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体领办合作社 全程服务兴乡村

2021-12-24山东省肥城市农业机械发展服务中心张德来

农机科技推广 2021年6期
关键词:肥城市全程机械化

○山东省肥城市农业机械发展服务中心 张德来 杨 阳

村集体领办参股农机合作社,更易盘活土地、农机装备资源要素,提高经营效率,促进合作社发展壮大,实现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方互惠共赢。由当地村集体牵头创办的山东省肥城市地龙农机合作社,充分发挥村集体和农机装备的优势,以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深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围绕“粮食产业”做精做细,积极打造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组织,推进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合作社通过短短几年的经营,实现了产业创新融合快速发展、村级和农民增收大幅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打造了乡村振兴的“地龙”样板。

肥城市地龙农机合作社于2013年12月注册成立,现有社员138人,拥有各类机械170台套,年全程机械化服务3万余亩,累计服务总面积达到43.2万亩。合作社先后投资 800万元建设标准化机械库房1500 平方米、维修车间200平方米、粮食烘干场地1200平米、粮食储备仓2400平方米、多功能教室300平方米。合作社还相继建成年烘干能力达 20000吨的粮食烘干中心、石磨面粉加工厂、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处理中心,固定资产超过1800万元,年纯收入达到480万元,带动本村及周边村37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村民人均年增收入0.8 万元。合作2016年被评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2017年确定为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2018年荣获中国农机行业年度农机化杰出服务奖,是山东省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试验示范基地。

一、集体领办 共同发展

蔡颜子村地处汶阳田腹地,是万亩高标准农田的中心地区,土壤肥沃,且村居人口较少,具备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良好条件。2013 年第一次村“两委”工作会上,时任村主任的汪西军提出“集体创建合作社、引领群众共致富”的想法。此后不久在召开的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上,“集体创建合作社”获得全票通过。蔡颜子村成立了农机合作社,注册资金510万元,参股社员138户,村集体以水电、公共场地、农机装备等公共资源入股,参股资金66万元,占股资13%,村主任汪西军被推选为合作社理事长,形成了村集体领办、全体村民参与的合作社经营模式,走上了以村集体为主体,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发展的道路。合作社成立以来,以推进农机生产全程机械化为发展方向,以谋求全体成员共同利益为宗旨,坚持走企业化运作的路子,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确保生产经营管理有序运行。合作社引进知名企业的先进运营模式和科学管理方式,制定合作社《章程》,成立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监事会制度、生产制度等管理制,明确合作社与成员间的产权关系,合作社聘用了5名专业技术人员,量化细化分工、各司其职,推进规范化管理。合作社还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农户以土地或资金入股,合作社将入股的土地进行统一安排生产经营。通过可分配盈余按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进行保底分配,返还总额为可分配盈余的65%,按返还后的剩余部分及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等进行二次分配。2019年按合作社年纯增收入480万元计算,72万元留作公共积累,可分配盈余312万元用于保底分红,每股 0.61元;剩余资金及公积金96万元用于二次分红,每股0.19元。通过集体引领,农户参与的股份制合作利益联结经营模式实现了村集体和入社成员双赢。

二、全程服务 提质增效

合作社以机械化、规模化发展为导向,围绕粮食做文章,实现农业产、供、销、运输和加工多领域发展,提高农业质效。合作社成立之初,充分发挥村集体领办的优势,当年实现全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利用先进农机装备进行区域土地整合,将原先一家一户分散土地整理成地块平整,连片成方,田路通畅的宜机化、 规模化现代农业标准田,为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打下良好基础。合作社建立了规范的生产作业流程,对土地耕整、播种、植保、收获、粮食烘干、秸秆处理 等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环节进行流程规范,对各类农作物生产环节经验做法进行 梳理整理,完善农业生产管理档案,建立健全合作社运行数据库。2014 年承担了山东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主要环节补助试点项目,连续三年开展区域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实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5年辐射带动周边10余村实现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每亩年增净收益200元,被确定为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训基地。近年来共举办培训班100多场次,受训人员达5000余人次,以此加快了肥城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进程。2016年获得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荣誉。2019年被肥城市农业农村局确定为粮食生产“十统一” 实验示范单位。2020年合作社转型升级建成“肥城市地龙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在确保农机化作业服务基础上,开展农资、化肥、农药、良种集中统一购置服务,将合作社服务由粮食生产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拉长产业链条,提升合作社发展效能。近年来,合作社完成粮食生产“十统一”作业服务 12.8 万亩,完成机械化深松整地8.6万亩,实现粮食烘干16.4万吨。先进的农机装备科学配置及合理利用,有效地促进了农机农艺融合,提升了区域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极大提高了 粮食产值。今年6月,在农业农村部有关专家见证下,合作社种植的“山农糯麦1号”新品种小麦测产亩产694.96公斤,创下了全国特殊用途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合作社积极引进种植济麦44、新麦26等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及益海嘉里粮食加工企业强强合作,实现了以服务基地为纽带,产学研、产供销合作模式。辐射带动周边200多家种粮大户进行订单种植,建成万亩标准化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年产优质小麦6000多吨,平均每公斤比普通小麦增收0.40元,亩增收200多元。

三、产业融合 创新发展

合作社在完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基础上,扎实推进三产融合,进一步提升合作社综合农事保障服务水平,实现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农资直供保质降本。合作社对全程托管作业服务的农田实行农资集中统一购置调配,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每亩仅种子、化肥、农药较传统分散购置节约成本50元,3万亩每年可节约支出150万元。粮食烘干优服务。合作社累计投资600多万元,建设粮食烘干基地1处,并与中储粮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建设万吨级粮食储存基地,农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实现了脱粒、烘干、出粒、入库一条龙作业,真正做到了粮食收割不落地,颗粒归仓保丰收。精细加工提质效。围绕精品化、品牌化的发展方向,完成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面15000亩。投资220万元新上石磨面粉和面条生产线各一条,进行粮食的精细加工与销售。2017年注册成立了康农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创出了“熙运来”、“地龙”等农产品品牌,产品一经上市供不应求,收益较原粮零售收入提升了三倍以上。同时完善精磨面粉、品牌面粉等农产品的流通骨干网络,推进各种形式的对接直销、注册成立,将产品推向北上广等大中城市,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互促发展,为合作社年增收80多万元。实地培训育新人。为更好的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合作社投资100多万元,建成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1处,可一次容纳150人培训,为参与受训学习的农机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场长、种粮大户等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和学习平台。基地建成以来,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8000多人次。地龙实训基地已成为当地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振兴培训基地和党员干部教育基地。

四、好氧堆肥绿色循环

乡村振兴与生态宜居、环境友好型共续发展,是实现生态循环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龙合作社创新发展,将农业农村发展中产生的植物秸秆、畜禽粪污等存量变为资源优势,发展优势,走出了农业农村秸秆畜禽粪污资源生态制肥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子。利用可移动式好氧堆肥生产技术,2018年合作社购置进口生产装备,建成了肥城市农业有机粪污资源利用处理中心,可实现移动式堆沤生产有机肥料,中心建成投产后每天可灌制三个30*5米的制肥肠衣,进行好氧发酵2至3周成肥,消耗秸秆粪污垃圾900吨,是山东省唯一拥有使用此项技术的单位。近两年来,合作社在肥城市名优农产品主产区开展移动式灌肠好氧堆肥15000吨,经农户使用反馈,制肥效果优势明显,较传统种植可减少化肥用量40%,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得到保障,得到广大农民用户好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肥城市全程机械化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小鹿和泥塘
爱是什么
垃圾全程分类的上海模式
山东省肥城市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经验与做法
体育教师参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四点做法
手工制鞋全程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