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难题与应对策略

2021-12-16苗运香

山西农经 2021年9期
关键词:攻坚政策农村

□苗运香

(徐州市铜山区利国镇农技中心 江苏 徐州 221138)

无论是乡村振兴战略还是脱贫攻坚战略,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农村的发展,而实现二者有效衔接的最终目的是巩固已有的扶贫成果,进一步解决贫困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非常有必要。

1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困境

虽然脱贫攻坚已经取得成功,推动了农村地区的发展,解决了绝对贫困的问题,但只是区域性的贫困问题得到了解决,农村“空心化”、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十分严重,给乡村振兴带来了影响。

1.1 发展不平衡

要想消除贫困,实现乡村振兴,就要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种不平衡来自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乡村内部。

之所以会出现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原因是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城乡二元结构。乡村内部不平衡是指虽然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针对贫困人口开展了帮扶工作,消除了绝对贫困,但是贫困人口依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指存在贫困村和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农村,二者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都有很多不同之处。

政府针对贫困乡村和贫困人口设立的帮扶政策,非贫困乡村无法享受到,但就生活水平来看,一部分能够享受到帮扶政策的贫困人口可能比无法享受帮扶政策的非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更高,这些都是新的不平衡问题。

简单来讲,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工作目标虽然存在区域差异,但从整体来看基本一致。乡村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不同的工作目标,建立统一的发展标准。

1.2 治理体系不同

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治理体系存在很大的区别。脱贫攻坚工作之所以能成功与治理体系建立,形成具有社会共识的话语体系,与小康社会也有一定联系。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完整的响应体系,包括发展理念、对口扶贫制度、不同部门的扶贫计划、驻村和帮扶制度等。这种完善的流程和严格的贫困治理制度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推动作用。但这种治理框架能否为乡村振兴工作服务及帮助乡村振兴工作建立新的治理体系有待商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治理目标是平行的,要想动员各部门共同参与,还存在很多困难。如何良好运用脱贫攻坚的扶贫治理方式,还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就现实情况来看,这项工作非常困难。

1.3 脱贫前后的经济发展政策不同

在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为了快速解决重点贫困问题,政府应用了一些特殊的帮扶措施,例如易地搬迁、金融扶贫等,同时开展了消费扶贫、电商扶贫等多项工作。

在多种手段的共同应用下,产生了较好的帮扶效果。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这种高质量的脱贫依然会面临市场经济给予的风险和障碍。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主要的关注点应当是贫困小农和贫困地区。如何实现政策有效平稳过渡,实现阶梯式跟进,成为衔接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对于一些较为现实的问题,政府还应当尽快地出台相关政策,例如是否继续延续金融扶贫政策、如何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产能效益等。

1.4 无法满足所有群体的需求

脱贫攻坚的相关政策带有很大的福利性,能够给贫困群体带来更多发展的机会,改善其生活条件。在这项工作中,针对三保障问题引入了建档立卡的特惠新政策。对于非贫困户和贫困户来说,这种政策存在巨大的福利差距。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过程中,如何推进有关政策,如何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成为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这个过程中,要实现多个方面的平衡,解决多方问题,例如如何减少福利依赖、如何提高帮扶水平,这些都需要细致思考。

此外,虽然农村地区主要的社会保障项目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但如何提高保障水平、解决因病致贫等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在一定范围内有效预防返贫也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在政策选择上,需要考虑短期救急和长远发展等[1]。

2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策略

2.1 优先发展农村地区

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非常重要。在实现二者有效衔接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的支持,只有从工作理念和工作态度上提高认识,才能加深人们的重视程度。

无论是哪种发展理念,最终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必须要解决“三农”和民生问题。要想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就需要把目光放在城市与乡村、不同区域和不同人群的发展问题上。无论在什么时候,政府都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放在首位,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融入脱贫攻坚理念以及行之有效的策略[2]。

2.2 做好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对于脱贫攻坚工作来说非常重要,能够直接影响贫困区域的发展,是一项较为长远且关键的脱贫措施。当前,产业扶贫解决了市场竞争弱等问题,充分结合各地区的发展情况,面向贫困户引入了新的脱贫方式。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实现产业兴旺。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发挥政府的作用,利用相关技术,整合资金,发挥服务功能。结合市场规律,有效分配农业资源,推动两种模式有效衔接,实现产业与扶贫结合和产业与振兴结合。在此基础上,扩大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范围和加工运输范围,使上游和下游产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农业的价值。在合适的情况下扩大农业产业规模,实现二者的衔接[3]。

2.3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年轻人大多前往城市,农村人口的流失速度比较快,留下的大多是老年人,且一些贫困地区的养老服务和资源存在严重失衡的情况。在后扶贫时代,农村老人成为人们关注的群体,应针对农村老人采取经济困难补贴措施。

在此基础上,引导乡镇的敬老院以有偿开放的形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要重点调整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加强敬老院与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联合,形成医养结合的发展模式。也可以拓宽基层老年医疗服务范围,发挥基层医疗服务的作用,照料农村老人,为基层医疗带来更多收入[4]。考虑到农村地区存在较多留守儿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以救助为导向建立教育帮扶制度。此外,要大力推行并坚持实施低保政策,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关注弱势群体,关注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加强对贫困户的关注,防止出现返贫现象[5]。

2.4 做好金融供给服务工作

金融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五个一批”的范畴,是非常重要的惠民工作。农村地区的生产和工作与当地的基础设施有密切联系。例如最基础的电力设施就是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具有较为突出的外部性。

在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虽然贫困地区的基础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地区差异性,如不同地区对设备的利用情况不一,面临着投资缺口问题。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过程中,要把金融服务当作发展的基础,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好金融服务工作。

可以在探索的过程中完善已有的金融服务制度,优化内部结构。引入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全方位渗透普惠金融理念,在满足农村地区需求的基础上,满足个性化需求。应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明确衔接目标,实现两项工作的有效衔接[6]。

3 结束语

要想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需要国家加强对相关工作的重视,认识到衔接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索。结合农村地区的发展情况,整合优化当地的扶贫资源,做好产业扶贫和金融服务等多项工作,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猜你喜欢

攻坚政策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政策
政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助企政策
政策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