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地制宜 精准施策 推进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有效实施

2021-12-24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农机科技推广 2021年6期
关键词:保护性黑土地耕作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吉林省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作为黑土地保护战略的政治任务,在全省46个重点县全面推进,今年保护性耕作面积将扩大到2800万亩。我们突出扛责任、夯基础、抓落实、重实效,保护性耕作呈现快速发展的好势头。

一、强化高位推动,精心组织实施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保护性耕作推进工作,将任务目标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写入省委1号文件,纳入绩效考核指标,全力推动。一是健全政策措施。去年,国家启动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制定了《行动方案》《实施方案》,明确补助政策,到2025年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4000万亩。二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的保护性耕作推进行动领导机构。省农业农村厅成立实施领导小组,厅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推进落实。三是坚持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多次会议和调研时强调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今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省粮食生产暨春季农业生产视频会议上,景俊海书记和韩俊省长对这项工作再次部署。

二、夯实基础工作,推动任务落实

2019年以来,吉林省保护性耕作面积每年增幅1000万亩。为推动任务落地落实,我们不断强化措施,夯实工作基础。一是超前谋划落实。坚持早计划、早安排,每年秋季印发文件,提前下达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到县、乡、村,落实到地块、农户,让基层干部群众心中有数。二是加大示范引导。全省建设高标准应用基地60个、整体推进县市15个。今年整体推进县市总面积将达2000万亩以上;双辽、梨树、大安等县市适宜区域基本全覆盖。三是强化调研指导。每年组织人员逐县开展调研指导,走基层、访农户、查地块,深入实际听取群众意见,研究破解保护性耕作推广难点和生产实际问题。

三、规范技术模式,培育实施主体

推动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落地生根,把握技术是关键,培育主体是保障。一是规范技术模式。编写《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与操作要点》《高标准应用基地建设规范》等技术文件,形成中、东、西部不同区域特点的免耕作业类型。二是培育实施主体。以30个粮食主产县为重点,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机装备建设。累计投入省级资金10.9亿元,建设全程机械化合作社662个,这些经营主体已经成为推动落实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抓手、有力支撑和主力军。三是开展宣讲培训。组织农民讲师团现身说法,以亲身经历开展“实战”宣讲培训。采取微视频、网上直播等现代手段在线解读、答疑。去年以来开展直播37场次,直接受训60多万人次。

四、加大资金投入,提升装备能力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用足用好作业补助、农机补贴“两笔钱”,调动农民积极性。一是提升作业补助。几年来,除中央资金外,吉林省累计投入省级补助资金4.73亿元,带动市县投入7600余万元,补助标准由平均每亩25元、30元提到40元,有力推动了保护性耕作发展。二是提升装备能力。采取中央资金足额补贴、地方资金累加补贴方式,加大牵引式免耕播种机等关键机具扶持措施,调动农户购机积极性,目前,全省牵引式免耕播种机保有量已达2.9万台。三是提升监测建设。投入专项资金635万元建设省农机化智慧云平台。全省15个重点县份组织安装信息化监测设备1.8万套,预计可监测面积2100万亩左右,明年将实现信息化监测全覆盖。

猜你喜欢

保护性黑土地耕作
基于数字孪生的农业耕作监控系统
保护性耕作试验监测数据分析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耕作与施肥方式对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精神疾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使用的现况调查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养心暖阁春意煦 时花新句上墙来 养心殿内檐书画保护性修复
《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施行
黑土地上稻花香
摘取黑土地上黄金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