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力量参与广西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模式探索

2021-12-20廖鑫欣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20期
关键词:总馆分馆总分

廖鑫欣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 南宁 530022)

2017年3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法律地位”,2018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提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早在 2016年12月29日,文化部等五部门就出台了《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设的指导意见》。总分馆制就是要让一个个独立、分散、封闭运行的图书馆转变为一个组织体系、服务体系,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图书馆群,实现资源共享、服务政策、标准统一,为社会公众提供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1]。《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总分馆制建设”的方针,承担分馆的主体是开放多元的,“既可以是体制内的公共设施,也可以是体制外的社会设施”[2]。

1 广西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现状

2018年,广西文化和旅游厅采用试点先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方式,将来宾市兴宾区图书馆、柳州市鹿寨县图书馆、防城港市防城区图书馆、百色市靖西市图书馆、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图书馆等5个县(区)级图书馆作为全区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试点,要求探索建立以市级图书馆为中心馆,县(市、区)级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室)为服务点的总分馆体系,实现图书统一采编、资源统一调配、人员统一培训、服务统一规范、绩效统一考评等。此外,来宾市原本不是试点县区的象州县、忻城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合山市等4个图书馆也积极加入到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行列,该市目前广西唯一整市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地区。截至2019年底,除罗城因人员及资金短缺,技术条件未成熟未启动总分馆建设外,其余 5个试点县(城区)都已实施总分馆的建设。目前,全区实际实施总分馆制的县级公共图书馆有10个,建成县级图书馆分馆76个(见表1)。

表1 广西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试点县(区、市)统计

2 各试点总分馆基本数据与存在问题

根据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结果,综合考量各馆的服务效能、业务建设、保障条件中的各项指标,广西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11个试点总馆中最终被评为一级馆的有兴宾区图书馆;二级馆有青秀区图书馆、鹿寨县图书馆和象州县图书馆;防城区图书馆、靖西市图书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图书馆、忻城县图书馆、金秀瑶族自治县图书馆、合山市图书馆和武宣县图书馆均为三级馆,这说明无论是硬件或者软件,各总馆的整体发展水平不平衡。

2.1 基础设施配置较低

根据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标准,县级一级馆建筑面积要达4 000m2,地级市下辖区一级馆建筑面积要达3 500m2,二级县级馆和辖区馆分别达3 500m2和3 000m2,据此,针对馆舍面积,能达到一级馆的只有鹿寨县图书馆和兴宾区图书馆,其余总馆均达不到二级馆建筑面积标准。

11个总馆的馆舍总面积为2.6万m2,其中馆舍面积最大的是兴宾区图书馆和鹿寨县图书馆,分别是6 396m2和5 347m2,馆舍面积最小的总馆是防城区图书馆和金秀瑶族自治县图书馆,面积仅为980m2和960m2,11个总馆的馆舍平均面积为2 396m2,有8家总馆的面积达不到平均标准,占总馆总数的72.7%。在76个分馆中,除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图书馆未实际实施,目前各分馆总面积为11 755.4m2,其中南宁市青秀区图书馆的邕州书院分馆面积达3 000m2,占各分馆总面积的1/3,也就是说其余的75个分馆平均面积仅为117m2。馆舍面积较大的是象州县图书馆的11个分馆,平均每个馆达到400m2。事实上,如图1所示,56%的分馆面积在20m2~40m2。

图1 广西各试点分馆面积

无论是总馆还是分馆,馆舍面积均呈现出发展不平衡、整体面积偏小的态势。馆舍的不足一方面影响了馆藏空间和借阅、活动空间,不利于相关工作和读者服务的更好展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和社会功能;另一方面馆舍面积在全国上等级公共图书馆评估中作为必备的条件,很多馆由于达不到硬件条件,对于上等级评估有心无力,也影响了这些公共图书馆的积极性,客观上制约了各馆的发展。

目前各试点分馆硬件设施简单,读者可用电脑少、读者座席数也不多,更别提自助借还机、电子屏等比较高端的设备了。76个分馆中可供读者使用的电脑数为405台,其中有12个分馆未配备读者可使用的电脑。兴宾区图书馆24个分馆中有21个馆每馆配了10台读者用的电脑,是总体条件较好的。76个分馆的读者座位总数为1 066个,其中读者座位数最多的是青秀区图书馆,一共有100个,凤岭北分馆和成长湾分馆分别有50个。其余分馆座位数区间为8个~20个。硬件的短缺、陈旧难以实现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在调研中有基层工作人员坦言“图书室已不能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群众参与度低”。

2.2 资金来源不稳定且后劲不足

从总分馆建设到运营和维护,都需要良好的资金作为保障,但是通过对目前已开展总分馆制的76家分馆调研显示,几乎所有的试点分馆都提出了资源不足、无后续专项资金支持,具体体现在购书经费不足、总分馆之间“通借通还”产生的图书配送及流通压力大、建成后无专项经费支撑,仅靠总馆免费开放经费难以进行分馆的设施设备维护、没有当地政府的业务经费支撑等困难。

2019年,广西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试点各总馆的财政拨款整体上看略微起伏(见图2),个别总馆两年的财政拨款差距较大,如鹿寨县图书馆缩量高达997%,原因是该馆在2018年建设了新馆。武宣县图书馆缩量达57%。值得一提的是青秀区图书馆和兴宾区图书馆,两年的增幅分别为66.7%和54%。各地间差距仍然存在,并呈扩大趋势。各总馆2018年财政拨款总额为1 822万元,其中鹿寨县图书馆财政拨款达779万元,也是唯一一家财政拨款超过500万元的总馆,排在后3位分别为象州县图书馆180万元、青秀区图书馆150万元、兴宾区图书馆139万元,其余7家总馆年财政拨款均未达百万。

图2 广西各试点总馆2018年和2019年财政拨款情况

新增藏量购置费方面,2019年各总馆的新增购置费有小幅度增加,但是整体水平仍较低(见图3)。青秀区图书馆和鹿寨县图书馆的新增购置费较高,分别达到65万元和84万元。个别馆的新增藏量购置费存在变幅较大的情况,如兴宾区图书馆的新增购置费从2018年的59万元下降至2019年的6万元,文献资源建设的资金保障较不稳定。总馆的新增藏量购置费直接影响到分馆的馆藏建设,特别是兴宾区图书馆,24个分馆仅靠总馆的6万元新增藏量购置费,即使全部用于分馆的藏书建设中,平均每个分馆也仅分到区区2 500元,更何况还要考虑和保证总馆的用度。拥有12家分馆的忻城县图书馆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图3 广西各试点总馆2018年、2019年新增藏量购置费(万元)

2018年合山市图书馆河里镇文化站有10万元,来源于财政拨款,然而同样是合山市图书馆分馆的北泗镇文化站却没有任何购书经费,同一个总馆下的两个分馆待遇差距明显。金秀瑶族自治县图书馆的10个分馆中,每个馆有1万元的购书经费,来源于免费开放经费。除以上11个分馆有购书经费之外,全区其余65个分馆购书经费均为零。

2.3 文献资源整体不足

据调研,各分馆的总藏量整体水平较低,76个分馆总藏量仅为507 780册/件,其中总藏量较多的是青秀区图书馆邕州书院分馆,有11万册/件,总藏量超过1万册/件的还有青秀区图书馆凤岭北分馆(1.5万册/件)和兴宾区图书馆石牙乡分馆(1.1万册/件),其余73个分馆平均总藏量为5 093册/件,兴宾区图书馆24个分馆的总藏量较为平均,超过5 000册/件,藏书较少的是鹿寨县图书馆导江乡文化站分馆总藏量仅为351册/件。

2019年,各总馆的总藏量除了青秀区图书馆增加了13万册/件、兴宾区图书馆增加了14.4万册/件之外,其余总馆变化不大,武宣县图书馆总藏量减少了1 500册/件(见图4)。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文献资源建设与流通整合都存在不小困难。文献资源种类少、数量少直接影响了各分馆的业务服务能力,具体表现为对读者的吸引力不高,更别说依托资源开展更多的读者活动。

图4 广西各试点总馆2018年和2019年总藏量(万册/件)

2.4 人员配备不合理

根据调研,在11个试点总馆中,在编在职的工作人员共77人,除象州县图书馆15人之外,其余各总馆均不到10人,各总馆人员平均数为7人,这些人员需要在资源采购、加工编目、配送服务、阅读推广、系统维护等方面对已建成76个分馆和服务点进行指导和支持(见表2)。

表2 广西总分馆试点总馆、分馆人数

各总馆的从业人员人数较少,从分馆从业人数看,青秀区图书馆、忻城县图书馆和象州县图书馆人员配备比较好,差不多能达到每馆3人。兴宾区图书馆24个分馆每馆配有1人,为兼职人员。

以人员配备比较好的忻城县图书馆为例,该馆的11个分馆均配有全职人员2人~3人,且具有专业技术职称11人,占分馆总人数的35.5%,其中图书馆系列初级职称1人,群文系列中级职称2人,工程系列中级职称1人。拥有24个分馆的兴宾区图书馆也分别在分馆配有1名工作人员,但均为兼职(见表3)。

表3 忻城县图书馆各分馆人员构成情况

目前,各试点分馆多数由各乡镇文化专管员甚至是村妇女委员兼职管理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防城区图书馆、靖西市图书馆的各个分馆没有配备专门的或固定兼职的人员。由于总馆服务网点多且面广,人力不足,多数馆反映经常因为政府工作下乡、人员被政府抽调情况严重,管理人员缺乏,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导致大部分分馆的运行水平和服务能力都不高。

3 社会力量参与广西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模式

目前,广西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76个试点分馆中有社会力量参与的有青秀区图书馆的邕州书院、成长湾分馆;鹿寨县图书馆的颐创书院;象州县图书馆的寺村镇分馆和运江镇分馆;忻城县图书馆马泗乡分馆。分馆的类型根据定位有精品馆、青少年馆,根据合作对象分类有社区分馆、企业分馆、乡镇分馆。合作模式有合作共建、经费支持和志愿者。

3.1 政府、图书馆、企业三方合作建馆模式

邕州书院作为精品馆打造,采用“政府补给+图书馆+社会力量(企业)”的模式,由青秀区图书馆提供图书、报纸杂志触摸屏和图书管理软件,如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先后投入近700万元,建成面积3 000m2,员工10人,阅览座席数1 000个的大型分馆。如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邕州书院日常的维护与整体运营,青秀区图书馆负责培训邕州书院工作人员图书业务知识等,并代替青秀区政府监督、考核邕州书院的绩效,其考核报告上报青秀区政府,考核合格后由青秀区政府奖励(或补贴)。在政府主导下,政府、图书馆、企业三方力量发挥各自的优势,合作共建了邕州书院,这不仅缓解了政府财政的压力,而且也构建了一定范围的文化共同圈。

3.2 馆企合作合建分馆模式

成长湾分馆以青少年馆打造,由青秀区图书馆与民营企业合作建设,青秀区图书馆作为总馆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并实现统一服务规范、统一采编和一卡通。该馆馆舍面积300m2,藏书8 000册,读者用电脑1台,读者座位数50个,配备有2名兼职管理员。成长湾分馆在总馆的指导下图书管理更规范、业务服务水平提高、活动增加、读者量增加,但是也面临着无专职人员管理的困境。

3.3 民营企业自筹资金建馆模式

颐创书院由民营企业自筹资金建设,鹿寨县图书馆进行业务指导。面积50m2,藏书1 000册,读者座位数50个,目前该馆有1名兼职管理员。该馆的建设使企业学习氛围明显提升,但面临人员少和无经费来源的窘境。

3.4 社会力量不定期经费投入模式

象州县图书馆的寺村镇分馆和运江镇分馆人员经费来源乡镇政府,业务经费来源免费开放,属于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建馆。总分馆之间实现文献资源统一服务平台、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统一服务标准、业务指导,通借通还。社会力量参与方式主要是外籍华人不定期经费投入,用于购书。寺村镇分馆馆舍面积400m2,藏书6 040册,读者用电脑10个,读者座席数20个。配备有全职工作人员3人,其中1人具有群文系列中级职称。运江镇分馆馆舍面积450m2,藏书3 880册,读者用电脑10台,读者座席数24个,配备3名全职工作人员。两个分馆目前面临着没有当地政府的业务经费支撑,人员被政府抽调严重的情况。

3.5 志愿者参与模式

忻城县图书馆马泗乡分馆由县乡图书馆合建,总馆对分馆提供业务指导,并统一服务规范。分馆馆舍面积30m2,藏书9 650册,读者用电脑3台,读者座席数18个,财政保障出自免费开放经费,配备1名工作人员,与社会力量合作方式是有2名志愿者。县乡两级图书馆合建之后图书资源增多了,但仍存在人员少,工作难开展的问题。

4 广西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建分馆途径

在调研中发现,现行试点总分馆普遍提出在人财物方面的诉求,如希望增加专职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希望省级馆提供业务指导及数字化建设方面技术指导;希望得到阅读推广活动的指导;希望多参加有关总分馆建设方面的培训,汲取经验;希望能得到经费上的倾斜;提高总馆引导能力与优势;资源共享,解决基层馆的资源匮乏现状等。鉴于广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特别是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4.1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为合作共赢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出台,在国家层面上已经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提供了依据。通过调研试点欣喜发现,有39个分馆目前有不同层面的政策支持,如来宾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印发总分馆建设相关的文件,并纳入市级年终绩效考评。当下暂时缺乏自治区层面的政策支持,如何将上游政策落地,结合广西现有的情况,制定出台一些针对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地方政策、管理办法和评估机制仍势在必行。

4.2 顺应文旅融合背景,积极探索分馆建设新途径

除广西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试点单位外,广西其他公共图书馆也进行了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模式。贵港市图书馆联合贵港市新华书店打造城市阅读空间;北海市图书馆在市委编办、市旅游文体局、市财政局、涠洲岛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广西首家海岛书房——海岛智慧书房;北海市图书馆博闻分馆是北海市社会力量全资建设的第一所公益图书馆;南宁市图书馆与华润悦年华颐养社区共同打造的“华润悦年华颐养社区分馆”是专门服务老年群体读者的图书分馆;防城港市图书馆在桂林银行设立阅读点,是该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的延伸。这些“图书馆+社会力量”的分馆建设模式,顺应了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也是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不断深化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4.3 以文旅融合示范点为契机,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建分馆

南宁市青秀区图书馆是南宁市唯一入选首批国家级试点的单位,同时也是自治区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该馆2019年财政拨款为250万元,馆舍面积却只有3 600m2,多年来,为了解决场馆限制,积极寻求社会力量合作,并与企业、社区合建了3个分馆,目前打算吸引社会力量建设新的分馆。公共图书馆围绕文旅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积极探索“图书馆+”文旅融合新模式,有利于突破经费、硬软件、服务活动等限制,进一步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有效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4.4 发挥区域龙头馆的优势,推动区域性分馆建设

广西桂北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由于没有市级中心馆,而该地区的县(区)级图书馆均属于桂林市管辖,且县级馆的业务水平较低、资源少、经费不足、人员缺位和人才缺失现象普遍。因此,该区域总分馆建设模式的建设主体,可以上移至省级馆——广西桂林图书馆,由广西桂林图书馆直接承担建设桂北区域的分馆,各县(区)馆作为总馆协助配合。建议桂北地区应利用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为契机,打破各级财政和人员管理的格局,全部统一至广西桂林图书馆,即由广西桂林图书馆实行人才物事的统一管理,总分馆的财政投入均由桂林市财政统一投入。真正做到集中管理,包括经费、人员、设备、资源建设的管理,形成自治区馆—县(区)总馆—街道乡(镇)分馆—村(社区)分馆(或流通点)四级城乡一体化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业务、服务、管理等标准一体化。

5 结束语

将社会力量引入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探索多种渠道完善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具体方式,目的是通过整合县、设市辖区内优秀文化资源,顺应国家提倡全民阅读的号召、共建共享书香城市,因地制宜,设计好、规划好准入和监管、评估机制,通过合作共建,延伸公共图书馆服务半径,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和社会影响力。

猜你喜欢

总馆分馆总分
“文化+”视野下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的创新思考
图书馆总馆/分馆制的实践研究
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实践与思考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初探
高校图书馆专业分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专业分馆为例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提高分馆服务效益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