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关键分析

2021-12-16□陈

山西农经 2021年9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民生产

□陈 莹

(河南科技大学应用工程学院 河南 三门峡 472000)

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化和信息化技术,能够促使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成化,确保农业生产各环节互通信息。将信息化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中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的质量,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

1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性

1.1 具体内容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越发重视信息这一资源的价值。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合理应用信息化能够有效推动农业生产和信息传播,确保农业生产和管理更加高效。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化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如下方面。

首先,在农业教育中应用信息化。现代农业只有在发展过程中广泛应用和传播农业科技,才能够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够快速传播和应用农业科技,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专业平台,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组织农民开展专业教育,使农民掌握并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相关技术和理论知识,以提高农业生产力[1]。

其次,推动农业生产要素信息化。种植不同农作物,需要综合考虑影响植物生长的水、土地、光照、肥料等要素,将信息化应用到农业生产要素测量中,可以深入研究和分析植物生长的不同生产要素,建立数据库,依据相关的数据和信息指导后期的农业生产,通过科学的方式改善并创新农业生产。

再次,将信息化应用到农产品交易中。农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使其能够发挥商品的价值。在市场经济中,通过信息化方式促进农产品生产,能够确保农业生产者准确且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按照市场需要生产农产品,避免出现农产品过剩或浪费现象。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指导农产品交易,能够保障农民收益。

1.2 重要性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信息化的应用能够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传统农业生产因为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生产效率较低,无法有效使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较多依赖环境因素,而且管理模式粗放,导致现代农业科技的相关信息得不到有效传播和应用,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在现代农业中应用信息化,使用信息化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增加现代农业中的科技和知识含量,同时能够将相关技术和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创新并完善农业生产管理模式,推动农业经济发展[2]。

其次,信息化的应用能够完善农业服务体系,确保农业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信息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可以完善农产品市场需求、物流运输、销售等方面的服务体系,确保信息得到有效传播和分享,避免出现农产品滞销的现象,减少资源浪费。此外,建立农业服务体系,高效利用农业信息,农民可以选择与企业合作,促使农业生产朝着产业化、集团化、企业化的方向发展,以一体化的方式进行农产品供应和销售。

再次,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在传统农业生产中,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导致农民无法通过农业生产获得更多的收入,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农民能够及时了解和准确掌握农产品生产与交换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动态了解市场信息,改进农产品生产方式,从而增加农产品生产的经济收入。此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化,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在农业生产中高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工具了解市场信息,使农业生产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2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措施

2.1 政府加强重视和资金投入

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很大,所以国家十分重视农业建设和发展。在实际的农业经济管理中,政府应加大重视程度,确保将信息化应用到农村工作中,加强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建设和落实,同时在政府的阶段性计划和工作中,应该将其作为工作目标之一,确保完成信息化建设。中央政府应领导地方政府加强落实和执行农业相关部门制定的政策与措施,根据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分工,并按照阶段性的目标和任务落实工作。政府应加强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投入和支持,确保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有充足的资金,调动相关系统建设资源。政府可以发挥主导作用,专门设立信息化建设资金项目,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得到合理应用。此外,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加强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的重视并参与到实际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中,推动农业经济发展[3]。

2.2 健全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的服务体系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需要建立健全服务体系,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化建设,完善服务体系,从而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需要确保农村网络全面覆盖,提高网络使用效率。在建设农村网络过程中,应根据农村所在地区的经济水平进行分层建设,根据当地常用的移动运营商建设、完善网络设施,或者通过政府资金投入、资金补贴建设网络,同时要加强向农业人口普及网络知识,提高网络的实际应用效果。

其次,要建立专业平台分享农业科技和市场信息,向农民宣传和传播相关信息,同时提高农民利用信息的概率。政府可以牵头相关部门、社会相关单位等建立信息平台,定期分类并整理收集农业相关信息,确保信息完整且具有时效性。

再次,要加强服务体系对接实际的工作,确保农业经济的相关信息具有时效性,比如关于农业科技的相关信息,不仅要宣传和推广农业科技的相关知识与信息,同时要在实际工作中合理应用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3 加强对农民的信息化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与实际农业人口的整体水平和素质相关,若是农业生产者无法掌握信息化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会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降低。所以,为了提高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应有效提高农业人口的综合素质和信息化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4]。

首先,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专业的信息化人才积极参与到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定期到农村为农民讲解信息化理论知识,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其次,通过网络、电视、手机、广播等方式开展远程教育,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农业生产者推广网络知识和信息化技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促使农业人口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学习。

再次,针对不同文化水平和程度的农民采用分级教育的方式进行培训,可以按照教育程度、年龄、接受能力等对农民进行分级,因材施教,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

2.4 构建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基地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得到快速普及,网络的优势明显,尤其是计算机在收集、处理和存储信息等方面优于传统媒体。然而,目前在农村地区,大多数农民更倾向于通过传统的电视、广播等媒介接收信息。传统媒体在农村等地区投入多年且非常成熟,虽然互联网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但是在农村的普及率不高。所以,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应将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结合起来,综合发挥二者的优势[5-6],同时可以在农村建立经济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序开展。

在农村建设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的过程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出台各项补贴政策,引领企业投入基地建设,同时促进项目融资,鼓励农民采取自筹等方式加强基地建设,确保农村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计算机等基础设备的采购和网络建设。针对网络及计算机等信息化应用进行实际推广,应合理落实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各项任务与工作,确保农民看到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实际效果及优势,从而提高农民加强农业信息化应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结束语

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加强信息化应用是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该项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服务体系和平台,提高农民学习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合理结合传统和网络媒体,建立农村信息化管理基地,从而有效推动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推动现代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农民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耕牛和农民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