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讨

2021-12-07张秋旋郭晓玲

江西农业 2021年20期
关键词:栽种苗床秧苗

张秋旋,郭晓玲

(1.广东省揭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揭阳 522031;2.揭阳市农业综合技术推广中心,广东 揭阳 522031)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水稻种植技术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居前列,随着水稻栽培技术的高速发展,优质高产的水稻栽培技术才能更加符合现阶段我国粮食种植的特色。我国力求于从水稻的育苗环节开始,在水稻的栽培、管理等多个阶段加大科学技术的应用程度,同时,对不同种植区域当中出现的病虫害加大防治和监控力度,以生物科技、化学方法等病虫害防治手段来提升水稻的整体产量和质量。

1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1 针对水稻秧苗培育阶段的栽培技术

(1)从当前对水稻种植的具体研究情况分析可得,水稻栽种阶段生长情况的好坏取决于水稻秧苗培育的准备环节。因此,贯彻“精耕细作”的理念,做好针对性的技术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保证水稻的优质和高产。

(2)水稻秧苗栽培起始阶段,需要对应用于秧苗栽培的苗床做好整地工作。采取旱法培育的水稻秧苗需要在栽种的过程中选择透气性好、土质疏松、有机物含量丰富的苗床,使秧苗在栽培发育的同时促进苗床土壤营养转换能力的最大化。例如在秧苗栽种的实际环节中,苗床选取工作结束后还需要提前一年做好深翻土的工作,这样能够有效减少土壤中害虫的存活概率,也能为下一年的栽种做好基础准备工作,苗床每平米需要施加2.99公斤的有机肥料,开春后,通过对苗床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后再考虑二次施肥的量,并做好消毒处理,这样才能保证秧苗生长环境处在最适宜的状态。

(3)采取优质高产的水稻秧苗。需要分析不同种植区域的环境气候变化,选择耐受性不同的种子,遵循“适地适种”的原则,在播种之前将种子中存在的病种、坏种剔除掉,再进行种子的浸泡、催芽工作,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在预期范围内。

(4)育苗播种阶段,一般选择在三月中旬开始播种工作,并依据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和温度变化调整适当的播种时间,才能有效避免因时间选择不合理导致水稻秧苗出现减产的情况[1]。例如,开始播种工作时,需要保证区域温度处在10℃左右。秧苗开始移植的环节,则需要挑选综合情况较好、成活率较高、生长时间为12~15天的秧苗,以此来提高后续苗种的成活率。并且,播种工作完成后,还需要控制好播种区域的温度、湿度,将其稳定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出苗后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做好追肥工作,避免水稻受到疾病侵害。

1.2 针对水稻移植、栽种阶段的栽培技术

从当前水稻种植具体情况可以得知,水稻种植密度的合理控制对水稻生长的成活率和品质有着较大程度的影响。这是因为水稻在种植、栽种环节时,密度的疏密情况会影响到水稻日常生长中的光合作用,进而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1)在水稻幼苗的移植阶段合理控制水稻种植密度,是水稻后续高效、优质生产的基础。因此,在实际的移植过程中,应选取处在5~7叶生长阶段的秧苗,在实际生长天数不超过22天的情况下做好移植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出现水稻叶龄较小导致水稻移植成功率的下降,使得水稻出现收成降低的问题,同时还能有效避免叶龄增加、秧苗体内有效营养成分流失导致移植出现失败的问题。并且在同一时间段,假设拟移植的区域外界环境的温度不高,需要适当调整移植的时间,这样才能保证水稻的秧苗不会受到温度变化带来负面影响。

(2)目前,处在单株水稻种植阶段下的水稻产量可能达不到种植人员的预期,但是,从大量的相关实验结果分析来看,单株稀植不仅能够有效保障水稻的产量,同时还能减少水稻种植成本的大量投入。单株稀植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给予水稻成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并且强化水稻的分蘖能力,促使水稻分蘖的时间得到适当的延长,提高水稻的产量。在实际的栽种环节,种植者应用这项技术可以促使单位面积的水稻产量收益上升一个层次。

1.3 针对田间管理阶段的栽培技术

完成初步秧苗育种、移植、培育等基础工作之后,还需要做好水稻栽培区域的多项管理工作,保证水稻能够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同时依据时间、环境、地域差异需要施加不同的肥料,以此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同时采取合理的灌溉和培育方式来促使水稻长势符合生长阶段的变化。事实上,田间管理首先需要测试该种植区域土壤的实际酸碱平衡程度,从而将不同的肥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比,为幼苗营造良好的生长空间。此外,还需要在育苗生长阶段施加有机肥料,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保证水稻的质量能够符合食用者口感上、营养上的要求。

2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现阶段,影响我国水稻生长的病虫害种类比较多。水稻的病害主要有水稻纹枯病、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对水稻的正常生长影响比较大:其中稻瘟病的影响范围比较广,是世界范围内的水稻病害之一,严重时会造成水稻减产50%以上[2];水稻纹枯病则在我国南方地区比较流行,对于水稻抽穗会产生影响,对谷粒的生长限制性比较大。水稻的虫害主要有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蝗等:其中水稻蝗虫因其适应能力极强、繁衍蔓延迅速,给水稻的生长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二化螟也是对水稻生长威胁较大的害虫之一,其生长周期较短,对水稻的影响持续时间比较长,造成水稻大幅减产。水稻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2.1 农业防治手段

(1)农业防治是通过定期对土地进行深耕、平整,清除秧苗地生长的杂草,冬季翻晒田地等来降低害虫存在的手段,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出现。例如,防治水稻纹枯病时,可在春耕的时候及时进行灌水,将清理出来的菌核采取集中烧毁或深埋的方式处理,能从根源上清除纹枯病菌核。

(2)选择抗病性能强的水稻品种也是农业防治的一种方法,即结合水稻种植区域的土壤、环境、气候等元素来选用具有较强适应能力、产量较高的优质品种。在水稻移植后,要强化对病虫害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水稻种植的每个环节都要保证其科学性,农业防治手段要求选择无病虫壮秧进行培育,同时强调旱育秧、抛秧等新型培育技术的应用;耕作的制度和水稻品种栽的布局也要适当进行调整,避免出现旱、中、晚稻品种混合栽种的情况,减少“桥梁田”情况的出现;还要确保在螟虫危害出现时水稻能够安全度过受灾危险期;肥料配比要重视氮、磷、钾等物质的混合比例,以有机肥为主,避免禾苗出现贪青受到病虫害的侵染的情况。

2.2 生物防治手段

水稻病虫害防治手段多样,生物防治手段应用范围相对广泛,同时因其绿色、污染小,拥有广阔的运用前景[3]。

(1)运用共生防治法来防治病虫害。例如,通过在水稻的种植区内放养适当数量的鸭子,在分蘖期以每100平方米投放2只鸭子的养殖密度放养,然后在抽穗期开始前收回鸭子,这种方式对于稻枯病、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范作用。

(2)利用性诱剂或者杀虫灯等手段防治病虫害。通过在稻田种植区安置性诱剂、杀虫灯来诱杀二化螟等对水稻造成严重危害的虫害,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降低虫害的数量。其中性诱剂对雄性飞蛾的杀伤力比较强。杀虫灯具有投放成本低、使用便捷的优点。

(3)利用害虫天敌防治虫害。在稻田种植区引入害虫的天敌,遵循食物链的原理,对于防治螟虫具有重要的作用。

(4)强化水稻栽种的过程管理。在水稻栽种的过程中,需要细化秧苗的运输和采集工作,对于准备用于移植的秧苗进行检测,明确秧苗的整体情况。此外,运输过程当中的幼苗容易遭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运用强制隔离的方式来保证秧苗的存活率,种植工作完毕后还需要进行二次检查,及时控制潜在的病虫害对秧苗的影响。

2.3 化学防治手段

(1)采用药物防治病虫害。根据秧苗生长的实际情况,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使用药物,禁止在私人或者缺乏销售资质的销售单位购买药物。应按照说明书来进行操作,并且要侧重于选择无毒无公害的农药产品,可选择生物农药、特异昆虫生长调节剂、高效低残留农药等,既能保证水稻的质量和产量不会遭受到影响,同时又能对害虫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2)配药过程要重视人员防护问题。工作人员要应用橡胶手套等防护工具,同时,在药品搅拌的过程中,需要远离水源,避免出现人为的中毒事件。喷药前要对设备进行详细的检查,要检查喷头、开关、接口等多个位置牢固的程度,防止出现药液渗漏,避免对环境带来污染。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促进水稻栽种的优质高产,需要强化科技水平的应用方式,从水稻生长环节出发,落实好水稻育苗、移植等阶段的培育目标,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水稻的整体产量和品质,与此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治的工作,更好地促进我国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栽种苗床秧苗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凭空”栽种的绿色宠儿
有 时
上茬水稻田选做育秧苗床的问题与防止
农民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
温室育苗自动覆膜控温移动苗床
咖喱岛(十)
插秧
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