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权改革的赵家峁农旅融合扶贫发展研究

2021-12-16□张霞,王

山西农经 2021年9期
关键词:赵家村民

□张 霞,王 斌

(榆林学院 陕西 榆林 719000)

1 赵家峁农旅融合扶贫调查

1.1 赵家峁旧貌

位于榆林城南35 km处的赵家峁村总面积7.8 km2,人均耕地0.36 hm2、林地0.28 hm2。2012 年前全村有164 户617 人,多为留守老弱妇幼,青壮年外出务工,耕地撂荒。人均年收入约6 000 元(务工占八成),生活贫困、村容不整,土路下雨变泥路,住房质量不一、卫生状况不佳,管理松散、人心不齐。

1.2 产权改革谋发展

2013 年6 月,赵家峁某村民、民营企业家高票当选党支书,立即整章建制,谋划发展。7 月当地成立了红雨农发公司,9 月区长带领涉农部门进行了调研,后以“一号文件”形式多次聚焦“三农”,依托项目并结合奖励持续给予大力支持,初期以0.67 hm2耕地为1 股(10 年期),流转了64 hm2,以1 万元1 股的价格募集了435 万元(股)。

2014 年聘请北京规划公司人员和榆阳区水利局进行产业规划,确定了新农村建设、设施农业、高标准农田和生态经济区4 个发展板块。3 月推山平地,5 月开建设施农业、时令水果采摘、现代养殖区,见利后扩产。利用国家京津风沙源二期治理移民搬迁项目国家补贴,结合村民自筹的5 万~7 万元及个人出资300 万元,启动生态移民新居工程。该工程占地6.4 hm2,建筑面积16 486 m2,住宅112 套,能安置617 人,10 月建筑主体封顶,并被陕西省农业厅定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当年末退耕还林26.67 hm2。

2015 年,先后成立丰景、农润元合作社,深化产权改革,提前半年公布2015 年10 月1 日为基准日,允许回迁户籍,之前核定的村民为股民,之后新增的村民不享分红,只能通过继承或转让获利,再次流转土地353.33 hm2,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统一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益。村民秋冬陆续入住生态移民新居,当年实现人均纯收入10 679 元,增长超60%。

2016 年股民大会通过了《改革方案》,代表会通过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选出董事会和监事会;陆续清产核资、折股量化、权确股不确地,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要素流动”的产权关系,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所,负责办理相关业务、发放股权证,实现了资源变股权、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截至2016 年底,赵家峁累计投入的资金超过了3 500 万元,含各级财政涉农资金2 190 万元,村民自筹1 010 万元,个人投入300 多万元,整合红雨农发公司和农润元、丰景合作社为赵家峁股份经济合作社,随后注册了赵家峁乡村文化旅游公司,形成了“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1.3 农旅融合助扶贫

产权改革的顺利完成,为文旅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16.3 km2。2016 年开始自筹自建发展乡村旅游,截至2019 年底,赵家峁已建设彩虹滑道、玻璃桥、滑索、穿越丛林、水上晃(吊)桥、浅水玩沙、垂钓、划艇、河滩烧烤、农家乐体验等项目,有环村自行车赛道、王震将军旧居和包含土炕、窗花、石碾等陕北元素的知青窑洞等体验点,为游客提供炖羊肉、饸饹面、洋芋擦擦、炸油糕、黄米馍馍等陕北美食及果脯、杏仁、蔬菜瓜果等土特产以及剪纸、鞋垫、老布鞋等农家手工艺品。依托4 月杏花节、10 月红叶节、农民丰收节、寒假过大年系列活动等节庆活动,结合设施农业及采摘项目吸引游客,提供生态、娱乐、体育、民俗等多样化的文旅体验。2019 年接待约50 万人次,收入1 200 万元。游客多为本地人,几乎无过夜客,属近程休闲娱乐性消费。

1.4 综合效益分析

1.4.1 经济方面

通过产权改革和农旅融合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一产农副业+农产品加工+三产文旅服务业”模式,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和村民致富。截至2019 年底,赵家峁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累计分红220 万元,村集体资产超过6 500 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 160 元,是2013 年的6 倍。

1.4.2 社会文化方面

当地旅游公司已吸纳超过100 位村民就职,占常住人口的1/3。通过建章立制、产业兴村,推进了村容整顿,实现了泥路改水泥路、全民入新居,绿化卫生全面好转。经过移风易俗,村民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文明乡风助推产业兴旺。

1.4.3 生态方面

农旅项目要想吸引游客,必先优化生态、美化环境。当地已形成四季组合文旅产品,常有蓝天、几无雾霾、青山绿水,已获批“中国美丽田园”、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陕西省首批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水保示范园。美丽乡村图景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

2 农旅融合驱动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驱动力分析

(1)政府重视。结合国家省、市政策,各级领导多次调研,实现党建引领、政策推进、科学规划、项目支持、金融助力、持续推进。

(2)内生发展动力。带头人举旗绘蓝图,党员示范,群众参与。

(3)投资驱动。截至2019 年底,赵家峁累计投资约1.1 亿元,盈利后再投约4 000 万元。

(4)需求驱动。榆林市人口300 万人,仅榆阳区就有近60 万人,周末休闲去处较少,需求旺盛。

(5)智力助驱。邀请陕西师范大学提供智力支持,开展专题研究助力发展,另有地方高校研究力量积极参与。

2.2 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包括政府态度(政策、项目、资金支持)、投融资能力、人才数量及创新、服务、管理能力、技术、资源基础(自然条件、农业基础、土地产权及文旅吸引物等)、基础及旅游专项设施、社区参与、客源市场及游客偏好、形象-传媒舆论、社会评价等。

3 赵家峁农旅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

3.1 优势

带头人有远见,能够投入时间、精力、资金;党员能够起带头示范作用,且乐于学习,定期外出考察;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当地已成为改革试点,备受各界关注;土地折股流转353.33 hm2,流转较彻底,为后续发展预留了足够空间;已形成民主、公开的议事管理体制,村民参与度较高;有民营企业助力发展,示范效应渐显。

3.2 问题

(1)资金短缺。虽有政府支持和企业助力,但项目投入较大、回收期长,参照规划项目及创新发展建设所需,资金缺口仍较大。

(2)专业人才短缺,开发、服务及管理技术及综合能力有待提升。村民超过800 人,常住人口有300 人左右,旅游公司就业百余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超过10 人,占比约1 成。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因子女教育问题不愿返乡,留守村民多为老弱人口,学历不高、能力有限,发展力不从心。

(3)体验项目类型少、吸引力有限、生命周期不长。除观景、采摘等农旅项目外,其余多为网红娱乐项目,投资大但回头率较低,生命周期较短,农旅文化挖掘不足,缺乏深度体验项目[1-2]。

(4)淡季和旺季、工作日与周末假期、昼夜效应明显,资源利用时空不均衡。当地气候导致适游期短,目前项目多适合在夏、秋季节体验,缺乏冬、春季节的室内项目及夜间项目;消费者多来源于当地,周末、假期、白天消费较为集中,其余时间资源利用率不高;项目集中在核心区域,对周边发展带动不足。

(5)停留时间较短、人均消费不足。当地距市区的车程为1~2 h,游客多当日返回,停留时间有限,无法吸引游客过夜;人均消费不足,旺季游客普遍早上到下午返,消费较少,中餐简用,综合评价不高;现有项目吸引力不足,体验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消费潜力无法变现为收入。

(6)基础设施及综合环境治理有待提升。部分空间通信信号及网络覆盖不全,指示牌标识不明显、卫生清理不及时等。

4 对策

4.1 资源保护与产品创新性开发

4.1.1 拓宽产品界域,丰富产品形态

除目前主打的项目外,建议深挖农旅文化,结合开心农场开展劳动体验和教育,建立农耕文化展馆,结合“做一天农家人”(穿农家衣、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睡农家炕、唱陕北调)活动,开展农产品种植、培育、采摘、深加工等一系列体验项目。

研究和传承地方乡土文化,积极打造农民出演、舞台表演或观众移动参与式的农家情景剧,建设非遗文创体验中心,大力引进AI、VR 等高科技虚拟体验项目[3]。

4.1.2 打造四时昼夜产品,提升淡旺季游客量

冬季开展溜冰、滑雪、冰雕等户外体育短时体验及剪纸、泥塑、木雕等地方非遗、制作传统美食和其他各类主题活动等室内民俗体验活动;春季开展放风筝、气候观测记录及反思学习,例如测风力和风向、反思环境治理效果、学习环保相关知识,提供动植物观测等科普教育、赏花摄影美学教育等研学项目。丰富冬春产品供给,适时考虑节事期间在夜间开设转九曲、跳火塔、转灯、篝火晚会等体验项目[4]。

4.1.3 丰富消费项目,提升综合体验,延长停留时间

除旅游体验项目外,建议增设透明厨房、巧厨大赛等陕北美食制作展示、美食课堂体验、各类美食档口等项目;增设苦荞茶、苦菜茶的制茶和品茶活动,举办咖啡读书会和地方酒文化主题展示活动;打造黄土文化民宿。

4.2 营销对策

4.2.1 内提素质、外塑形象,结合节事、增加客源

乡村旅游近程市场仍大有潜力,在丰富和提升产品质量、优化体验的同时,应加强线上宣传,适时推出优惠券和惠民政策,结合各类节庆活动吸引游客,扩大市场。

4.2.2 拓展研学市场,促进消费

结合中小学研学,打造综合研学基地,非假日分批承接榆阳区各中小学研学活动,开展本土生态变迁及改造等自然生态活动与农节令、农耕、农业技术演进展示等农耕文化传承活动,加强环保、市情及历史教育。

4.2.3 拓宽渠道,提升接待量

通过政策优惠吸引等方式联系周边省、市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强力推介,积极组团来村,从而提升接待量。

加强旅游接待及综合管理,建立农村中小学(可募资私立),招聘优质教师,吸引青壮年返乡就业,参与建设,实行多劳多得制度;积极争取各类资金,不断完善网络等基础设施,升级拍照点、惠民体验等专项服务设施,更好地服务游客,同时提升周边乡村民生服务水平;以良好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以感情和文化留人,实现人尽其才,创造能人能干事的环境;通过完善制度、定期学习,不断提升中高层综合管理和治理能力。

4.2.4 实施综合发展战略

(1)融合联动战略。实现农旅融合、三产联动,不断丰富项目,创新产品、提升体验质量,提高投资回报比,积极发挥对周边地区及产业的辐射带动效应,打造“泛赵家峁”生态田园综合体。

(2)强宣形象战略。聘请专业人士,在官网和官微同步推介,利用微视频、图文等方式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不断宣传,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优化形象,便于招商引资、吸引人才。

(3)金融助力战略。积极争取涉农、涉旅、乡村振兴、扶贫等各级各类项目支持,利用金融工具融资。

4.2.5 实施品牌IP 战略

强化品牌意识,农旅联动、打造品牌,一产积极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二产打造农副食品品牌,三产争取各级各类项目及奖励,策划推广IP 形象,例如杏花仙子等。

猜你喜欢

赵家村民
有了“红色代办员” 村民办事不出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赵家祥教授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虱子
喊门
出版名家:赵家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