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高地 强化农业高质量发展装备支撑

2021-12-24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农机科技推广 2021年6期
关键词:高地短板产业链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勉励湖南“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要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湖南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农机领域立足原材料、科技研发、龙头企业、产品品牌等基础和优势,着力打造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补齐丘陵山区农机化短板,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装备支撑。

一、高位推动形成合力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调研农机生产企业,省政府4次专题研究农机工作;明确将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列为制造强省的建设内容,分管副省长任链长;积极争取将打造农机高地列入部省共建内容。二是建立推进机制。省农业农村、科技、工信、发改、财政等部门和农机企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省农业农村厅成立工作专班推进农机产业链发展。三是强化绩效考核。省委一号文件重点部署打造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省政府将打造农机高地作为实施“六大强农”行动重要内容列入真抓实干督查激励事项。

二、突出智能发力制造

一是建立长沙农机研发中心。成立由中联农机牵头、省内农机企业参与、省直单位和高校提供支持的长沙农机研发中心。近年自主研发了履带拖拉机、自走式旋耕机、有序抛秧机等30多种适合南方水田和丘陵山区应用的先进机具。下一步将聚焦粮油、果蔬、畜禽等优势产业,努力攻克农机通用底盘、变速箱、传感器等关键共性和“卡脖子”技术。二是打造农机制造基地。重点建设了中联农机汉寿县制造基地和双峰县特色农机制造基地,统筹推进长沙、衡阳、岳阳、益阳、郴州等区域农机产业集群发展。在双峰县永丰镇打造省级农机特色小镇。三是建链补链强链。指导全省148家规模农机企业抓好配套供应链建设,打通产业链断点堵点难点,生产质量可靠、智慧智能、外观精美、适地性强的零部件和整机,力争到2025年,农机全产业链主营收入逾500亿元。

三、聚焦短板力推应用

一是补上水稻机械栽植短板。连续两年,中央财政社会化服务资金安排7500万元、省财政安排1.1亿元开展水稻机插、机抛秧作业补贴,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二是补上丘陵山区农机化短板。用好“改机适地”试点政策,加快机具研发推广。选择部分县,开展石灰精量撒施治理受污染耕地作业补贴试点。大力改进推广百合、芥菜、藠头收获等机械。三是建设智慧农业示范片区。坚持在改中用、在用中改,促进机具向先进适用、智慧智能方向发展。在洞庭湖片区、湘中南丘岗片区、武陵山和罗霄山片区,探索建设数字农场、无人猪场、智慧渔场,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装备、农机应用相融合。联合罗锡文院士团队在望城区建设的双季稻无人农场于4月10日启动运行。

四、加大支持务求实效

一是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落实购置补贴综合补贴政策,支持企业研发创新和农户购机贷款贴息。及时将研发改进成熟的新设备设施纳入补贴,并适当提高补贴比例。二是加大省财政支持力度。省财政去年安排研发创新奖补资金2600万元,从今年起每年预算安排2000万元,支持农机创新研发。省工信、科技等部门将单列农机装备发展资金,支持农机企业生产重要零部件和车间技术改造升级。三是强化科技支撑。3年内拟引进100名机械、电子、液压、信息、农艺等领域知名专家,组建智囊团。加强在湘高校和科研院所农机学科、试验基地建设。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专利保护,营造农机装备创新研发与应用的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高地短板产业链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燕晗高地
高地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高新区“三十而立”——高新区成全省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