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深圳中考综合分析题

2021-12-11李赛男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能力

【摘 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题作为最能考查学生学科能力的题目类型,已成为新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分析题;新中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28-0069-03

《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理科考试要在试卷中适当增加开放性题目。这一要求已经提出二十余年,全国各地新课程教育改革也已经全面完成,更加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1]。2015年深圳市也增加了综合开放题,不过难度系数不大。此后综合分析题在难度上、题型上均变化较大,笔者在此对深圳市新中考适应性考试综合分析题进行简要分析。

1   新旧中考综合分析题数量、分值、难度统计

表1为深圳新旧中考综合分析题数量、分值、难度统计。

2   新中考适应性考试综合分析题分析与启示

题型1:货车重力的检测装置。

高速公路进出口处设有测量货车重力的检测装置。小明同学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设计了一套测量货车重力的模拟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1(a)所示,装置中用到的压力传感器R的阻值随压杆压力F变化的关系如图1(b)所示。

图1(a)中,OAB是以O为支点的水平杠杆,平板上的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可以通过电流表读数显示,将电流表表盘的刻度改成相应的重力大小,就可以直接从电流表表盘上读出重力值。已知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10 Ω,平板、压杆和杠杆的质量均忽略不计。

(1)如果定义压力传感器阻值随压力增大而变小,称为负压力系数电阻;压力传感器阻值随压力增大而变大,称为正压力系数电阻。压力传感器R是___(选填“正”或“负”)压力系数电阻。当电池组电压U0=12 V时,在不放物体时,电流表的读数是___A,放上物体后,电流表的读数将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电池组使用一段时间后电压会下降,如果对装置不做任何调整,利用电流表读出的重力值将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如果需要调整该装置,以维持此装置的原有测量精确度,一种方法是:将平板与杠杆的触点A向___(选填“左”或“右”)水平调节一些,或者将___(填另一种调整方法)。

答案:(1)负;0.15;增大。(2)偏小;左;定值电阻R0换成阻值更小的定值电阻。

分析:本题以生活中常见的高速公路进出口处测量货车重力的检测装置为背景,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从核心素養层面,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力的相互性和杠杆平衡条件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利用图象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2]。

启示: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物理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堂中可以选取学生常见事例进行教学,让学生交流探讨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拉近物理理论知识与生活、生产的距离。作业也可设计与生活、生产相关的题目,使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题型2:现有一个粗细均匀的金属圆环,它是由一段铜丝(铜丝的阻值不计)和一段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连接而成的,如图2(a)所示。为了研究它的导电性,小明把它接入到如图2(b)所示的电路中。实验时,小明先将触点M与固定的金属圆环上某一点连接,再移动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P至最右端后,闭合开关S,将触点N从M开始沿逆时针方向滑动一周。设滑过的弧MN的长为X,电流表示数I与X之间的关系如图2(c)所示。已知电源电压恒为4.5 V,粗细均匀、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阻值与其长度成正比。

(1)由图2(c)可知,当X=0 cm或X=50 cm时,电路中的电流相同,请结合图2(b)分析:此时金属圆环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___Ω,金属圆环的周长是:___cm。

(2)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为___Ω。

(3)根据图2(c)中一段特殊图象进行分析,图2(a)所示的圆环中铜丝的长度是___cm。

(4)根据上一小题的分析,你认为图2(b)中圆环的形状与图3中的___最接近。

(5)在触点N滑动的过程中,触点M、N之间的电阻等效于一个变化的电阻,记为RMN。根据图2(c)数据,请分析M、N之间的RMN的最大值为___Ω。

答案:(1)0;50。(2)5。(3)10。(4)D。(5)4。

分析:本题在能力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科学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核心素养层面,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的应用,考查学生明确电路的连接方式和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

启示:过去基础教育的课程标准是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教师也往往以“超纲”“过难”“不考”为由,不允许不确定的知识进入课堂。新课改后,这一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是依然存在“不敢放”“不敢讲”“拓展少”的情况。通过此题可知,教师应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提高能力,遵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学习。

3   由综合分析题引发的教学反思

从适应性中考综合分析题可以看出深圳市改变了以往的一贯风格,该题型更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潜力的挖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发散能力和创造思维[3]。以下是几条教学反思,供一线教师参考。

3.1  贴近生活,重视基础知识

物理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开展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和学习的意愿,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生活,真正通过生活化学习提升自我、陶冶情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在日常实际生活中,能分析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现象,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理解、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

物理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因此学习物理要重视基础,首先学生要能够掌握物理基本概念,熟记所有要求掌握的公式及变形式,并通过各题型特点,构成一套自己的完整严谨的知识体系,总结出各题型的基本解题方法。如电学题目的一般解题步骤为:从题目中获得已知条件→根据所求物理量选择合适的公式→求出未知量。

3.2  关注前沿科技的发展,捕捉热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讲解前沿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新动向,能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关注前沿科技的发展,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让学生感悟物理的神奇和伟大,进而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潜能,让学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4]。

中国工程院院士聂建国教授提出,从事科学研究要具有洞察科学前沿的战略眼光,特别倡导要“不唯书、不唯他、不唯上、不唯洋,只唯实”。前沿科技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唯实”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探求知识、感受乐趣。

3.3  求新求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没有创新的教学是没有活力的,因此教学过程一定要创新。教师要立足于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多样化的创新教学,如开设发明创造课、讨论课、集体活动课。在发明创造课上,让学生展示、评论自己和同学的小发明、小制作等;在讨论课上,可就与物理相关的任何问题展开讨论、辩论;集体活动课上,可让学生自行组织与物理相关的新颖的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在这些课上,把学生推向讲台,使其成为课堂主角、主持,教师退居幕后,发挥引导作用。这样可使学生养成创新创造的习惯和兴趣,锻炼其批判性思维、表达能力等。只要处处要求创新,时时要求创新,事事要求创新,学生被创新的氛围笼罩,时间一长,创新就成为习惯了。

3.4  跨學科综合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跨学科综合教学,是指通过整合多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将各学科知识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达到相互交融的效果,让知识拥有更丰富的层次和内涵[5]。新中考物理综合分析题突破了以往学科间的界线,强调各学科的相互交融,将不同学科的知识通过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跨学科综合分析题能够考查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分析、解释、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各学科基础知识及能力是形成综合分析能力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综合分析题的命题要求和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归纳、总结等能力,提高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能力。

3.5  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习惯

新中考题目的阅读理解已经难住了很多学生,很多物理题目比较长,涉及信息量比较多,还往往和现代前沿科技的最新研究成果相联系,很容易让人望而生畏。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复杂题目分解为一个个简单的物理知识,让学生清楚越复杂的题目可能越简单,一定要有足够的信心,用扎实的基础和平和的心态一步步分析、运算,最后一定能得到正确结果。

克服心理畏惧是前提,弄清题意又是解题的基础,物理题目稍一粗心,可能就谬以千里,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教师应要求学生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平时做题时将重点的字词勾画出来,以此提升学生解题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刘德彦.联系实际发展思维能力——2002年物理中考命题特点分析[J].今日中学生,2003(Z6).

[2]王业儒.中考开放性试题探析——以福州市中考物理开放题为例[J].湖南中学物理,2019,34(12).

[3]袁国道.新课标下物理中考命题的趋势及应对策略[J].中学生理科月刊,2006(6).

[4]肖燃,朱行建.物理开放题建构与评分的一致性设计研究[J].考试研究,2015(2).

[5]中考物理开放题赏析[J].中学生数理化(初中版),2005(6).

【作者简介】

李赛男(1988~),女,汉族,广东深圳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创新教学。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能力
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归纳推理意识
如何提高和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从十三五规划看小学数学思维与创新改革
布置“递进式”作业提高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浅析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措施和方法
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转换数量关系角色,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