价,选聘具有相应资质和独立性的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评价,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增强智力支撑。高校通过细化量化绩效指标、标准体系等,逐步实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部门自评与预算绩效管理部门评价相结合、聘请第三方进行评价的考核评价机制,以确保绩效评价质量的公正、客观,提高科学性和公信度。

3.6 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建立问责奖惩机制

绩效评价和结果的有效应用是整个预算绩效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反馈问题、改进问题的重要措施。经过几年的实践,高校目前已经形成覆盖预算管理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机制,然而从目前实际来看,绩效评价公开及结果运用是预算绩效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各高校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努力创新,形成符合自身的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通过加强对反馈评价结果的应用,和及时对反馈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定期检查整改结果,使评价结果应用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建立完善校内绩效信息公开、激励约束等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各部门预算或项目负责人关联,根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在绩效奖励、增强预算额等方面采取奖惩措施,也可据此考核相关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履职情况,与干部任免挂钩,形成严肃问责机制,以强化高校各管理层和人员的责任意识与绩效观念,落实资金使用相关者的主体责任,以达成共同优化高校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高校健康高质量发展之目的。

猜你喜欢

全面实施绩效评价评价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汪洋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我国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
PPP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胡春华强调 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汇聚更多力量
全面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 加快推进我省林业现代化建设
基于因子分析的传媒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