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金融服务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2021-12-16孙姗姗

山西农经 2021年9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安徽省金融服务

□孙姗姗

(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 安徽 蚌埠 233100)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战略重点放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增收和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各地农业农村的市场化改革,促进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1]。农业金融服务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在乡村振兴这一新时代背景下,安徽省农村金融服务环境良好,政策支持力度较大。

总体上来看,农村金融服务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呈现分散、零星的特点,仍处于自发探索的起步阶段,专门的金融产品、配套的政策还不多见,金融服务支持与实际金融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亟须以问题为导向,实施有针对性的改良对策,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1 乡村振兴视域下安徽省农村金融服务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安徽省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良好的资金支持环境,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发展惠普金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目前,安徽省大力发展惠普金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一是积极引导各类公共金融机构不断深入地方与乡镇,实现全面覆盖。截至2019 年末,大型商业银行安徽省分行共设立乡镇分支机构522 个,股份制银行安徽省分行共设立县域支行88 家、乡镇网点128 家,村镇银行在乡镇布设网点178 个,徽商银行在全省61 个县(包括县级市)、85 个乡镇、123 个行政村相应设立了金融网点,为27.94 万户农户提供服务。二是引导多种类型金融机构深耕县域。安徽省小额贷款公司由2010 年的211 家发展到2019 年末的422 家,融资担保公司由2010 年的10 家发展到2019 年末的343 家且80%以上位于县域。县域范围内共有典当行243 家、融资租赁公司网点18 家。三是大力推进地方金融体系建设。例如平安银行合肥分行、华融金融公司等顺利开业,安徽省首家民营银行新安银行正式开业。

1.2 坚持多措并举,稳步扩大了涉农贷款投放

近年来,安徽省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坚持把信贷作为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渠道。例如滁州市凤阳县2018 年底设立430 万元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其中市财政280 万元、县财政150 万元),信贷总规模达2 500 万元,切实解决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中所需的资金问题。安徽省强力推进政银担企多方位合作,先后举办全省政银担企对接会等活动。

1.3 深化金融组织改革,激发了县域经济增长动力

近年来,安徽省坚持把改革和创新作为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增加县域地区金融供给,缓解“三农”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强力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2014 年,安徽省83 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全部完成改制,成为全国第1 个全部完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的省份。2016 年末,安徽省农业合作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年均增幅超过20%,股本总额和利润总额年均增幅均超过30%,不良贷款率则下降50%以上。

截至2019 年末,安徽省农商行系统各项存贷款余额达8 612.6 亿元,居全省银行业第1 位。位于安徽省亳州市的药都农商行,借助当地“智慧城市”建设,研发“金农易贷”全民双创个人客户线上贷款产品。该项目采集地方政府46 个职能部门的数据资源,实现系统自动分析,借款人只需利用移动设备即可便捷地完成贷款申请与获得业务。这一项目的研发,使该行成为全国首家依靠政务大数据开展网络授信业务的农商行。

1.4 创新金融服务,丰富了农村金融产品供给

安徽省农村金融服务及金融产品的创新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发展“信贷+财政”合作,设立续贷过桥资金,为农村小微企业提供短期过桥资金业务。截至2019 年底,累计扶持企业16 963 户,周转金额972.57 亿元。二是发展“信贷+保险”合作,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实施家庭农场“直管直贷”试点。截至2019 年末,已累计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涉农小企业等2 500 余户发放无抵押、无担保贷款约12 亿元。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助农贷”,累计支持涉农信贷投放5.63 亿元。

1.5 发挥保障功能,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近年来,安徽省积极加强农业保险服务网点建设,基本实现乡镇农业保险的全面覆盖。截至2019 年底,安徽省农业保险累计为农户提供1 512.2 万户次、644.2 亿元的风险保障。具体保险保障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将中央补助农业保险品种由“6+2”扩大到“7+3”,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保险。目前,安徽省基本实现了农业保险的多险种、全覆盖。二是在全国首创农业补充保险,即规模化商业性农业保险,定向服务农业大户。2018 年,将小麦、水稻、玉米三大口粮作物补充保险试点范围推广至全省范围,承保面积达87.46 万hm2,是2015 年试点面积的10 倍,三大口粮平均提标比例最高超过100%,全年赔付金额4.26 亿元,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有力的风险保障。此外,安徽省还在泗县、蒙城两县创新开展玉米价格“保险+期货”模式,累计承保0.47 万hm2,有效规避了农产品市场价格风险,保障了农民收益。

2 乡村振兴视域下安徽省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单一

虽然安徽省政策性担保公司发挥了农业金融服务作用,但由于处于起步阶段,受益面相对较低。农业企业生产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极大,收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近年来,农业企业的银行贷款利率普遍上浮。根据调查了解到,目前安徽省农村合作社从银行贷款数额占合作社总融资额的30%左右,其他资金通过社会融资获得,年利率约16%,2019 年安徽省农村合作社支付利息占年度利润的45%。

县域银行业分支机构往往没有贷款审批权,有的银行甚至集中在省行审批,贷款审批时间长、环节多,而很多农业企业资金需求具有“短、频、快”特点。资金审批与下发的时间普遍过长,导致这类企业容易错过经营和发展最佳时机。安徽省农业企业普遍市场融资能力不强,通过债券、信托、租赁以及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等途径开展融资的农业企业凤毛麟角。

2.2 贫困地区金融承载能力差

一方面,安徽省贫困地区多为农业大县,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产业基础差,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贷款承载能力较弱,制约了金融机构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受成本高、收益低等因素影响,以及体制、人才等因素约束,一些金融机构推动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工作的内生动力不足,无法全面满足乡村振兴对金融的多元化需求[2]。

安徽省农村金融在精准扶贫方面存在短板,在确定扶贫对象、审定扶贫项目、扶贫贷款与政府的脱贫目标时间如何衔接等方面还需细化工作。

2.3 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防范难度大

一方面,安徽省金融服务尚未打破城乡“二元格局”。除农业银行外,受制于网点分布、风控政策等因素影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金融服务能力与水平仍有所欠缺。目前,在安徽省农村地区金融供给方面,普遍以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小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为主,各类金融产品创新较为落后。

另一方面,目前安徽省农村地区部分中小企业普遍生产经营不佳、盈利下降、融资困难,还本付息能力不足,导致金融机构风险防范难度加大。农村地区信用体系不健全,农民风险防范意识较弱,非法金融活动时有发生。

2.4 金融立法不健全

安徽省在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过程中,受“农村住房仅限于同一村集体内部流转”的法规限制和我国熟人社会特殊地理人文因素制约,村民购买积极性不高。受农户“一户一宅”法律限制,即使在同一村集体内,农村住房也难以实现流转[3]。由于抵押物无法顺利流转处置,使得银行发放农民住房所有权抵押贷款积极性受挫。

《农业保险条例》已于2013 年施行,但其涉及的基层服务体系建设、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操作指引等一揽子配套制度进展缓慢。目前,农村地区非法集资和民间借贷出现快速攀升的势头,但规范非法借贷的政策未得到有效落实。

3 乡村振兴视域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应对策略

2018 年中央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文件中专门提及“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在财政资金支持引导、强化激励约束机制、促进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都有新提法和新举措。乡村振兴的实现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健全农村金融服务工作,必须面向现有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3.1 加快县域金融机构发展,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安徽省应结合金融扶贫要求,推动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完善县域分支机构,鼓励存款主要用于当地。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扩大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贷款权限,加大财税扶持力度,支持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尤其是农商行的资金流向农业和农村[4]。同时,进一步放宽与农业有关的金融的准入条件,大力发展当地的农业金融机构,例如私人银行和村镇银行。这些措施不仅拓宽了民间投资渠道,大大减少了非法集资的生存空间,而且为实体经济,特别是农业企业和农业新经营者,提供了更加充分和有效的金融服务。

3.2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助力精准扶贫

从目前安徽省社会融资规模结构来看,直接融资占比较低。2019 年,安徽省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仅为23.82%。为有效改变安徽省贫困地区金融承载能力差的现状,建议安徽省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大对地方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农业企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的支持力度,帮助农业企业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应积极推动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一是准确认定贫困户,掌握扶贫对象的经济状况、扶贫意愿和能力禀赋。二是精准施策,找准当地特色资源优势,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力求精准。对个体的精准扶贫,要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政府项目结合,借助政府建设项目创造更多致富门路[5]。三是对金融扶贫贷款的风险控制和绩效进行单独评估,提高扶贫贷款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应从扶贫贷款的增加和客户数量入手,对完成扶贫贷款的商业银行和个人给予金融支持和专项业务奖励。

3.3 全面整合社会信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一是建议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各类涉农金融机构关于农业金融信息的平台系统,实现信息的整合与全面覆盖。二是加强金融数据信息的整合分析,推动各类金融机构的信息成果在农业信贷、保险、担保等领域的运用,创新金融信用产品[6]。三是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信用环境,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和宣传,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坚决打击恶意逃债行为,逐步建立农村信用金融环境。四是安徽省各金融机构应针对农业信贷的特点,创新人员考核与奖惩方式,将业务奖励与责任追究紧密结合,充分调动相关信贷人员在农村金融服务方面的积极性。

3.4 健全金融立法,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一是建议加快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区域股权市场、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监管立法进程,填补制度空白。金融管理部门应尽早出台规范农村民间借贷的管理办法,为地方金融风险防控提供依据。二是应尽快总结“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经验,修改担保法的相关条款,放宽农村房屋产权交易范围,落实中央提出的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要求[7]。三是进一步完善安徽省农村金融的保障机制与监管体系,包括完善安徽省农业保险政策、增加保险险种、加大农村金融监管力度等,不断规范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内外部运行秩序,有效杜绝各类非法金融活动。

4 结束语

就安徽省实际情况看,农村金融服务支持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无力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金融服务需求,主要表现为农业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单一、金融机构风险防范难度大、金融立法不健全等。为改变这一现状,安徽省需要以增加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金融供给为主线,以发展农村惠普金融为方向,以健全农村金融组织、完善金融市场、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以及健全农村金融立法等作为主要应对策略,不断提升安徽省农村金融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安徽省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成长相册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福建省农村金融减贫的路径研究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