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三变”探索
——以金塔县中东镇“三变”改革为例

2021-12-06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三变中东试点

宋 强

(中共金塔县委党校,甘肃 金塔 735300)

近年来,金塔县中东镇把“三变”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总抓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新引擎”、农村改革的“重头戏”,先行在2个村开展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延伸。到2020年底,中东镇共入股土地621.333 hm2,整合各类入股资金281.1万元,参与合作社(企业)6家,参股群众427户,其中贫困户49户。有力推动了中东镇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和品牌效应提升,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1 采取的主要措施

1.1 强化组织领导,实现“三变”改革良好开局

按照“政府为主导、政策为引领、资源为保障、典型为带动”的思路,有序推进中东镇试点村“三变”改革。制定符合各试点村实际的实施方案,建立领导小组统筹谋划、相关站所各司其职、试点村组推进实施的工作机制,由分管领导、包村领导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包抓指导试点村工作,建立常态化督查制度,为“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开展夯实了组织基础。

1.2 抓好清产核资,打牢“三变”改革工作基础

集中对各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进行全面清理,准确界定“三资”权属关系,建立健全管理台账,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资产,为全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奠定了基础。目前已完成了中东镇10个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和7个村的“三资”清理工作,共完成身份界定3 375户10 523人,清理资金183.3万元、资源0.505万hm2、资产1 769.05万元。

1.3 探索“四种模式”,提升“三变”改革试点成效

以合作社(企业)运行状况、农户接受程度为前提,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风险可控、保障权益”的原则,因村施策,积极探索了4种“三变+”改革模式。官营沟村的“三变+农业机械化”模式,以恒威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合作社以修建的场地、车库、原有的铲车以及项目运行投入资金等折价入股,村集体用扶持集体经济的100万元补助资金购置的14台(件)大型农机具入股合作社,17户农户自筹45万元购置4台(件)农机具折价入股。官营沟村的“三变+设施农业”模式,以汉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合作社以搭建的钢架拱棚及种植、管理等折价入股,把村集体现有的资产、设施设备及上级补助等核算入股,农户把自家土地的经营权出让入股。官营沟村的“三变+土地流转”模式,以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合作社以投入的资金入股,村集体以现有土地和设施设备等核算入股,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出让入股分红。营田地村的“三变+戈壁农业+乡村旅游”模式,动员中东镇24户农户将市级专项到户资金共24万元入股合作社,每户获得固定分红800元/年,每年共分红1.92万元;合作社在设施农业产业园区种植葡萄、山楂、无花果等适合采摘的水果,吸引周边游客前来采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同时,合作社常年固定用工20余人,人均工资约1 500元/月,年增加收入24万元以上。

1.4 强化风险防控,保障“三变”改革公平公正

通过召开入股群众、村集体、合作社(企业)三方会议,充分讨论、协商股权设置、折资量化、股比分配等具体合作事宜,引导村集体、农民和合作社(企业)依法签订入股合同或协议,同时聘请专业律师作为法律顾问,保证入股合同或协议内容规范、要素完备,确保了“三变”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参与入股农户和村集体与合作社(企业)的入股协议已全部签订完毕,股权证已发放到位。

2 “三变”改革试点取得的成效

2.1 农村农业资源得以整合,突破了特色产业发展瓶颈

各村的生产条件不同,产业设施设备不同,特色产业发展不同,资金来源不同,试点过程中农村“三变”改革的创新使得农村的资源得以整合,长期闲置的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从而激发了农村依靠自身发展的动力,使得农村“三变”改革成绩凸显,进一步提高了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同时,破解了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等阻碍农村产业发展的瓶颈,整合了资源,增加了农民收入,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2.2 创新“三变+”模式,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在“三变”改革试点中,各村依托自身优势,有效发挥自身优势,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等,凸显了合力。结合“三变”改革,农户就近就地务工,并享受分红等,有效提高了家庭收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务工,使得农村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调动了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2.3 农村经济发展基础得以巩固

“三变”改革过程中,农户的土地经营权、村集体的闲置资源和企业的资金等都入股到了承接的主体中,从而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同时也使得大量的资金参与“三变”改革,农户也参与到生产经营活动中,使得农业产业化和特色产业得以有效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基础也得以巩固。

3 “三变”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群众思想基础不牢固

虽然通过多种渠道对“三变”改革工作进行了宣传,但部分群众对“三变”改革工作的认识不够,对“三变”改革的前景心存顾虑,担心自家土地资源入股得不到分红,担心资金入股后有去无回,因此参与改革的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

3.2 改革进展不平衡

在对可变资产的资源进行确权的过程中,中东镇土地使用权确权工作已基本完成,但个别村确权颁证工作尚未完成,到目前还有102户因土地权属不清或有纠纷争议而未完成确权颁证,影响了中东镇“三变”改革工作进度。

3.3 政策措施不过硬

个别试点村还存在农村资源资金折股量化、农村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农村产权流转、风险防控、财政支农项目资金入股量化折股操作办法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不完善的情况,村集体收益未向集体成员分红,“三变”改革成效未惠及到家家户户。

3.4 风险防范办法不多

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大,受气候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参加农村“三变”改革的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农业经营主体的收益很难保证,使得股东利益无法得到保障,“三变”经营实体实施以短养长,解决入股农户短期回报愿望强烈与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间矛盾的办法不多。

3.5 承接主体带动力不强

中东镇经济水平不高,农户增收渠道少,现有企业规模不大,缺乏资金和相应的技术支持,融资能力有限,导致现有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企业的承接带动能力不强。

4 对策

4.1 继续强化宣传引导工作

“三变”改革取得实效,与农户的思想认同密不可分,应采取农村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提高宣传引导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农户的知晓率和认同度,为“三变”改革打好基础,可继续通过拍摄专题片介绍改革试点村的成功经验等,调动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为下一步“三变”改革在中东镇全面铺开奠定思想基础和舆论基础。

4.2 及时攻克改革中遇到的难题

制定符合实际的各类制度,向上争取政策支持,积极深入一线,对于出现的难题采取多方配合的方式加以攻克,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注重引进规模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合理有效的使用财政扶持资金,同时撬动各类社会资本入股参与改革,在用好县财政配套资金和社会融资的基础上,用活“三变”配套补助资金,切实为中东镇农村“三变”改革工作添砖加瓦。

4.3 加强各类风险防范

一是防范生产经营风险。瞄准市场需求,发展国家支持的种养殖业产业;依托实力较强的经营主体推进改革,有效降低生产经营风险,从而保障农民的股份利益。二是防范资金安全风险。建立资金安全防控机制,防止财政专项资金滥用、入股、挪用,可采取第三方监管资金的办法,保证资产安全。三是防范权益缺失风险。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强化法律服务,严格股权管理,指导合同签订,监督合同履行,维护农户、村集体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可以设立风险准备金,用于农业产业风险补偿、“两权”抵押风险准备等,防范“三变”改革潜在风险。

4.4 善于总结和借鉴成功经验

在“三变”改革试点过程中,要不断的总结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使“三变”改革少走弯路,深入推进。可以多学习了解其他省市的好经验和好做法,通过认真研判加以借鉴。按照“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建一批”的思路,争取政策上的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参与“三变”改革。各村应在总结试点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制定“三变”改革方案,力促“三变”改革不断深入开展。

猜你喜欢

三变中东试点
贵州黄平县:“三变”改革激发产业活力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
中东三季度硫磺合同继续走低
联防联控严防中东呼吸综合征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
国家级医改试点医院举步维艰
山推800万元装载机大单落定中东市场
聂中东艺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