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路径研究

2021-12-16□塔

山西农经 2021年9期
关键词:规范化集体现代化

□塔 娜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总体方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前进的方向。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现有的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在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过于追求经营模式的扩张,忽视了对财务经营的管理,带来了财务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及时等难题。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实现财务数据处理的规范化,需要对乡村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路径进行探究。

1 研究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路径的必要性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农村集体经营规模扩大必然会对农村财务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探究推动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有效途径,能够更好地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由于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部分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并未按照法律或相关的管理条例开展财务管理,农村集体的财务管理信用得不到保障。通过有效的规范化管理体制,则能够减少违规操作和执行不严等现象[1]。

规范化的财务管理使“三农”资金的使用得到了保障,更加有利于实现农村集体资产保值。规范农村财务管理体系,对实现乡村振兴、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建立规范、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能够为农村集体经营规模的扩大提供客观条件,帮助乡村企业在生产、经营以及销售过程中提高资金利用率,集体资产的统一管理也使村内事务更加公开透明,村级工作的开展将变得更加快捷、科学。

2 农村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治理现状

2.1 财务管理者缺乏管理经验,工作进度开展缓慢

农村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不仅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也暴露出部分农村集体内部的财务管理问题。就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而言,许多从事财务管理的工作者并不具备专业的财务素养,有些地方的财务管理工作直接由村支书或村主任负责,使集体资产无法得到及时监管,甚至出现账目登记不清的状况。基层财务管理者受传统财务管理思想的影响,并未重视对财务的科学管理。

许多管理者认为,发展农村经济应当以农业基础建设为主,致力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人员工作效率,以实现农民增收。这种单一的财务管理思维导致管理者在乡村财务管理项目中的人力和财力支持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从而加大了对农村集体资产规范化管理的难度。

更重要的是,由于农村财务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财务会计管理技能,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出现账簿登记不规范、财务数据不全等问题,甚至出现原始票据不全、凭证缺乏有效性等重大错误[2]。在财务工作的交接过程中,由于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可能身兼数职,使部分管理者在交接财务工作时缺少充分沟通,交接工作无法有效衔接,导致财务资料存在乱放、损毁或者遗失等问题。

2.2 资金流动缺乏规范性,财务管理监管不足

由于未建立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村集体缺乏内部监督机制,资金流动信息与财务报表由一人负责。一方面容易使管理资金的工作人员产生通过做假账套取资金的非法行为,另一方面使农村集体经营状况不够透明,公开的账目已经过粉饰,虚设生产支出或收入,达到牟取私利的目的。

村级干部的考核机制不完善,使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状况缺乏监督。干部的考核目标不明确,部分人员无法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对于在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较少比重的财务管理工作缺少重视,在村民、村干部参与度较低的情况下,很难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真实效果。

由于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在实际的财务处理过程中存在操作流程不规范等现象。例如在村集体中,村支书主要负责财务工作,而村支书为了减轻工作量,将部分财务工作交给村主任负责,致使原本应由村支书进行核查的内容由村主任代为管理。一旦发生突发情况,村主任可能由于对相关业务不熟悉或者在财务审核过程中出现纰漏,导致村集体的财务工作出现严重问题。这都是由村集体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引起的,若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必然会给人民群众带来严重的利益损失。

3 乡村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发展的路径

3.1 培养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财务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工作不是单纯对账目资金的流动情况进行记录,还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3]。对财物进行科学化管理,既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一部分,也是推动农民创收的一种途径。要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首先需要提高农村财务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技能。

在财务管理技能培养方面,不仅要培养村干部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的处理能力,还需要培养其责任意识。通过举办会计业务培训、加强跨区域学习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财务技能和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人员的使命感,从而在企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责任意识。

培养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并不是加强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农村财务管理的最佳模式应当是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参与。国家应当加大对基层组织财务状况的监管力度,提高人们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除了村干部要将财务工作作为乡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外,村民还应当主动关注农村集体资产状况,在实现财务透明化的同时,全面提升农村主体对集体财务工作的责任意识。

3.2 提升乡村治理工作质量,健全财务管理体系

农村基层组织的财务基础薄弱,一方面是由于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不同地区的财务管理状况存在巨大差异。另一方面是村级干部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农村集体资金的利用率难以提高。

推动城乡治理现代化,需要在加强对相关人员综合技能培养的同时,提高治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建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平台,从根本上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完善管理制度,应当在结合各地区具体财务状况的基础上,选择科学、可操作的管理方式,对农村集体资金的收入与支出状况进行严格把关,以提高票据质量,保障在册账目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账簿上的资金记录要有可追溯性。将资金流转作为村集体财务状况变化的依据,健全专项财务核算流程以及优化数据资料的保存场所,严格落实年度预算公开、村务公开等工作,形成村干部之间、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内外部双层监管模式[4]。

3.3 建立财务监管部门,加强干部考核机制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体系完善后,要确保资金流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首先,要对资金的使用进行进一步规范,避免发生工作人员非法套取资金的情况。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资金与账簿的管理应当由专人分别管理。在账目审核过程中,要做好对会计凭证的审批和核查工作。除了日常管理人员外,还应设立相应的财务监管部门,定期对账,以确保相关凭证的真实性为前提,在保证流程规范的基础上入账,从而保障农村集体资金的安全。

其次,要加强对村干部的考核,注重引导更多干部做实事、做好事,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做好每项工作。只有将农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的干部,才能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对村干部的考核,一方面可以采用内部晋升的模式,通过考察其日常工作完成度、对民生工作的参与性等选择表现突出者并加以鼓励[5-6]。在保障民生参与度的同时,激发工作人员服务群众、治理乡村的热情。另一方面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电话咨询以及研讨会的形式,认真听取当地民众对基层干部工作的真实评价,确保该干部工作的效率和真实性,从而避免村干部的财务业务处理流于形式。

4 结束语

对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路径的研究是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途径。在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农村财务进行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解决农村集体资金利用效率低、财务账目混乱的现状。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不仅需要进一步健全农村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还需要加强制度内部和外部的双层监管,这样才能在扩大农村集体经营规模的同时,实现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猜你喜欢

规范化集体现代化
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六个关系
我为集体献一计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如何做好建筑工地规范化安全管理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