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跨界创新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2021-12-06张宁杨坤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发展趋势

张宁 杨坤

摘 要:通过分析2001—2021年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发表的跨界创新484篇论文,使用CiteSpaceV对其进行分析,绘出关键词共聚类和时区视图,以此来揭示国内跨界创新、研究热点和演化过程,探索国内跨界创新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国内跨界创新的热点在于跨界、跨界并购、跨界搜索、跨界融合、互联网+以及跨界营销;从内涵上,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展开研究,主要分为:跨界的动因、跨界研究的视角、跨界的方式以及跨界的效应;发展阶段大致划分为:2001—2007年为萌芽期,2008—2016年为爆发期,2016年至今为发展期3个阶段。

关键词:跨界创新;知识图谱;CiteSpace;发展趋势;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C 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21)06-0636-06

Research Hotspot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Cross-border Innovation in China

——Based on CiteSpace Visual Analysis

ZHANG Ning,YANG Kun

(School of Management,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hanghai 20162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484 research papers on cross-border innovation published in CNKI database from 2001 to 2021,CitesspaceV was used to analyze them,and keywords co-clustering and time zone view were drawn,so as to reveal domestic cross-border innovation,research hotspots and evolution process,and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domestic cross-border innov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ot spots of cross-border innovation in China are cross-border,cross-border merger and acquisition,cross-border search,cross-border fusion,Internet+and cross-border marketi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notation,domestic scholars carry out research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motivation of cross-border research,the perspective of cross-border research,the way of cross-border research and the effect of cross-border research;The development stage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the germination stage from 2001 to 2007,the outbreak stage from 2008 to 2016,and the development stage from 2016 to now.

Key words:crossover innovation;knowledge graph;CiteSpace;the development trend;visualized analysis

十九屆五中全会要求将创新的核心地位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把创新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引擎”,引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现代化。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信息技术不断涌现,为了更好发挥互联网企业新技术和资金优势,增强传统实体企业创新能力,实现企业的跨界发展,许多企业选择跨界进行创新[1]。也有学者从价值共创共享的视角,构建具有跨界创新风险和协同合作创新效应的跨界协同合作创新利益分配模型,对于跨界创新的收益分配进行了分析[2]。还有学者从整合式创新的角度通过案例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了跨界整合式颠覆性创新的概念,揭示了跨界整合式颠覆性创新的低端侵蚀机理、在位者创新窘境以及整体价值涌现机理,并提出了跨界整合式颠覆性创新机会识别标准[3]。也有从跨界协同参与者中存在的社会网络、知识网络、价值网络之间互动产生的协同对跨界创新的运营机理进行分析的学者[4]。文中运用文献计量法对国内跨界创新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利用CiteSpaceV软件进行分析,对跨界创新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为未来展开相关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1 研究基础

1.1 数据来源研究所选取的文献数据均来自中国知网(CNKI),通过对“跨界创新”主题进行搜索,得出4 587条结果,通过对文献类型和学科进行进一步的筛选,选取了关联性强的硕博论文以及核心期刊的文献进行分析。虽然对于跨界创新的研究还比较少,但学术界对于跨界问题的探讨已有许多成果,因此文中选取2001年作为初始年份,时间跨度为2001—2021年,检索出截至2021年2月23日的所有研究论文,共计484篇研究论文,将文献数据导出Refwoeks格式,利用CiteSpaceV对其进行研究讨论。

1.2 研究工具文中所应用的工具为陈超美教授团队研发的CiteSpaceV5.7.R3软件。CiteSpace是基于科学计量学和数据可视化发展起来的一款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它能将科学知识的发展规律、结构及分布情况采用可视化的手段呈现出来,也被称为“科学知识图谱”,能直观地识别经典基础文献、学科发展脉络和发展演化路径。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国内跨界创新研究热点及演化趋势分析

2.1.1 关键词共现研究研究热点是特定学术领域学者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该领域在某一时期主要探讨问题体现。关键词可看作为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被当作是某领域的热点问题。因此,文中利用CiteSpaceV软件对于关键词进行关键词共现的相关分析,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研究样本中一共包含了276个节点,478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2 6,关键词的聚类为7个类别。聚类类别分别为:“跨界搜索”“模式”“跨界”“前瞻性跨界搜索”“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和“跨界并购”7个类别,关键词除了“跨界”之外,还包括:“创新绩效”“互联网+”“动态能力 ”“跨界并购”“跨界营销”“价值创造”等。

2.1.2 时区可视化研究为了从时间维度来看跨界创新的发展趋势,文中利用CiteSpaceV软件中的时区视图对其进行相关分析,运行如图2所示。时区视图能够根据时间先后将文献的更新以及文献之间的关系清晰的在二维坐标中表示。时区图中,节点大小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节点所处的年份表示该关键词首次出现的时间,节点间的连线表示不同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一篇文章中,在不同时间的传承关系。

从图2中可知,国内跨界创新的发展演化过程,大概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是2001—2007年为萌芽期,该阶段对于跨界搜寻、跨界融合、跨界行为和企业创新绩效的关注度比较高。第2阶段是2008—2016年为爆发期,该阶段主要涉及跨界搜索、商业模式创新、创新绩效、跨界、合作路径以及互联网+等方面,涉及的内容更加的广泛,内容之间的联系较紧密,其中跨界搜索、创新绩效、跨界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关注度最高。第3阶段是2016年至今为发展期,这一阶段学者们主要关注跨界并购方面,同时对于产业边界、价值共创、跨界营销、并购绩效、并购动因、跨界团队、企业跨界联盟等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跨界创新是企业为了迎合互联网经济的时代发展、提高创新水平的重要创新战略[5]。由于跨界创新的不断发展,从内涵上来看,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其展开了研究,主要包括:跨界的动因、跨界研究的视角、跨界的方式以及跨界的效应。

1)跨界的动因。目前关于跨界动因的研究视角主要包括: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观和资源依赖理论。从交易成本理论出发,交易成本是决定企业效率高低的关键,效率最大化决定生产规模即边界,企业是否应该进一步扩张取决于企业边界是否能产生效率。组织边界管理是为了确定特定交易应该由市场还是组织来完成,进而减少边界冗余,降低成本,提高组织运行效率。从资源基础观出发,异质性的资源和能力决定了组织竞争力的差异,组织为了获取竞争优势而在市场中寻找异质性资源,使得组织能力价值最大化从而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为了有效利用内部资源,组织需要作出边界选择以使其内部资源和环境中的机会匹配,并进而通过边界的动态变化以利用组织中不断演化的资源和能力。从资源依赖理论出发,组织在与外部主体发生交易的过程中,往往相互依赖,而这种相互依赖关系是一种潜在的权力来源,往往需要通过对外部战略性关系的管理来减少不确定性,因而边界决策需要确定组织应在何种领域施加权力[6]。2)跨界的视角。目前学者们关于跨界研究的视角可以分为4个角度: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以及跨组织边界。张庆普[7]认为,跨区域或跨境创新的本质是企业组织边界在宏观地域层面的扩张,属于跨界扩张式创新;温雯和杨庆[8]从技术、平台与文化的角度研究了突破手工艺、艺术、设计、电子等门类边界的创客运动,该视角下认为的跨界创新是指企业业务种类的多元化,属于跨界多元化创新。汤临佳和范彦成[9]从跨行业视角出发,主要强调组织在与不同行业企业开展跨界合作活动,从而达到跨界创新的目的。张青[4]从跨组织边界的角度分析跨界协同创新参与者中存在的社会网络、知识网络、价值网络之间互动产生的协同对跨界协同创新的运营机理。

3)跨界的方式。目前关于跨界的方式主要可以分为4类:跨界合作、跨界营销、跨界搜索和跨界并购。奉小斌[9]认为,研发团队的跨界行为对于团队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其中任务的复杂性起到了调节作用。而袁庆宏[10]认为,研发团队的跨界合作是一把“双刃剑”,并构建了研发团队跨界活动影响团队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黄嘉诗[11]基于访谈研究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跨界营销的行为结构,并从共创体验视角构建了模型。张文红[12]通过分析服务中介机构的作用对于制造业如何获得服务创新知识进行了分析,由于服务创新跨界搜索的范围比技术创新大,因此企业的搜索活动依赖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服务中介所提供的异质性知识。刘好丹[13]从跨界并购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海润影视借壳申科股份案例进行回顾,分析了传统行业上市公司与高速发展的影视公司之间的跨界影视并购动因及效果,为跨界影视并购提供经验借鉴。4)跨界的效应。罗珉[14]从价值创造的视角分析了跨界所影響的商业模式创新,认为互联网颠覆了以往的商业模式,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追逐的是连接红利,商业逻辑为社群逻辑。李文莲[15]认为“大数据”是驱动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并提出了数据驱动跨界模式。许晖[16]则是对于品牌生态圈的成长路径及其机理进行研究,通过案例分析为跨界创新生态提供依据。张骁[6]通过案例分析构建了组织跨界颠覆的理论模型,认为组织跨界颠覆。

主要分为3个阶段:知识内化阶段、组织边界跨越阶段和颠覆阶段。罗仲伟[17]等认跨界可以产生颠覆式创新和价值创造,并基于动态能力、技术范式和创新战略行为之间的半交互影响构建了理论框架,通过案例分析认为通过跨界合作实施的“整合”和“迭代”的微创新战略是微信成功的关键。何卫华[18]认为,所谓“跨界”是指跨越原来区域划分或产业分类意义上的界限,实现资源的共享,产业跨界融合是指产业之间围绕目标客户群体,寻求合作双方共通点,实现资源优势的效用与利润最大化,进而实现产业间协同效应和相互作用。章长城等[19]认为信息技术发展为跨界创新提供了机会,跨界创新通过连接原领域价值点与新领域价值点而产生新价值,不同产业背景的组织跨界,最看重的莫过于由此产生的创新价值,跨界形成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以知识为核心的资源交换,更在于跨界产生的潜在资源隐性创新功用以及与新领域(界)融合带来的“连接红利”。刘嘉慧[20]认为,跨界是指不同价值主张渗透与融合进而产生新价值主张的过程,研究突出了跨界深度融合异质性要素并创造新价值以满足顾客需求的特点,根据跨界内涵将数字经济环境下的跨界现象分为主体多价值主张相互影响、双主体双价值主张单向影响、单主体多价值主张融合3大类。

3 结语

运用CiteSpaceV软件,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于2001—2021年发表在中国知网(CNKI)的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主要从目前发表的论文数量、作者和研究机构、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于国内跨界创新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梳理出国内跨界创新研究的发展脉络。

1)从研究内容方面来看,国内跨界创新研究的热点对于跨界搜索、跨界并购、跨界融合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的研究比较的丰富,从内涵上划分可以分为:跨界的动因、跨界研究的视角、跨界的方式以及跨界的效应。

2)从研究机构和作者的分布情况来看,机构和作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弱,尚未形成强有力的合作網络,但是机构之间的密度比作者之间的密度要高许多,说明机构对于跨界创新的关注度更高。

3)从研究的发展阶段来看,目前国内跨界创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1—2007年为萌芽期、2008—2016年为爆发期、2016年至今为发展期,通过归纳整理,如图3。

随着时代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跨界的思维已经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各个角落,跨界已经成为企业未来发展重要思维,我国跨界创新领域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随着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对于跨界创新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但现有的研究成果大都是以案例分析为主,尚未形成成熟的研究框架,在未来的发展中可能会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跨界创新实现价值共创。由于跨界在一定程度上是以消费者的体验为主的,因此价值链的结构可能会重组,由于消费者的角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消费者不仅是只存在需求端,对于产品的生产、设计等阶段也有一定的影响,扮演着企业价值共创的角色之一。

2)建立跨界创新生态。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跨界边界的模糊性,对于企业来说竞争对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观点认为的竞争对手可能不如“跨界者”造成的威胁大,因此企业需要通过跨界合作建立跨界创新生态与具有互补性资源的跨界合作伙伴实现共生来应对新的挑战。

3)研究方法多元化。目前来看,针对跨界创新的研究多采用的是案例分析和少量的实证研究,研究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单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定量或定性+定量的分析对跨界创新问题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 刘思阅,高长元,王京.基于共生理论的跨界联盟创新资源转移模型研究[J].科技与管理,2020,22(02):65-74.

[2]刘辉,沈焱,李仕明,等.跨界协同创新收益分配[J].系统管理学报,2020,29(02):318-325.

[3]张庆普,周洋,王晨筱,等.跨界整合式颠覆性创新内在机理与机会识别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8,30(06):93-105.

[4]张青.跨界协同创新运营机理及其案例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3,25(06):114-126.

[5]张影.跨界创新联盟资源整合机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6]张骁,吴琴,余欣.互联网时代企业跨界颠覆式创新的逻辑[J].中国工业经济,2019(03):156-174.

[7]温雯,杨庆.创客运动与手工艺跨界创新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06):21-27.

[8]汤临佳,范彦成.面向异质行业领先企业的跨行业合作创新研究——来自西子联合的案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12):86-92.

[9]奉小斌.研发团队跨界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任务复杂性的调节作用[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2,24(03):56-65.

[10]袁庆宏,张华磊,王震,等.研发团队跨界活动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双刃剑”效应——团队反思的中介作用和授权领导的调节作用[J].南开管理评论,2015,18(03):13-23.

[11]黄嘉涛.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跨界营销对价值创造的影响[J].管理学报,2017,14(07):1052-1061.

[12]张文红,张骁,翁智明.制造企业如何获得服务创新的知识?——服务中介机构的作用[J].管理世界,2010(10):122-134.

[13]刘好丹.跨界影视并购动因及效果分析——以海润影视借壳申科股份为例[J].财会通讯,2016,(01):5-7.

[14]罗珉,李亮宇.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01):95-107.

[15]李文莲,夏健明.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3(05):83-95.

[16]许晖,邓伟升,冯永春,等.品牌生态圈成长路径及其机理研究——云南白药1999—2015年纵向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7(06):122-140+188.

[17]罗仲伟,任国良,焦豪,等.动态能力、技术范式转变与创新战略——基于腾讯微信“整合”与“迭代”微创新的纵向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14(08):152-168.

[18]何卫华,熊正德.数字创意产业的跨界融合:内外动因与作用机制[J].湖南社会科学,2019(06):95-102.

[19]章长城,任浩.企业跨界创新——概念、特征与关键成功因素[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21):154-160.

[20]刘嘉慧,高山行.数字经济环境下企业跨界内涵:价值主张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01):63-70.

(责任编辑:王 强)

收稿日期:2021-03-18

基金项目:2019年度上海市社科规划课题(2019EG2017)

作者简介:张宁(1996—),女,安徽亳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创新管理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发展趋势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