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视域下的甘肃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探讨

2021-12-06白云晖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21期
关键词:区块农产品信息化

白云晖

(甘肃省农业信息中心,甘肃 兰州 730030)

区块链技术契合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内在需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等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区块链技术的赋能,将推动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度变革。对农业农村信息化而言,利用信息技术扩大信息化基础设施覆盖面,提升农业农村大数据决策力,推进数字乡村治理服务效能,提高“甘味”农产品知晓率,发展智慧农业,引领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翻天覆地的变革。进入新时代,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赋能区块链技术,以信息化推动甘肃省农业农村信息化,继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1 现状分析

近年来,甘肃农业农村信息化在保持稳定中力求发展,在有序推动常规性工作中探索创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创造了良好的局面。据走访调研得知,主要成效表现分为以下几方面。

1.1 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据统计,在甘肃省56个县、60个信息采集点、8个农产品批发市场、5个省级监管机构配置了信息采集设备。利用物联网技术、远程视频监控等对大棚温湿度进行控制,自动放风、浇水、施肥、二氧化碳发生、自动卷帘及自动喂养等技术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

1.2 数字化技术应用方面

重点围绕“牛、羊、菜、果、薯、药”6大产业,以苹果、马铃薯、蔬菜、猪肉等重点农产品为研究方向,通过数字化手段,利用信息系统汇总、分析、研判价格指数,初步形成了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机制,为价格研判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同时,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蔬菜、小麦等农业生产管理,畜牧饲养精确管理等自动监测与智能化控制系统。

1.3 电子商务发展方面

甘肃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经济效益突出,社会效益良好,以陇南农产品电子商务为引领的电商模式为经济社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4 农业新媒体宣传方面

“甘肃农业信息网”“12316三农信息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顺应信息时代发展潮流,在农业政策宣传、咨询,农业、畜牧业技术推广以及农民、农村舆情动态方面发挥了很好的正向引导作用。据统计,“甘肃农业信息网”累计发布各类信息155.2万条,在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增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2316三农信息服务平台”累计解答农民各类咨询300多万例,日咨询量1 300多个,制作电视节目近310期,播出广播直播节目8 000余期,网站、微博、微信上传发布信息10万余条,发布各类农产品供求信息20多万条,组织专家出现场超过1 000次,现场培训农民50多万人(次)。“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在农业农村舆情动态掌握方面发挥了精准、及时的作用,为服务“三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研判和舆论引导作用。

2 机遇挑战

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账本、非对称加密等特点,区块链机制的全程留痕、不可篡改、随时溯源等功能,可以看作一种由技术约束的智能合约和数据共享机制。区块链技术契合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内在需求,区块链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推动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度变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应用和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工作。《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以及中共甘肃省委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均对农业农村信息化提出了战略部署和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但是甘肃农业农村信息化还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比如,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技术应用范围较小,农产品供给端和需求端信息不对称、数字化水平总体滞后,农业信息化复合型人才不足,农业农村信息化技术培训较少等。需加强“三农”数据在甘肃省农业农村领域的共建共享,使信息技术尤其是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与农业农村信息化有机融合。

3 发展趋势

面对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甘肃农业农村信息化立足农业农村,融入乡村振兴,让区块链、信息化理念在农业农村信息化各项举措中凸显,信息化技术在农业全产业链中贯穿始终,信息化手段在农产品市场链中延伸拓展,以区块链视域下的信息化推动农业市场化、带动标准化、提升品牌化,让“三农”搭上信息化快车,享受信息化带来的红利。

3.1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利用区块链技术,推动农产品产销顺畅衔接,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等信息技术应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基建”领域,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推进农村宽带网络升级改造,不断提升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能力,使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农民数量大幅增加。加强互联网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可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帮助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

3.2 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方面

结合甘肃农业农村发展特点与重点工作,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资源应用和产业发展,建设全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瞄准壮大提升“牛、羊、菜、果、薯、药”6大主导产业,建立集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消费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数据分析服务模型。开展数据资源普查,摸清底数,梳理在用的信息系统、工作中形成的业务数据,明确数据量、数据更新周期、数据格式标准、数据保密公开性等问题。在“三农”政策文件,农技推广人员、管理人员、经营主体之间信息实时共享,数据交换追溯,以避免信息闲置、重复等现象发生,达到精准匹配。在不同地域分部门之间、同一地域中不同行政部门之间的“准入式”区块链机制,深化部门内部的纵向和横向交流与合作,建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内外连贯的甘肃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提高大数据分析预测能力。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保障,有关单位、企业、个人重要信息可采用私有链技术,将权限写入智能合约,任何操作必须征得所有参与方的共识,规避通过公开互联网传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问题。进行数据共享时,将现有信息和数据进行聚类、清洗和规范化处理,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进行数据的共享和使用,切实保障信息安全可靠。

3.3 数字乡村治理服务方面

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地域特征,借助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工程,打造本地区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特色,鼓励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研究数字化发展、治理、服务模式,推出一批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典型。以“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为契机,加快组建县级产业化运营主体,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优势,推动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产业产销协会、龙头企业等多元力量,强化分析师队伍建设,形成开放、多元、共享、互促的全产业链信息监测预警工作格局。注意平衡“技术治理”和“人为治理”之间的关系,应在明确乡村治理的具体目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方式和边界等前提下,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由各参与主体共同协商探讨智能合同的具体条款和架构,借助区块链机制提高乡村治理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3.4 “甘味”农产品宣传推广方面

借助新媒体手段,以“牛、羊、菜、果、薯、药”6大甘肃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继续做优做强甘肃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围绕甘肃省特色产业,聚焦重要农产品品种,开展全产业链大数据应用试点,建立覆盖全产业链条的数据采集体系和供应链体系,打通产业链各环节核心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继续推广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各农业主体可以通过节点安全可靠地共享与分布式账本中所有区块具有同等价值的完整区块链副本,从而实现不同农产品、不同地域和农产品市场的农业数据信息共享。积极主动延伸、拓展甘肃省农产品市场渠道,让“甘味”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

3.5 智慧农业发展方面

农业农村领域各主体通过节点共享不同区块的农产品信息、管理信息、政策信息等,从而使产品链、技术链、产业链形成有机衔接,促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推动创新协作和智慧农业发展。结合甘肃区域优势,在智慧种业方面引领示范,通过区块链技术推动种子品种、质量和市场主体可追溯。完善农情、灾情、病虫情和土壤墒情以及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信息化监测管理手段,有序发展智慧种植业。通过环境感知、精准上料、粪污处理等数字化设备,实现牛、羊等畜产品屠宰、交易、流通等环节信息共享、互联互通,让智慧畜牧业快速发展。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和水产养殖方面推广应用,发展智慧农机和智慧水产养殖。

猜你喜欢

区块农产品信息化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农产品争奇斗艳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