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2021-12-16刘燕荣

山西农经 2021年9期
关键词:新型农村村级集体经济

□刘燕荣

(大荔县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 陕西 渭南 715100)

增加农村活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是我国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的重要目标。在我国农业税费改革等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农村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受到以往小农经济模式的影响,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具体分析困难点,寻求解决策略,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1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困境

1.1 村级建设资源、公共事务资金不足与国家农村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我国农业税费改革不断推进,逐渐取消了农业税,主要实施的是“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国家逐渐对农村财政支付增强了转移力度。在农村建设过程中,不断加大对公共事业以及基层建设的投入力度,在2019 年达到了财政总支出的27%,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支出占总投资额的55%。尤其是对于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环境卫生以及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支出力度逐渐增大,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国家在加强投资农村公共事业的同时,村级公益性支出也逐渐增多,面临收入增长匮乏的情况。农村集体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资金入不敷出、债务性借贷款项严重等,村级在公共事务方面仍然存在严重的资金不足情况[1]。

首先,村级公共事业及基层承担职能的种类越来越多,造成公共事业的支出逐年增加,如果只是单纯依靠政府的单一财政收入,对于基层公共事务建设的承担力度较弱,会产生严重的收支矛盾。

其次,基础建设支出为了与新农村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相契合,开始在新农村基础建设中增加投入,严重削弱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财力基础。

再次,虽然受益于农村税费改革,但是各级乡镇及村级债务没有因为这项政策得到彻底化解,相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2012—2019 年,全国村级债务增长了80%,每个村的资产负债率平均为40%,负债达到140 万元,与原有的债务积累相加形成了严重的负债基数。

1.2 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乏力与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之间的失衡

如今,政府为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逐渐改善了农民的生产与生活环境,提升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尤其是对现代化农业及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大力推进,让农业生产进入加速阶段,农民的收入实现逐年增加。2019 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为9%,其增长幅度要比城镇居民快得多,达到了“五连升”,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在逐年缩小,从2013 年的3.03 逐渐缩小至2019 年的2.95。然而,对于村级集体经济来说,其面临着经济增收难度升级的困境,导致后续发展动力严重不足。

首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体后续推动力度不足。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全国的60 多万个农村中,超过8 成的农村集体收益在5 万元以下,甚至有些农村没有集体经营收益。由于管理不善、技术陈旧、资金匮乏等原因,某些村办企业通常面临经营困难与效益低的困境。

其次,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农村地理环境和交通状况不佳,农民素质相对较低,农村经济增长本身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加上合作经济组织没有足够的契约精神支撑,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2]。

再次,受到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沿海地区得到了高速发展,但是受到信息技术落后、交通不发达与自然资源匮乏的影响,内陆地区尤其是贫困山区集体经济仍然薄弱,再加上缺乏相关的资金运作及农业科技手段,造成某些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收入来源逐渐萎缩,缺乏足够的增收后劲。

1.3 农村产权及管理制度与农村资产集体所有权之间的矛盾

农村的土地与资源所有权归集体所有,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特点,赋予其这个特点主要是为了确保农村集体的公共职能,补充来源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公共事务的经费。然而,由于农村产权及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实际中容易受到制度本身的限制,造成农村集体经济发生经营困难的情况[3]。

首先,农村集体经济自身产权制度存在不足。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想要良性发展,需要以土地作为核心,但是对于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来说,农村集体组织经营土地需要面对来自制度与股权设置方面的问题,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不能通过农村发展留用地政策或土地征用费用补偿来体现。

其次,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经过长期实践,农村经济管理制度与组织制度逐渐形成了政治、经济、社会合一的局面,削弱了其扩大再生产的能力,缺乏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其发展造成了一定限制。

再次,没有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主体地位。现阶段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财产主体的合法地位作出了界定,但是法人主体的地位却模糊不清,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限制了法人主体作用的发挥。

最后,资产结构不够科学合理。国家推行城镇化政策,需要面临农用地资源萎缩的问题,这意味着将来农村集体经济可利用的资源逐渐减少,对于某些特定的村办企业而言,受到人才及资金的限制,其可持续发展的后续力量不足,没有足够的增值保值空间[4]。

2 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

2.1 与公共资源有效结合,加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效能

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村域范围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等方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织结构。我国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村提留、农业税等,在降低农民负担的同时,减少了村级组织发展的内生财源。农村公共事务建设的日益发展与资金来源的矛盾需要妥善解决。基于此,国家要在政策方面加大对于农村公共事业的扶持力度。第一,从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公共财政覆盖面方面加大投资力度,要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权作出明确规定,赋予一定的权利,依照基础建设以及公共事物的需求,增加经费支出,并将其纳入财政预算;在财政转移支付方面增加比例,有效降低经济组织、公共财政支出压力,给其提供合理的发展环境。第二,创建财税政策扶持长效机制,增强其造血功能,大力扶持和鼓励土地开发与市场准入,增强对村级第二、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第三,与公共资源有效结合,利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或者信贷支持等手段,对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机制实施创新,有效推动农村集体资产的股权投资、委托化经营,让农民的资产能够保值增值,保证集体利益,为公益性支出增长提供有利条件[5]。

2.2 促进发展机制创新,提高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设要与新农村建设相互结合,提高其发展活力,促进发展机制的创新。第一,对农村集体经济实体提供政策倾斜,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指导与财政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通过农产品加工企业、股份责任有限公司或股份经济合作社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产销一体化经营。第二,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集体经营体制,逐步规范与强化扶持政策,有效推进农村农业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第三,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产业化,充分发挥农村资源的优势,实现特色品牌知名度提高与经营规模扩大,尤其是山区要与当地的自然资源相整合,创建具有区域品牌效应的旅游产业,与新时代打造生态新农村的理念相结合。

2.3 开展和推动产权与管理制度改革,优化集体资产经营管理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需要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作为保障,以科学的产权制度作为指导。第一,要明确产权,创建科学合理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代化产权运行机制,根据国家的具体要求,明晰产权问题,依法分析各类集体资产所有权权属关系,优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在必要情况下,可以有效延伸改革范围,合理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实现生产要素集约高效流通。第二,构建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合理的组织管理制度,并确定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资格,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有效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第三,盘活集体存量资产,实现农村资源资本化,增加集体收益。

3 结束语

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重点来抓,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有效整合。在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分析的过程中,要正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境,探寻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走出困境的路径,推动我国经济进步。

猜你喜欢

新型农村村级集体经济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新型农村合作经营组织财务管理的特殊性研究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Comparison of neurologic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and ischemic stroke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公共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