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台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21-12-06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21期
关键词:灵台县高素质培育

章 彦

(甘肃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灵台县分校,甘肃 灵台 74440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没有乡村人才的振兴,乡村振兴就缺乏支撑。要着眼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近年来,灵台县在高素质农民培育中进行了探索,并形成了有效的培育方法和模式。

1 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高素质农民培育,解决的是“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地”的问题。为做好培育工作,灵台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农业农村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每期培训班开班式上,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参与指导培训工作,上好“行政主管第一课”,向农民讲解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内容,讲解惠农政策、产业扶贫政策和农业前景,统一群众思想,提高培训认识。通过项目实施,农民生产观念逐渐转变,现代农业从业技能和产品营销能力普遍提高,为县域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和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涌现出了一大批高素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

2 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制定方案

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各培训机构参照农业农村部和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培训规范,根据高素质农民从业特点及能力素质要求,坚持“分产业、按岗位”的原则,在全面贯彻省市县实施方案要求的基础上,全方位开展调查摸底,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论证高素质农民培育重点,确定以牛、果、菜3大主导产业为主要培训内容的培训思路,对有一定产业规模,创办或加入合作社的优秀带头人、家庭农场主、专业大户和农业企业负责人进行摸底登记,逐级筛选,建立了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库”,并制定简单明了、操作性强的培育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为培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3 强化基础建设,确保培育顺利开展

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要求,建立了开放共享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师资库”和“教材库”,健全了班级管理制度,确保了培训工作顺畅有序。一是严格选聘授课教师,建立“师资库”。在现有师资的基础上,对已在库的教师进行更新审核,并根据培训岗位,从科研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农村致富能人、“田秀才”和“土专家”中遴选和聘请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具有一定资质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培训教师、专家,特别是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作为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师资,承担岗位培训工作,充实优化了“师资库”,保证了培训的师资力量。二是严格筛选培训教材,建立“教材库”。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岗位培训需求,在全国教材库中选购通俗易懂、针对性强的培训教材。同时,各培训机构结合培训需求有针对性的自编教材,免费发放给参训学员,满足学习需要。三是组建班委会。每期培训班都由培训机构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任班主任,并组建班委会,班委会成员由培训机构老师和培训班学员共同组成,制定班委会制度,由班委会负责培训期间的组织管理及后勤服务,确保了整个培训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4 严格过程管理,保障培育成效

各培育机构在培训过程中,严格按照中央农广校培训规范、省上实施方案及县上产业实际制定培训计划,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进行相关政策宣传,让学员明明白白参加培训,实实在在学到技术。每期培训班统一建立学员信息库和档案资料,上传到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平台,确保了培训学员信息资料完整。培训期间,农业农村局领导现场督查指导,外出参观学习,各培育机构都为参训学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队,确保了培训过程中学员的安全。在培训前,以“方便农民、服务农民”为宗旨,为每个学员免费发放一个内装培训教材、教学计划、课程表、学员须知及学习用品的资料袋,方便学员学习;在培训中,准备茶水,安排用餐,提供住宿,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安排生产实践,建立学员微信学习交流群,随时为学员答疑解惑,开展全方位服务;培训结束后,及时组织专兼职老师分乡(镇)、按产业开展“一对多”的跟踪指导工作,及时为学员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和产品销售问题,真正做到了“扶上马,送一程”。

5 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育质量

5.1 坚持“一个主线”

灵台县在高素质农民培育中始终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这一主线,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开展培育工作。通过不同阶段的培训,全面提高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技能和理论水平,有力助推了主导产业的发展,为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5.2 注重“两个结合”

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中,灵台县注重结合县域优势主导产业实际和学员需求,指导培育机构突出牛、果、菜主导产业重点开展培育,使受训学员掌握应知的基本知识和应会的操作技能。在开设专业课程的同时,根据实际开设了公共基础课程,强化了培训的针对性。

5.3 强调“三个精准”

高素质农民培育是人才培育工程,灵台县始终坚持培育需求精准,培育对象精准,培育产业精准这三个原则。一是培育对象必须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18~60周岁,且有一定规模产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二是以参训学员的培训需求为出发点,农民需要什么培训什么,农民爱听什么讲授什么,本着为学员“量身定做”的原则去培育。三是立足于主导产业,学员的确定由培育机构组织人员深入村社摸底调查,调查产业规模,征求参训意见,逐人筛选,立足全县产业发展现状精选培育专业,围绕产业实际和农民需求,精心设置培训课程。

5.4 突出“四个模块”

根据高素质农民培育要求,严格按照课堂教学、基地实践、参观学习、后续跟踪等环节分步骤开展培育。一是课堂教学。培训按照参训对象性质集中办班,开设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能力拓展课。坚持“培训内容、农时季节、农民学习时间、学习实践相结合”原则,灵活组织,让学员在生产中学习,促进个人产业发展。二是基地实践。采取集中组织、入户指导等方式实施。根据生产实际组织教师深入实训基地、生产一线,操作演示,指导生产,增强学员动手能力,帮助学员解决实际问题,开阔视野,有效地提升了培训效果。三是参观学习。在培训过程中非常重视参观考察环节,针对培育对象,精选了参观学习的地点和对象。主要以省内外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主,学习了解外地生产模式、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开阔学员视野,激发学员热情,增强学员创业致富的信心,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四是后续跟踪服务。为巩固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果,培育机构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建立学员微信交流群,方便学员平时的经验交流和借鉴学习。继理论培训和实训之后,结合农时季节,培训机构组织专兼职教师赴各乡(镇)对学员开展包抓帮扶、跟踪回访服务,现场解决学员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了解学员对以后产业发展的想法、打算,并征求更好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意见建议,保证了培育工作的完整性。

5.5 着力“五个结合”

一是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二是采取农闲与时令季节相结合;三是请进来教与走出去学相结合;四是科技人员面授与“土专家”“田秀才”指导相结合;五是学员到产业园实训和到省内外典型农业企业现场观摩交流相结合。

5.6 实现“一个提升”

通过培育使农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开展技能培训的同时,辅助开展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营管理知识等公共基础课程,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种养殖技术,而且提升了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和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灵台县高素质培育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甘肃省灵台县第二中学师生优秀书画作品选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灵台县全面提升城乡绿化水平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
培养造就高素质咨询工程师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