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农村经济发展

2021-12-16郑玉萍

山西农经 2021年9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社会化农户

□郑玉萍

(寿阳县朝阳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 山西 晋中 045400)

1 研究背景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解决了现行标准下的贫困问题,同时2021 年是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开始之年,相较于我国在工业、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中国全方位发展的重要部分。而且中央提出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知农民增收和农业良好发展关系中国经济发展全局,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2020 年开始,疫情、蝗灾在全球多地暴发,世界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粮食安全成为世界难题。联合国此前指出,世界面临至少50 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国际食品价格指数已连续上涨6 个月,达到2014 年底以来最高水平。这些都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农村农业的经营模式仍然以农户为单位,分散、小规模、现代化程度较低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现状,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概念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与农业生产、经营相关的社会经济组织,为满足农业生产、经营的需要,以及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提供的各类服务。该体系既包括提供生产、运输、加工等服务,也包括提供金融、科研、销售等服务,这些服务整合起来形成的体系就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3 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困境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受疫情和蝗灾影响,我国乃至全球的粮食生产安全和供应存在很大风险。此外,我国当前的农业经营方式已经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改革迫在眉睫。

我国对农业发展问题十分重视,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加强农业托管发展和鼓励成立农业合作社等方式提升与改善农业生产模式,不断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但是小农户、小规模、小格局生产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一方面,部分组织、企业和单位对现代化农业如何开展一知半解,存在认识不够到位、重点不够突出、操作不够规范等问题,只是简单地将农业生产的一个或多个环节组合起来,并没有形成有效的体系,未形成真正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结构,对推动农业发展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农户对如何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不了解、不清楚,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户认为,土地只有在自己手里才能安心,而且对农业现代化的理解还停留在拖拉机犁地就是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的阶段,传统农业思维没有改变。在农业生产项目的选择上,只是根据经验劳动,既没有得到、也不愿意接受新技术或新项目,进一步造成了农户小规模、小格局的传统农业生产思维。如何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思维,是当前农业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经过8 年的不懈奋斗,我国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即按照现行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实现全部脱贫,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持续发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环节。

如何高效发展农村经济?许多落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发展环境,甚至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桎梏,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思维和发展体系。只有改变模式、创新思想,才能促进农业经济科学、高效、健康发展。

4 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2]。

改变农业生产中小农户、小规模、小格局的局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生产体系,将小农户、小规模农业生产办不了的事进行科学规划整合,包括但不限于采用土地流转、农业托管等方式对分散的土地资源重新规划,整合政府、企业和组织等社会多方面的力量,使各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单位按照市场经济的需要,克服农业生产中小农户、小规模、小格局造成的局限性大等不足,使农业生产中的各个流程获得专业化分工和集约化服务,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完善、健全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包括众多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体系,如提供基础设施设备的服务体系,提供金融帮助的金融服务体系,提供技术服务的服务体系,提供市场信息、政策咨询和法律服务的信息服务体系等。其具体服务是针对农业生产的全部过程,包括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服务,如提供农业生产物品和资料、种植技术、培养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信息,以及收获、运输、销售、加工等后期服务。由此可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经包含了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高效、完善的服务体系可以使农业生产形成流畅的生产线,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经济效益,减少人力和物力浪费。同时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使农户或组织更有意愿加入这个体系[3]。

综上,通过政府主导引领,市场主体运作,构建完善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时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以改变传统农业的粗放生产经营方式,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走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5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措施

5.1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意愿,提高政府的引导组织作用和市场主体的服务意愿

一方面,由政府出台相应规章制度和指导意见,提供政策支持的同时形成规范的行业行为标准和合理的体系规范,明确指导市场和服务组织及单位怎么做、如何做,使市场和经营主体明确开展服务的界限和要求,在合法合理的基础上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另一方面,政府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形成激励机制,明确国家对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决心和信心,鼓励单位和经营组织主动投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对于农业生产中时间短、效益低的项目,在设施、设备、资金投入上给予支持,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对服务体系相关产业的金融扶持,支持企业单位或组织参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调动企业及其他单位的积极性。

5.2 打通信息壁垒

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有效提高了信息和资源的流通速度,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信息和资源流通也有了更高的效率。可以由政府或企业建立一个或多个高效的农业信息交流和宣传平台,通过平台的运作打通各个主体和服务体系之间的信息屏障,把众多要素整合在一起对接农户,逐渐将农户吸引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有效对接需求与服务[4]。

5.3 整合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社会化服务包含农业生产的产前准备,产中生产、处理,产后收获、存储、销售等,这既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优势,也是挑战。单纯地将各个阶段或生产经营方式通过平台联系起来并不能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也不会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只有将其有机整合起来的服务体系,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才能有效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将各类服务主体、服务体系和服务方法科学有机结合并形成新型发展模式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政府引领和市场运作有机结合,将机构、企业和合作社等整合起来形成合力,改变服务形式、内容单一的服务模式,构建立体化的农业生产服务模式,并整体打包输出对接农户,不断进行流程优化,达到直观、易操作的目标,形成便捷、高效的服务窗口,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5.4 推行大规模运作体系

小规模的生产方式相对成本高、效益低,想要形成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就要改变小规模的生产模式,形成规模大、专业度高、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模式。由政府引领,规范发展农村农业合作社、扶持专业程度高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规范龙头企业组织运作,推动形成大范围、大规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5.5 开展试点工作,逐步全面推广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首先要选点示范,培育典型,取得成功后进行深入调研讨论,确保该先进的工作经验可以借鉴,随后逐步推广。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组织的特点进行可行性讨论,设计符合各自特点的建设方案,进一步培育多种多样的典型模式,以点带面,同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推广示范点或典型成果和先进经验,提高市场和农业生产者的认可度与参与度,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社会化农户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