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水产养殖业节水节能实用技术

2021-12-07曹建华王继斌胡涛陈建平

江西农业 2021年20期
关键词:养殖池鱼苗水源

曹建华,王继斌,胡涛,陈建平

(常州市金坛区、溧阳市长荡湖水产管理委员会管理处,江苏 常州 213224)

水产养殖业的节水节能就是指在养殖过程中尽量减少用水与能量消耗,使水产养殖业中的生态系统一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从而减少水体污染情况,降低能源消耗,使水产养殖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1 保证良好水源条件,为渔业节水节能创优环境

水源条件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其质量决定了水产养殖的成功,因此,在日常养殖生产过程中,养殖人员应当注重控制水源质量。水源质量是决定水质的基础条件,所以要尽最大可能选择较好的水源实施养殖。在选择水源时,首先应当慎重选择养殖场所,在对水产养殖地进行选择时,必须着重考虑附近的水源条件,要注意远离对水产安全造成影响的地区,另外,还需注意引水渠道绝不可以受到污染,也不能经过污染区,防止部分水产因污染问题造成死亡。

其次,要注重选择水质条件,在选择时,要注意了解水体的各项参数,例如:水体的pH值、含氧量、氨氮、总氮、亚硝基氮以及盐度等。不同的水产要求的水质是各不相同的,例如:在淡水养殖中,水体的pH值应保持在7.5~8.5,如若水体的pH值下降到7以下,就要适当使用生石灰提高pH值,保证水产养殖的顺利进行;当水体中的pH值超过9时,养殖人员就需在水中适当加入淡水实施稀释,保证水产生物的健康。在水产养殖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必须在5 mg/L以上,如若其含量在5 mg/L以下就极易导致鱼类出现烦躁、呼吸加快的问题,严重时甚至极有可能出现大量鱼类死亡的现象,这会对水产养殖人员的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水体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饲养饲料、肥料与水产生物的排泄,这就要求养殖人员在饲养前需将水体清理干净,并将适量的饵料、肥料有效投放到水体当中,保证水产生物的健康成长,在养殖后期,养殖人员还可以在水体中加入适量的沸石粉保障水体水质,沸石粉能够吸收水体中的氨氮,使其含量降低,有效降解有机物。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水体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应当控制在0.1 mg/L以下,二氧化碳的含量也应当控制在20~25 mg/L,保证水产生物的正常生长。

最后,要注意创造优良的水产养殖环境。养殖的水源要注意保证水体环境稳定、充足,在养殖过程中水体要保持整洁干净,要注意监测水温,防止出现因温度问题导致的水体生物死亡,水体养殖的水质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与此同时,在对养殖场地进行选择时,要注意排水方便且要做到单注单排,并在排水口设置拦鱼网,这样既能够有效避免敌害生物的入侵,还可以有效防止出现逃鱼现象。除此之外养殖人员还需在养殖前对水池进行过滤消毒,这能够有效避免病原体对鱼类的危害,使养殖得到大丰收[1]。

2 选择优良养殖品种,为渔业节水节能打下基础

选择优良的养殖品种并对鱼苗实施放养是保证养殖节水节能的重要基础,使用此类方法能够保障鱼苗的健康成长,健康且优秀的鱼苗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外界生活,还具备抗病能力强的特点,可以实现高密度养殖,从根本上保障了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鱼苗的优良特点还能够使养殖人员减少药物的投入,从而有效预防药物对水体中有益生物的杀害,降低了药物破坏生态平衡的可能,使养殖业节水节能成为现实。鱼种的选择可以有效保障水产养殖的高效生产,其种苗质量是保障我国水产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从现阶段水产养殖的情况来看,只有小部分野生养殖品种能够适应养殖过程中环境、温度的变化,大部分的野生养殖品种还无法适应养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与此同时部分野生养殖品种在经过数次繁殖后,容易出现对环境不适应的情况,这使得鱼苗极易发生死亡,严重时还会诱发其他鱼苗死亡。

另外,要注重保证鱼苗种质的优良性,我国水产养殖环境一直不够理想,养殖设施与设备也相对简陋,且在苗种培育过程中各种因素可控性较差,这也使得大多数养殖场内部鱼苗数量减少,导致鱼苗出现逆向选择与近亲交配的情况,发生基因库萎缩问题,存在近亲交配的鱼苗会拥有生长性较慢、早熟且抗病力相对较差的情况,极易导致爆发性较强的鱼病发生,使得养殖人员的经济遭受一定损失,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应当从正规厂家或者正规养殖场引进优良的鱼苗,并在引进后仔细观察,保证鱼苗不带任何传染性疾病。养殖人员还要注意保证养殖地的卫生建设,在养殖时定期对养殖场所消毒,保证鱼苗的正常生长[2]。

3 运用健康养殖方式,为渔业节水节能给予支持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控制一定的放养密度能够使水体中的生态系统一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并且在此类系统中的物质与能量流动一直处于良性循环。

在进行水产养殖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做到坚持科学放养,从而有效达到养殖节水节能。放养需要根据水体的实际情况与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合理选择放养密度,并且要积极采取科学性较强的养殖模式。养殖水体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净能力,且其自洁能力可以与有机污染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但当养殖鱼苗的密度上升后,鱼类的排泄物会增加,这会使得有机污染超过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范围,导致水质不够稳定,使鱼病问题逐渐增多,因此要合理选择优良性较强的养殖品种并坚持科学放养。

其次,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到合理利用水体,要格外注意放养品种的数量不可以超过主养品种,也不可以采用传统性的放养模式,也就是多种吃食性鱼同池混养,要尽可能做到将单一性的吃食性鱼作为主养鱼。为有效改善养殖池中的水质,养殖人员须充分利用天然资源,使水体的生产潜力得到发挥,在此过程中也可选择其他鱼类合理搭配,保证水体养殖的丰富性。

最后养殖人员要积极开展探索模式,尽可能选择循环水生态养殖方法与集装箱养殖系统进行水体养殖,此类方法既能够保证水体溶氧量,又能够有效实现节水节能养殖,使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达到最高。

4 保证科学养殖方式,为渔业节水节能创造条件

在水体养殖过程中想要实现节水应当做到少换水,而想要做到少换水就必须保证水体健康无污染,防止水体污染首先需要做到合理选择投入药品,并在使用时进行有效管理,要做到坚持适度施肥,这是因为通过适度施肥能够保证浮游生物的生长状态良好,有效增加水体内部的溶解氧与营养物质,使水质更为良好,保障鱼类的正常生长。在对养殖池内部施加有机肥时,可选择每7~10天施加1次,在施加时要根据养殖池内部的情况合理选择施加量,例如:在对养殖鲢、鳙等养殖池施加肥料时,要保证水质的透明度在25 cm左右深,且其水色应当以茶色为主,在施肥时注意不可以一次施加过量肥料,要做到少施勤施;其次要注意科学投放饲料,饲料的过量投入会导致水质变差,在投喂时应根据天气情况与养殖池内部的情况合理选择,在天气晴朗、水质较好的时候可酌情多投,精饲料在投放后需在半小时内吃完、青饲料则需在当天吃完、贝类只需在下次投喂前吃完即可;最后养殖人员需要格外注意对病害的防治,要定期对养殖场所实施消毒,防止出现大规模的病害问题,对养殖人员的财产安全造成影响[3]。

5 结论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对养殖场所的选择,并积极保障养殖过程中的节能节水。在节能节水的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调节养殖池内部的水质,这有助于水产生物的健康生长,保障养殖人员的经济收益。

猜你喜欢

养殖池鱼苗水源
水体消毒防病用药称量分配的简捷方法
不同池型结构循环水养殖池水动力特性研究
CFD技术在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水源探测器
南水源头清如许
控流优选鱼苗检疫器
寻找水源
EM复合菌剂与水蕹菜对草鱼养殖池的净化效果研究
高原地区青海湖裸鲤鱼苗运输注意事项
黑鱼苗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