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许村“艺术乡建”助力乡村振兴

2021-12-16朱泽钰

山西农经 2021年9期
关键词:艺术家计划村民

□朱泽钰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重庆 401331)

1 乡村振兴与“艺术乡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郑重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矛盾。广大农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转型发展中已成为我国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主战场,因而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 字总要求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有助于在新时代焕发乡风文明的新气象。因此,在乡村振兴中构建乡村文化生态系统,重塑乡风文明,实现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不但要改善物质条件,同时要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艺术乡建”即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可以在提升乡村文化面貌的同时,拉动乡村经济发展,在国外已有丰富的案例。20 世纪70 年代末日本乡村的发展就是典型案例。

日本政府开始以振兴产业为抓手,催生出“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吸引了不计其数的参观者,展现出艺术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和力量。面对当下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艺术乡建”的概念开始逐渐进入中国大众的视野,广大艺术工作者也不断投入到了艺术乡建的工作中。

“艺术乡建”的呈现模式更加个性化,研究内容愈加多元化。而“许村计划”作为中国“艺术乡建”的先锋案例,为今后发展艺术乡建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充分的借鉴和参考。

2 乡村振兴的“许村计划”考察

许村是联系和顺与邢台的纽带,也是来往于山西与河北的重要通道。许村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是名副其实的古村落。随着时代变迁,许村因交通闭塞、资源稀缺,经济发展受到限制,成为国家级贫困村。

“许村计划”是一个典型的“艺术乡建”项目,是实现文化振兴乡村的典范。2000 年初,艺术家渠岩因为其他艺术项目接触到许村,与许村政府和村民建立了联系。2008 年,当地政府重新找到渠岩,邀请他进行乡村建设,自此“许村计划”开始实施,许村走上了艺术乡建之路。“许村计划”重新唤起了人与人之间和谐友善的情感交流。一方面呼吁全社会对乡村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形态进行保护,并致力于恢复乡村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希望唤醒乡民的内在活力,主动建设家园[1-2]。

“许村计划”从梳理历史开始,分步规划许村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通过查询当地县志档案文献资料,多方搜集许村老人的口述史料,还原许村元素的历史印迹,发现凤凰是许村最早的村落形体,厚重的地历史文化增强了许村村民的自豪感,为进一步规划许村未来的发展方向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次,带动许村村民拾捡垃圾,通过大家身体力行的劳动,使其更加珍惜美好的家园。

再次,提出《许村宣言》,保护蕴含文化特质的古建筑,拯救已沉睡多年的古村落,使许村传统村落在这场行动中被唤醒,让传统家族伦理观念回归,重现乡村传统老宅的精神文化价值。

最后,创立许村国际艺术公社,修复并改造村中闲置和废弃的公共建筑将其作为当代国际艺术创作基地[3-4]。

“许村计划”为乡村创造了经济收入,给古老的村庄带来了惊喜和活力。尽管对内部空间与功能设施进行了重新设计和调整,但仍保留了传统建筑原貌。

利用现存的公共建筑作为各种艺术场所,设立艺术家工作室,创建艺术图书馆,建立新媒体中心,开办酒吧与餐馆等,使村民发现老旧物件的魅力、作用和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许村村民的审美观,改变了许村村民拜物导向的价值观。

每年举办的许村国际艺术节都会邀请国内外众多知名艺术家进驻许村,开展为期20 天左右的驻地交流和创作,活动结束后每人留下两件艺术作品放在空置的粮仓中,这些粮仓逐渐被改造成了乡村美术馆。定期举办“中国乡村运动与新农村建设”的许村论坛,呼吁社会保护乡村传统文化,集中社会智慧为许村发展建言献策。借助艺术乡建计划,争取市、县政府拨款,建设民生工程,改造下水道,落实村落改建。

在“许村计划”的助力下,许村在保留古建筑、保护古村落形态的同时增添了艺术韵味。新鲜事物的趣味和古老村落的韵味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为许村带来了发展活力,也为村中发展农家乐经济创造了条件。对于村民来说,“许村计划”中的“艺术乡建”不仅给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经济收入,改善了生活环境,提升了他们对家乡文化、家乡历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许村从“隐居”于太行山的国家级贫困村变身为国际知名的艺术乡村,于2017 年实现整村脱贫,退出了贫困村的行列,这正是“艺术乡建”为乡村振兴、为脱贫攻坚所作的贡献。

3 思考与展望

“许村计划”的“艺术乡建”项目为乡村找到了一条振兴之路,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日后的艺术乡建实践中加以重视。“许村计划”的“艺术乡建”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许村的经济,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同时,借助艺术的表现与教化功能提高了许村村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进而推动了其对家乡独特而丰富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实现了许村村民的自省与自强。在实地考察中可以发现,许村国际艺术公社组织举办的许村国际艺术节是“许村计划”中的重要部分,艺术家的光顾架起了村民与外界互动的桥梁,艺术家展开的各种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许村村民的生活。艺术家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为许村吸引了不少游客,促进了农家乐的发展,解决了农民收入难题。但是当艺术家接连离开后,许村很快就失去了活动期间热闹的场景,再次恢复平静。零散到访许村的游客难以支撑大量商店、文化场馆和旅馆民宿的日常运营,许村仍然难以留住有能力、有文化的年轻人[5]。

另外,“许村计划”仍以艺术家的意志引领乡村的发展,把村民置于“艺术乡建”中的从属地位,忽略了“艺术乡建”要以村民为主导,艺术情怀与村民需求之间的关系没有实现良好的平衡。

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立足中国乡村脱贫致富的实际情况,把人民放在“艺术乡建”话语建构的中心位置。要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站在乡村振兴的历史高度考察、回应和引导文艺现实问题。构建新时代文艺理论,创作新时代文艺作品。

(1)艺术“化”乡村。把艺术创作的理论、思想运用到乡村振兴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改变对农业和农村的看法,以文化母体滋养和打造中国式现代乡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实践模式,发展乡村的文化产业。基于对“许村计划”中“艺术乡建”的反思,展望未来的“艺术乡建”工作,要坚持乡村是村民的乡村这个基本原则,明确“艺术乡建”不是艺术家的“乡建”,而是为了村民的“乡建”[6]。鼓励村民参与到“艺术乡建”实践中,为乡村的主人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未来的农业一定能打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家产业,以此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要,为美丽中国增光添彩。

(2)乡村“化”艺术。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实现艺术理论、思想的升华。乡村振兴为“艺术乡建”打开了无限的空间,为艺术家创作提供了广阔天地。乡村未来的最高境界是艺术化,“艺术乡建”绝不应该是仅对一处建筑的保护和改造,亦或是一个节庆活动的开展,更不可能只是成为艺术家顾影自怜的一场艺术实验,而是要基于村民现实文化生活的需要,为乡村插上艺术的翅膀。在结合村民需求和乡村传统与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发挥艺术工作的独特优势,充分展开丰富的艺术创想和实践,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发挥持久可靠的文化、经济以及社会功能。艺术源于乡村,又需回归乡村,新时代文艺创作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是文艺工作者挖掘现实题材的“富矿”。

4 结束语

“艺术乡建”可以提升乡村精神面貌,拉动乡村经济,是当代中国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许村计划”的“艺术乡建”,在改善乡村生活环境、提升乡村经济水平、建立村民文化自信等方面提供了良好范例,使人们明确了“艺术乡建”的主体是村民,“艺术乡建”要为村民服务这个重要原则。在艺术的助力下,乡村振兴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艺术家计划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