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生态栽培与增效养殖技术

2021-12-07李锡勇

江西农业 2021年20期
关键词:稻田栽培水稻

李锡勇

(兴安县湘漓镇农业服务中心,广西 兴安 541302)

在粮食作物种植生产中,水稻占比较高,且我国对水稻种植十分重视,不断研究增产增收的水稻种植技术,生态栽培技术不断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在水稻生态栽培实践的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科学化的栽培技术,既要提升产量和质量,还要保护周围环境,采用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的种植方式,同时与生态养殖结合在一起,生产出更多天然、绿色的大米,并且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1 水稻生态栽培技术要点

1.1 技术原理

所谓生态栽培技术,就是将绿色、纯天然、健康环保作为基本理念,采用现代化的栽培技术,进行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是一种全新的种植栽培模式。水稻生态栽培可以结合多种经济模式,促进产业链价值的提升,构建一个综合生产体系,包括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等,同时发挥太阳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的作用,并且对各种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促进水稻栽培体系的优化完善,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水稻生态栽培技术需要结合生物学循环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以促进产品品质提升为目的。该栽培技术可以分为初、中、高三种模式。初级模式就是将其他物种引入到稻田之中,利用该物种和水稻之间的互惠作用来提升生产效益、降低投入成本,同时满足生态性的要求,使稻米品质得到改善,同时增加其他收益,常见的形式包括稻田养鱼、稻田养蟹、稻田养虾等等[1]。中级模式就是引进多种生物,构建更加完善、稳定的食物链,使种植模式更加立体,从而增强种植效果。高级模式还处在开发阶段,主要利用内部资源循环、综合利用来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减少病虫害问题,使系统更加持续稳定。从水稻的特点来看,这是一种喜爱高温、多湿、短日照的农作物,所以要保障水稻产量,需要选择具有较强抗逆性的品种,采用稀播旱育的方式种植。水稻生态栽培模式可以有效促进水稻产量的提高,以湖北大悟县来说,其采用“水稻+”的生产模式,针对产学脱节、创新不足等问题,制定了《湖北省“水稻+”模式协同推广实施方案》,深入推广机构服务生产、农业科研院校创新资源等优势。采用水稻-菇类绿色生态高效种植模式、稻虾生态种养模式、稻鳖生态种养模式等模式。其中“水稻+大球盖菇”模式是充分利用水稻收获后的秸秆、温光资源来种植大球盖菇,每公顷消耗7.5万吨水稻秸秆,提升了秸秆利用率,同时每公顷可以生产6万吨鲜菇,促进了冬闲田开发,给当地带来了更多收益。

1.2 技术体系

在时代发展和进步的同时,农业生产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完善。由于技术的改进和提升,水稻生态栽培技术的应用也就愈加广泛。研究表明,该技术将旱育稀植作为主要种植方式,以此提升水稻的产量和质量[2]。在栽培的过程中,会采用综合病虫害防治技术,结合灌溉、施肥、良种的配套技术,促进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大幅度提升。在技术体系中,包括因地制宜技术、安全施肥技术、合理控害技术等多项内容,各项技术都在不断地开发和完善,带动了水稻栽培工作的进步和发展。目前来看,我国稻田养殖技术在不断完善,不再局限于稻鱼型养殖模式,增加了许多“水稻+”养殖模式。以湖北大悟县来说,采用了4类9种“水稻+”模式,包括“水稻+大球盖菇”“水稻+鸭”“水稻+西瓜”“水稻+小龙虾”等多种模式。各类绿色高效的生产模式在湖北地区广泛推广,随之也制定了“稻虾连作”“稻虾共作”等技术规程,从单一的种植逐渐转变为复合生产,使稻田综合效益得到有效提升。

2 水稻生态栽培与增效养殖技术的应用

2.1 选地选种

在水稻生态栽培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选地选种工作,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不仅要确保空气、土壤、水分等基础要素的质量,还要做到水源、电力、道路的三通,要严格要求土地质量,保证土壤肥沃,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不能出现漏水的情况。以“稻+禾花鱼”种植模式来说,要选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保水性能高的稻田,面积通常为50亩最佳。选好地后要做好稻田的改造工作,包括挖沟、筑埂、建设进排水设施。还要移栽植物,做好有益生物的投放工作。鱼沟要先进行消毒,在消毒3~5天之后,将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移栽到鱼沟之中,栽种面积约为10%。在投放好鱼种之后,还要在沟中放一些有益生物。这种模式下,可以种一季中稻,养两季鱼。因为养鱼的稻田通常只种植一季稻,所以在品种选择上,应该选择叶片开张角度较小,具有较强抗病害、抗倒伏、耐肥性的水稻品种。应该做好基肥的施加工作,对于第一年开始养禾花鱼的稻田,应该在插秧前10~15天施加基肥,每亩施加200~300 kg的农家肥以及45%复合肥40 kg,在田面均匀铺撒,然后使用机器进行翻耕。如果稻田养鱼超过1年,则因为稻田中的稻草、禾花鱼数量较多,腐烂后的稻草和鱼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源为稻田提供肥力,所以不需要特意施肥。

在水稻生态栽培模式下,选择高质量、适应性强的品种十分重要,可以促进产量的提升,也能满足生态栽培的需求。同时也要确保当地气候条件良好,可以为种子生长提供充分的养分。

2.2 育苗管理

育苗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生态栽培来说,要根据水稻的特性采取合理的育苗方式,应该选择背风向阳的秧床,同时也要确保水源的充足性,为田间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在播种的过程中,为了提升播种质量,可以采用稀播的方式,通常,一平方米播种200~250 g的水稻种。在播种完成后,需要做好秧苗管理工作,对水分进行合理的控制,严格规范灌水时间,保障湿度的合理性。秧床起苗之后,可以施加有机肥,包括猪粪、鸡粪等粪肥,还可以采用覆膜控温的方式,采取有效的壮秧措施,促进秧苗健康生长[3]。以稻虾共生模式来说,通常在6月中旬开始移植秧苗,采用浅水栽插的方式,结合条栽、边行密植两种方式。采用抛秧法或常规栽秧方式皆可,但都要发挥宽行稀植、边坡种植的优势,移植密度控制为30 cm×15 cm,确保小龙虾有良好的透气环境。在田间管理方面,要做好施肥、灌溉的协调工作,同时确保周围生态环境的安全,要杜绝化学肥料、化学药物的应用,可以采用腐熟有机肥。此外,要做好杂草清除工作,采用湿润管理、水产动物防逃逸等模式,确保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2.3 控害防治

在田间管理中,病虫害防治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为了满足生态栽培的要求,需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化学防治并不是唯一的防治方法,应该结合物理、生物、农业等多种防治措施。同时也要从种植栽培技术入手,减少病虫害来源,选择抗害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做好施肥用水等工作。减少病虫害来源是十分重要的防治措施,如果日常管理中发现生病植株,应该尽快拔出,然后在收获后将其烧毁,避免第二年复发或病虫害扩散。在收获后,可以采用犁田耙耕的方式,将稻茬、土层中残留的虫卵消灭掉。在开春之后,3月中旬是化蛹旺盛期,可以采用灌水耙田、沤田的方式来消灭越冬的幼虫。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稻种植栽培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生态栽培和增效养殖技术。具体来说,就是将水稻与养殖结合在一起,采用科学的种植方式和绿色的培育措施,促进水稻品质的提升,同时发展养殖业,不仅满足生态化农业发展的要求,还能增加收入来源,有助于水稻栽培综合效益的提升。

猜你喜欢

稻田栽培水稻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麦菜栽培要点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莞草栽培、编织技术研究
一季水稻
水稻花
我从金黄的稻田看到我的祖国
稻田里的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