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溪治理农兽药残留质量安全工作的实践探索

2021-12-07陈旭东

江西农业 2021年20期
关键词:安溪县兽药农资

陈旭东

(安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福建 安溪 362400)

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中国乌龙茶之乡,铁观音的发源地,产茶历史悠久。2020年全县茶园面积60万亩,茶叶总产量约6.2万吨,涉茶总产值约250亿元。安溪铁观音是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2021年更是以1428.46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6年名列全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一;连续11年位列全国重点产茶县首位,茶叶出口连续14年通过输入国官方检测。

1 整治措施

1.1 组织保障

安溪县成立以整治农兽药残留超标为中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相关部门成立工作机构,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部门与乡镇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安溪县有村级协管员509人、乡镇专兼职监管人员66人、县级监管执法检测人员39人,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信用体系、风险预警、舆情监测、应急演练、联合执法、行刑衔接、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等联动机制,形成乡镇与部门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的管理格局。

1.2 绿色生产

从县域大生态-茶山小生态-土壤微生态三个层面立体推进,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因地制宜退茶还林,持续推行合理种树、梯壁留草、茶树留高的方式,营造有利于有益生物的生存环境。集成并大力推广应用生态调控、农艺改良、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茶叶绿色种植管理技术,实施全程托管、专业防治、统防统治、智能虫害防治等绿色防控模式。每年安排县级财政资金5000万元,并统筹整合各级涉农资金,加大对绿色防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扶持力度。

1.3 全程监管

安溪县采取农资经营归口管理制度,建设“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全县所有网点(258个)实行联网管理,在全国实现“四个首创”:即农资商品条形码准入、发放农户农资购买卡、无线联网移动农资稽查、农资销售凭证发布病虫害防治信息,精准把控农资产品“准入、购买、流通、使用”等重要关口。严格实施禁限用农兽药管理和间隔期规定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制度,实行产品质量安全自检、承诺、黑名单等制度,落实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先后投资1亿多元,在境内建设两个国家级茶叶检验检测机构(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茶叶检测重点实验室),同时每年财政预算200万元用于茶叶检测,为该县农药残留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财政保障。安溪县还整合涉农执法力量,实行质量联合抽检、联动督查检查,落实“双随机、检打联动”机制,严厉打击农业生产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1.4 社会共治

安溪县推行集约化管理,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地利益共同体,全县4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2家,省级20家)、194家县级以上示范社、37家县级以上示范农场带动茶园生产合作、质量联控比例达48%以上。推动发挥安溪铁观音同业公会、茶叶协会、有机茶协会、淮山协会等行业组织的自我管理、教育、服务、监督和桥梁纽带作用,增强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

2 整治成效

2.1 产地环境质变提升

通过持续推行有机肥替代化学农药技术,安溪县大力推广茶园不使用化学农药技术,深化“双减”行动,商品有机肥推广面积达9.5万亩,茶园土壤改良面积15.5万亩,建成高标准茶园面积35万亩。建立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片90个,面积36万亩,辐射推广120万亩。全县农用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累计减少32%和40%以上,生产成本平均减少25%以上。2020年3月,安溪县获得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荣誉称号。

2.2 全程追溯量变提升

安溪县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进一步完善生产主体名录库,实行“五查”“四挂钩”制度。2020年线上巡查检查生产主体4978家次,发出《食用农产品一品一码追溯工作督导提醒函》1份,核查发现问题429条,督促指导536家农产品生产主体纳入省级系统平台管理,建立生产档案11849个,源头赋码出证26688批次。同时,指导48个散户试行开具合格证。2019年11月,该县获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荣誉称号。

2.3 执法监管力度提升

安溪县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组织开展高毒高风险农药、兽用生物制品和兽用抗菌药专项执法检查,农业生产投入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20年全县出动农业执法人员1170多人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1500多家次,抽查农资产品58个。立案查处并办结各类农业违法一般程序案件21起,其中农药案件2起、兽药案件2起、肥料案件1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1起、动物防疫案件14起、未经定点从事生猪屠宰案件1起。开展茶叶质量安全监督抽检1224批次(合格率99.43%)、风险评估抽检158批次(合格率100%),快检果蔬鱼蛋、生猪尿样等样品13873批次(合格率100%),排查消除各种风险隐患,牢牢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有效保障农产品安全供给。2020年11月,安溪县农业农村局获得“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3 存在问题

一是个别农资经营门店档案记录不规范、销售台账登记不及时;二是部分散户因自身年龄、文化素质的局限,对农兽药使用安全常识、风险意识有待提高;三是存在能购买到禁限用农兽药的监管盲区。

4 治理对策

4.1 标准化生产,实施减肥减药提升行动

持续推进创建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构建农牧循环的生态种养模式;持续实施农业废弃物回收与处置、有机肥替代化肥和智能虫害防治项目;持续推行茶树稀植留高、梯壁留草、间种绿肥、合理种树、平衡施肥,大力推广生态调控、农艺改良、物理防控、生物防治,配套实施全程托管、统防统治、保险托底模式,构建茶园复合生态系统。

4.2 智能化监管,实施智慧监管提升行动

深化“一平台三系统”(国家追溯平台、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系统、企业登记系统、国家畜禽直报系统)数据对接,严格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推动信息一体化智能管理。严格落实“五查”(线上巡查、现场检查、调研抽查、执法稽查、市场倒查)机制,做到县级每周、乡镇每天巡查检查全覆盖。加强宣传引导和培训指导,督促生产主体建立健全生产记录档案,及时规范上传完整追溯信息。

4.3 网格化建设,实施基层能力提升行动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加快建立健全村级协管员队伍,按照“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要求,每个网格明确专人负责。加大日常巡查检查力度,重点检查“生产、用药、销售”三项记录执行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牢牢守住产地准出关,对所有上市重点产品实行批批快检,结果合格准许上市。

4.4 社会化共治,实施多方共治提升行动

凝聚源头治理、主体服务、区域管理、产业发展、技术指导、检验检测、监管执法等多部门力量,健全完善协调配合机制,发挥社会监督力量。宣传行动成效,曝光典型案例,营造强大声势,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提升农兽药残留整治成效。

5 结论

农兽药残留专项整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溪县将继续推广应用生态种植、绿色防控的标准化生产模式,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继续加强生产环节巡查检查培训,指导生产主体科学合理使用农兽药;多方共治,检打联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猜你喜欢

安溪县兽药农资
针对农资价格上涨,中央已累计发放500亿元一次性补贴
跟妈妈学做菜
金林生物以96分高分通过新版兽药GMP验收
阳泉:宣传推广 农资打假
游鼓浪屿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做冰镇小吃
懂规矩
5月上旬重要农产品和农资价格
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