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情境下群体压力对用户契合的影响研究

2021-12-25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态度调节变量

曲 霏 王 兰

(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 541004)

群体压力反映的是群体内部,大多数成员意见会影响个体的选择,意味着个体的选择受到群体影响,以此获取群体内的接纳和认同。短视频作为娱乐社交平台,具有天然的弱关系连接属性,来自群体的影响对短视频平台转发、分享信息的传播效果影响不容小觑,能够进一步促进提升用户与平台契合感,强化用户与平台的价值共创体系。然而,随着短视频逐渐深入人们生活,群体压力正悄悄为传播不良信息和内容推波助澜。例如,抖音“四川观察”账号发布未经核实的负面新闻引起强烈的舆论反响、“泸州老窖”事件、短视频平台上流传有关疫情的不实言论,其逻辑均是因为群体压力产生的从众行为。这一现象说明用户受到来自群体的影响,不加以甄别就被动地传播短视频,结果导致用户与平台契合程度降低,因此,探讨群体压力与用户契合,以及边界条件对短视频平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现有文献中,少数学者讨论了群体压力与用户契合相近变量的影响,例如,信息分享行为、持续使用行为等。邹霞等认为,在微信环境下,群体压力对信息分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Elli等人认为,朋辈效应下的群体压力,对用户持续使用社交媒体具有积极影响。以上研究文献仅考察了普通社交媒体,并未聚焦短视频情境下的用户契合。另外,绝大多数文献考察了群体压力,对用户契合相关变量的积极线性关系,仅习明明关注了同伴效应对于网购消费的双面性,虽然推动了模型的进一步建构,但是缺乏对用户契合的关键维度的考察,例如认知、情感和行为维度。最后,以往文献仅在个体层面,对用户契合的边界条件进行探讨,例如性别、年龄以及使用年限等,鲜有中观维度上(来自情境或平台的因素)对用户契合的关注。

鉴于以上研究不足,本文以短视频情境为切入点,群体压力为自变量,用户契合为因变量,引入情境变量上行社会比较和他人虚拟在场为边界条件,探寻群体压力对用户契合的潜在影响。本文试图解决以下问题:在短视频情境下,(1)用户契合作为一个没有被准确定义的变量,应如何划分其维度?(2)群体压力与用户契合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3)上行社会比较和他人虚拟在场,如何调节群体压力与用户契合之间的关系?它们的调节机制有何不同?本文通过解答上述问题,以期为短视频平台的用户维护、运营管理以及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一、研究假设

(一)用户契合概念

本文认为用户契合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将用户契合划分为态度契合和行为契合两个维度,它反映了用户在使用虚拟社区产生的积极态度和心理,并由此产生的对虚拟社区的积极行为。其中,态度契合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传达了用户对企业产品的一种契合心理状态,即用户对社区高度的归属感和强烈的联系感;行为契合,则反映了用户除交易以外的行为表现(比如口碑推荐、帮助其他用户、撰写评论等),是他们与社区互动后的行为体现。

(二)群体压力与用户契合

群体压力是由于不受控制的外界压力产生的群体跟随行为,对其成员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约束程度。在短视频情境下,群体压力可以通过群体规范引导用户使用、分享,以提高用户的信任程度,同时也会为短视频的虚假宣传、错误信息和恐慌性信息的扩散推波助澜。习明明等认为群体压力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适度的群体压力能够促进平台的持续使用,加强群体内部的联系。当用户采取接受群体压力时,会受到群体的接纳,在情感上获得社会支持感,提升了用户与短视频平台的联系与亲密感。另一方面,过度的群体压力能够抑制平台内容的多样性,易形成信息孤岛。社交平台的用户,同时也具有个性化的自我展示需求,不愿意受到某一群体内的规则约束。另外,群体压力导致信息和内容趋同,逐渐产生数字鸿沟,导致用户对短视频产生负面的情绪和行为。

H1a:群体压力与态度契合之间呈倒U形的关系,即适度的群体压力对态度契合有积极影响,过度的群体压力对态度契合有消极影响。

H1b:群体压力与态度契合之间呈倒U形的关系,即适度的群体压力对行为契合有积极影响,过度的群体压力对行为契合有消极影响。

(三)上行社会比较的负向调节作用

本文认为,短视频平台上的上行社会比较与群体压力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并对用户契合产生影响。短视频传播了许多用户的生活经历等具体信息,浏览者将会自发地将其进行对比,在态度上会产生挫败、焦虑等负面情绪,降低对平台的归属感。在行动上,降低自我评价,采取逃避、减少使用短视频平台等策略,以避免社会比较。用户在经过频繁的社会比较后,会有更强烈的动机采取消极的态度和行为规避比较。然而,当短视频用户由于受到过度的群体压力,感知自我特质缺乏时,出于补偿性动机和自我评价维持模型,上行社会比较就成为了印证自我价值的关键途径,并且会激发维持自我特质的积极意识,从而导致用户对短视频平台的契合行为。

H2a:上行社会比较对群体压力与态度契合之间的倒U形的关系有弱化作用,即负向调节适度的群体压力对态度契合的积极影响,正向调节过度的群体压力,对态度契合的消极影响。

H2b:上行社会比较对群体压力与态度契合之间的倒U形的关系有弱化作用,即负向调节适度的群体压力对行为契合的积极影响,正向调节过度的群体压力对行为契合的消极影响。

(四)他人虚拟在场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较于一般形式的自我呈现,通过短视频平台,他人具有更高的可见性,可以观察到更具象的形象表现。他人虚拟在场加剧了用户对平台的依赖程度。因此,在他人虚拟在场的情景下,发布者会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出独特的自我形象,并倾向于表现出对平台的积极态度和行为倾向,而浏览者会因在意他人看法而采取亲密互动,积极回复的行为。无论是发布者还是浏览者在他人虚拟在场的情景下,都希望自我呈现的结果会符合他人对自己的预期,从而在态度和行为上增加了对平台的契合程度。但是,当用户长期处于高度的群体压力之下,短视频平台的浏览次数,朋友页面、点赞、评论等功能无一不提示着用户他人虚拟在场的既定事实。群体压力转化为压力,使得短视频用户缺乏独立判断能力,导致短视频用户对平台产生抗拒情绪,最终用户将会退出具有压力的环境。

H3a:他人虚拟在场对群体压力与用户契合之间的倒U形关系有强化作用,即正向调节适度的态度压力对用户契合的积极影响,负向调节过度的群体压力对态度契合的消极影响。

H3b:他人虚拟在场对群体压力与用户契合之间的倒U形关系有强化作用,即正向调节适度的行为压力对用户契合的积极影响,负向调节过度的群体压力对行为契合的消极影响。

三、数据分析

(一)信效度检验

本研究以问卷收集的方式获取数据,数据收集对象为使用短视频的用户,短视频平台包括抖音、快手、微视、西瓜视频以及其他。共收回261份问卷,有效问卷为225份。

本研究通过克朗巴赫系数检验问卷结果的一致性,各个变量的克朗巴赫系数均超过0.7,大于临界值,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各个变量的CR值超过可接受值0.6,说明该问卷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变量的AVE值均超过可接受值0.5,表明该问卷的可靠性较高。所有测量项的标准因子载荷均在0.5之上,组合信度值均超过0.7,平均变异抽取量均在0.5之上,表明该量表具备较高的收敛效度。另外,全部变量的平均变异抽取量的平方根,均大于该变量与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因此,该问卷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

(二)模型检验

首先,将控制变量加入模型中,检验控制变量对态度契合和行为契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女性对态度契合与行为契合具有显著影响,性别差异对用户关系具有差异化影响,女性更容易对社交平台产生积极的情感和行为。另外,使用年限对态度契合与行为契合具有正向影响,即使用年限越长,越容易产生用户契合。

第二,检验群体压力及群体压力的平方项对用户契合的主效应。将自变量、自变量的平方项与调节变量加入模型,回归结果表明,群体压力与态度契合的关系显著为正(β=0.764***,p<0.01),群体压力的平方项对态度契合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β=-0.086**,p<0.05)。群体压力对行为契合的关系显著为正(β=1.229***,p<0.01),群体压力的平方项对行为契合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β=-0.162**,p<0.01)。即群体压力对用户契合的倒U形关系得到数据支持。

其次,将控制变量、自变量与调节变量全部加入模型,检验主效应与调节效应。在模型3中,群体压力对态度契合具有积极的影响(β=1.729*,p<0.1),群体压力的平方项对态度契合产生显著为负的影响(β=-0.332*,p<0.1)。在模型6中,群体压力对行为契合具有积极的影响(β=3.29***,p<0.01),群体压力的平方项对行为契合产生显著为负的影响(β=-0.577**,p<0.05)即表明群体压力与态度契合、行为契合之间的倒U形的关系成立,H1a、H1b得到验证。

再次,群体压力与上行社会比较的交互项,对态度契合具有显著负向关系(β=-1.204***,p<0.01),群体压力的平方项与上行社会比较的交互项,对态度契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184***,p<0.01),群体压力与上行社会比较的交互项,对行为契合具有显著负向关系(β=-1.557***,p<0.01),群体压力的平方项与上行社会比较的交互项,对行为契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250***,p<0.01),H2a、H2b得到数据验证,即上行社会比较削弱了群体压力与态度契合、行为契合之间的倒U形关系。

最后,群体压力和他人虚拟在场的交互项对态度契合具有积极影响(β=1.115***,p<0.01),群体压力的平方项和他人虚拟在场的交互项,对态度契合具有显著为负的影响(β=-0.142***,p<0.01);群体压力和他人虚拟在场的交互项,对行为契合具有积极影响(β=1.025**,p<0.05),群体压力的平方项和他人虚拟在场的交互项,对行为契合具有显著为负的影响(β=-0.144**,p<0.05),H3a、H3b得到验证,即他人虚拟在场强化了群体压力与态度契合、行为契合之间的倒U形关系。

四、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第一,群体压力对用户契合存在非线性的倒U形关系,即适当的群体压力促进短视频平台的用户契合,而过度的群体压力会消极影响用户契合,现有研究,大多停留在用户契合的线性关系层面,本文深入探讨了群体压力与用户契合的消极作用,从而拓宽了用户契合的相关理论研究。

第二,调节变量对群体压力与用户契合的调节作用。上行社会比较对群体压力,与用户契合的倒U形关系具有弱化作用;他人虚拟在场对群体压力,与用户契合的倒U形关系存在强化作用,即他人虚拟在场加深了适当的群体压力,对用户契合的正向关系,加剧了过度的群体压力对用户契合的负向关系。以往的研究文献对用户契合的调节变量,关注了性别、年龄等控制变量,本研究聚焦于情境的视角,探讨了群体压力与用户契合关系的边界条件,深化了特定情境下群体压力与用户契合的关系。

(二)理论贡献

第一,根据相关文献,沿用以往的研究成果,将用户契合简洁而准确地划分为态度契合与行为契合,将其引入短视频情境内,从多个角度描述了用户契合的本质含义,补全了在短视频情境下,用户契合的态度与行为分离的不足。第二,本文将群体压力首次引入短视频领域,证实了群体压力与用户契合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既探讨了群体压力对于用户契合的积极关系,同时也考察了过度群体压力对用户契合的消极效应,为短视频情境下的用户契合理论拓宽了研究视角。第三,本文选取了影响群体压力与用户契合的倒U形关系的情境变量(上行社会比较和他人虚拟在场)作为调节变量,确定了该研究模型的边界,既考虑了调节变量对群体压力与用户契合倒U形关系的强化作用,也考虑了弱化作用,回应了杨志勇和赵芳芳对未来研究展望,是对现有研究的有力补充。

(三)管理启示

对于平台的运营管理而言,短视频平台应贯彻以用户为导向,关注群体效应,短视频平台拥有丰富的信息与资源,群体影响力应得到重视,短视频平台应该合理控制和调节群体压力的影响,激发用户对平台的进一步契合的态度和行为,降低过度的群体压力对用户契合的负向影响。首先,短视频平台在对群体压力适度管理的同时,应加强对平台内容和信息的审核,确保用户在获取足够的信息资源又避免深陷信息“罗生门”。其次,短视频平台应正确引导用户,提升平台的声誉和外在形象,例如抖音的“非遗合伙人”计划,用流量扶持非遗文化,产业并挖掘市场价值的行为,不仅利用群体影响促进了用户契合,还促进了短视频平台社会价值的实现。

对于平台的用户维护而言,适当采取社会比较手段去刺激短视频平台用户,利用大数据和用户画像,对不同接纳程度的用户有针对性地推送内容和信息,使其对平台产生契合的态度和行为。另外,在适当范围内,他人虚拟在场促进群体压力与用户契合之间的关系,短视频平台可以营造“他人在场”的氛围,满足短视频平台用户的“表演欲”。用户为了呈现“理想人设”,在群体压力的驱动下,进行上传视频、点赞、评论等的契合行为。

结束语: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局限于所获样本原因,调查对象主要为大学生,年龄段处于20岁~30岁,样本数据的普适性还有待商榷,在往后的研究中,可以扩大样本来源和层次,用以丰富短视频情境下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另外,本研究对用户没有加以细分,在短视频情境下,用户包括发布者与浏览者,尽管二者具有一定的同一性,考察不同的用户群体之间,群体压力对于用户契合的影响,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本文仅对上行社会比较、他人虚拟在场的两个调节机制进行研究,忽略了来自短视频平台的特性影响,未来可以考虑对此展开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态度调节变量
基于代谢调节的抗血管衰老新策略
抓住不变量解题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汽油机质调节
不可忽视变量的离散与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