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五良”融合为牵引破解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瓶颈

2021-12-24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农机科技推广 2021年6期
关键词:机化丘陵全程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四川省坚持以“五良”融合为牵引,破解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瓶颈,取得积极成效。

一、坚持引育结合,突出良种,推动作物品种与装备相互融合

将“宜机化”纳入省级园区建设的重要指标和种质资源鉴定、新品种选育的重要考核目标,三星级以上粮油园区良种覆盖率不得低于90%,两年内筛选“宜机化”品种近100个,重点推广50个。出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考评激励方案,连续5年每年安排5亿元,推进“五良”融合率先在园区落地。广元市朝天区建设“五良”融合蔬菜基地20万亩,引导100余家经营主体统一使用“宜机化”新品种30余个,带动园区机械化水平达到85%。

二、坚持机艺融合,突出良法,推动经营方式与装备相互统一

建立机艺融合标准体系,规范作业标准和农机产品设计,制定发布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30余个。南充市仪陇县推行丘陵山区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作业机械化、精准化“六统一”。绵阳市制定推广“麦+稻”“麦+玉”“油+稻”等一体化技术路线、作业规范和机具配套方案10个。达州市开江县以农机化为支撑,大力推广“千斤粮万元钱”稻渔综合体养殖模式,探索了丘陵地区米袋子与钱袋子“两手抓、两手硬”的成功经验。

三、坚持“以地宜机”,突出良田,推动农田建设与机械化生产相适应

制定《现代农业园区“五良”融合农业装备指南及考核标准(试行)》《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规范》等宜机化标准,推进农机、农田、农道、农灌相互融合,每年建设“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400万亩。2021年,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1亿元,重点在成渝双城经济圈特色产业带丘陵地区,启动实施“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项目,按照每亩1000元、1500元、2000元补助标准,推动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2021年,计划改造10万亩,建成1000亩以上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区30个,农机作业通达率达到100%。

四、坚持“以机宜地”,突出良机,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机械化协调发展

深入落实彭清华书记在2021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全面实施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技术创新工程,开展以“五良”融合为牵引的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行动。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6个补短板工作组,邓小刚副书记牵头农机装备“补短板”小组。成立丘陵山地现代农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建立“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基地”协同创新机制,每年从现代农业工程中切块资金500万元设立薄弱环节机械化关键技术研发攻关项目,开展丘陵山区“缺门断档”农机装备“揭榜挂帅”。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机购置补贴综合奖补试点,在2个丘陵山区县开展“以机适地”试点,将农机装备纳入首台套政策支持范围。

五、坚持创新引领、突出良制,推动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规模经营相适应

制定《现代农业园区“五良”融合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建立由农机、农建、种业等10余个部门参与的“五良”融合联系会商工作组,由分管农机工作的厅领导任组长,每年召开一次以上联系会商会,研究解决“五良”融合重大项目统筹、重要事项协调,形成了“十牛”促“五融”的工作格局。制定《四川省“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发展指引》,大力推广“两主体+四中心”服务新模式。支持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机械化“1+1”融合机制,2020年认定“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0个,筛选“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典型案例20个。

猜你喜欢

机化丘陵全程
基于“脾胃内伤”辨治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重庆: 2025年宜机化农田面积力争达到1000万亩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农田宜机化改造专家工作室专家深入酉阳县车田乡开展宜机化技术扶贫
重庆市农机总站召开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培训暨工作推进座谈会
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垃圾全程分类的上海模式
适宜丘陵山区发展板栗生产的关键措施
胡丘陵《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