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现状分析
——基于苏北X村民小组的实地考察

2021-12-16□梅

山西农经 2021年9期
关键词:苏北独生子女子女

□梅 陈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1 问题提出

20 世纪70 年代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极大地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幸福一生”成为大街小巷的宣传标语,数千万的家庭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一户一孩”成为我国家庭结构的普遍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步入老龄阶段,而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与时代不相匹配,不能满足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需求,独生子女承受着巨大的思想负担和经济压力,养老问题接踵而至。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为解决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指明方向,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理论价值。以江苏省苏北地区X 村民小组为例,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在该村民小组尤为突出。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分别对村民小组组长、独生子女户主、部分村民进行访谈。研究对象为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研究内容包括独生子女家庭的特点、养老现状、困境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路径。

2 苏北X 村民小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实践

苏北X 村民小组隶属于江苏省苏北地区某县城的一个行政村,距离该县城20 km。苏北X 村民小组种植季节性农作物,人均土地种植面积小,整体呈现出小农经济特征。大多数青壮年常年在外,许多房屋长久无人居住,因而该村民小组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较多。苏北X 村民小组共有81 户家庭,独生子女家庭有69 户,其中独生子女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家庭有7 户,独生子女因升学、就业、异地居住等原因不在父母身边的家庭有58 户,独生子女因病或意外死亡的家庭4 户。

独生子女不在身边的父母普遍呈现出孤独感,许多家庭的父母表示对自己的晚年生活心存焦虑。苏北X 村民小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些已婚的独生子女在外地务工,将自己年幼的子女托付给年迈的父母照顾,而父母为了减轻独生子女的负担,边做农活边做零工,以养育子女的下一代。这种方式虽然能为父母提供精神慰藉,但是也大大增加了父母的负担。一些在外地有高收入的独生子女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前途,选择定居在外地,虽然能够很好地赡养父母,但是常年不在父母身边,与父母沟通感情的频率大大降低,父母难免孤独寂寞。还有部分父母为了解决大学毕业后继续在高校深造的独生子女的经济问题,父亲选择在外地务工,母亲在家中务农,三口之家不仅不能时常团聚,父母双方也长久分居,而他们的养老需求只能等子女就业后才能逐步实现。7 户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由于这些子女文化程度不高,成为了农业劳动的主力,在农闲时前往所在乡镇的工厂兼职,能够在日常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及时解决家庭中的各种问题,家庭关系十分融洽,幸福感程度高。在4 户因病或意外死亡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年迈的父母虽然享受到政府政策的照顾和亲戚邻居偶尔的关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的物质需求,但是精神层面十分空虚,难以走出丧子、丧女之痛而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

3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困境及成因分析

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养儿防老”等观念深入人心,成为许多农村家庭遵循的原则。许多农村居民选择在青年时期成家之后养育多名子女,不仅是为了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更是为了在人生暮年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之后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由子女提供物质保障和精神慰藉,这种子女直接赡养老人的模式是农村居民最主要的一种养老模式。现如今,在以苏北X 村民小组为代表的农村地区中,独生子女家庭已经取代了多生子女家庭,“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已不完全适用,具体表现如下。

3.1 以地营生的模式转变

“现在留在村子里种地的,你肯定看不到年轻人,只有我们这些老人还在干农活。我们是没有办法的,年纪大,文化也低,想去外面干事情没有人敢雇用。我们老人干农活算是自己赚点钱给自己养老用,年轻人要去苏南地区奔前途奔事业,待在农村里面能有什么盼头呢?”(村民GH,男,65 岁,小学文化)

X 村民小组的许多老人的文化程度偏低,学习能力差,因此只能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和经验开展农业生产,收入微薄。在过去,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少多生子女家庭的子女都会继承父母的意愿,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解决基本温饱问题,父母丧失劳动力以后,子女会承揽全部农活供养老人。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从事农业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生活需要,不少独生子女家庭的子女远离家乡前往发达城市定居,而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将农活视为一辈子的事业,土地营生几乎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他们不愿意随着子女到城市享受生活,依然倾注心血耕种土地。不少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从未在田间干过农活,不能理解父母对土地的情感,更不会主动放弃城市良好的工作环境回到农村。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以种地为根本,维持家庭收入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老人“养儿防老”的需求难以满足。

3.2 思想观念存在分歧

“我家儿子现在已经在上海工作,今年也37 岁了,事业各方面都很稳定,我们老两口为他奋斗了一辈子,感觉他现在出人头地,我们都很有面子。但是他现在还没有结婚,也没有对象,太让我们发愁了,他居然还想学着外国人做‘不婚主义者’,我们家就他一根独苗,传宗接代更是他的义务,他这样的做法让我们太失望了。”(村民小组组长CVP,女,63 岁,初中文化)

苏北X村民小组的独生子女大多是“80 后”“90 后”,他们出生以后所处的年代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期阶段,对婚姻的观念和对父母的赡养受到国外一些思想文化的影响,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独立,彰显自己的个性,渴望脱离父母独自生活,甚至有人认为父母养老就是父母自己的事情,不应该由子女来承担。与此同时,生活与工作的压力使不少独生子女负重前行,他们对未来有所顾虑,既要处理成家立业之后多个老人的赡养问题,又要解决抚养自己子女的困难,因此不少独生子女为了逃避现实而选择不婚或者晚婚。

从调研中发现,独生子女的父母更加倾向于情感倾诉,希望子女诸事顺从他们的意见而满足他们的精神赡养需求。许多独生子女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不能理解国外文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大,他们更希望子女按部就班地完成人生大事,但事实上双方的观念往往水火不容,存在分歧。

3.3 生活需求难以满足

“我女儿远嫁到外省了,一年到头难得回趟家,我特别想念她,我和老伴两个人就学着用智能手机上网和她聊聊天。但是智能手机我们还有很多东西学不懂,网上买东西怎么也学不会,而且我们也担心下载一些东西乱收费,外出的时候有些要扫码的东西我们也不敢用,总之,女儿不在身边就是感觉寸步难行。”(某户主QAM,男,62 岁,小学文化)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一些独生子女家庭的子女生活在本村内,他们学习能力强,开设快递驿站,从事农产品直播带货。但是苏北X 村民小组的绝大多数人是留守的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他们不善于使用先进的互联网,更不会用网络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一些患病老人独自前往医院就诊,常常因为耳、眼功能降低而走错诊室;一些老人前往超市购物时,也会因为营业员推销办理会员卡、二维码付款等问题而晕头转向。独生子女不在老人身边,老人的合法权益就有可能遭受侵害,很多老人难以融入快速发展的社会,他们的养老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4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路径选择

4.1 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解决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应该充分体现国家责任,对已经出现的弱势家庭和困难家庭承担计划生育补偿责任[1-2]。尽管我国早已出台了相关法律对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加以保护,但是现实中仍然有很多农村地区的独生子女家庭老人由于文化水平低下,不懂法也不会用法,需要政府加强宣传教育。同时,由于养老产业还正处于开发阶段,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以支持,促使独生子女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4.2 动员社会养老力量

社会的志愿组织、公益队伍不仅能深入了解群众养老的需求,更能将群众的需求及时反馈给政府部门,促进养老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应当针对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群体成立专业的社会组织,既可以解决养老实际困难,又能够丰富老人的晚年生活。

4.3 明确儿女养老的责任义务

“百善孝为先”,独生子女群体需要正确认识赡养老人的问题,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带老人离开农村去城市旅居,加强与老人的沟通交流,定期陪伴老人检查身体,给予老人更多爱的关怀。

猜你喜欢

苏北独生子女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杨岳赴苏北调研农村基督教工作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秦吉鸟,只为懂爱的人传情
从《无声告白》看边缘人家庭及其子女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
爱你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