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素质洋葱模型”的农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探索

2021-12-06李明达窦宗信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21期
关键词:洋葱素质院校

李明达,窦宗信,郭 洁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创业能力,既是高等职业院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学生就业力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农业高等职业院校主动适应新形势发展需求,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时代责任。尽管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效,但不可否认,当前高职院校特别是农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在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机制、培养模式、培养质量上还难以适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和乡村振兴需求。所以,探索构建农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模式,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提供一种全新的培养理念和规范系统的实践途径,为社会输送一大批熟悉农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农业技术人才,仍然是当前农业高职院校亟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1 “素质洋葱模型”视角下创新创业素质的内涵

对创新型人才素质的探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美国《创新杂志》从工业创新的角度提出:“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1]。因此,在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培养中,创新素质及其创新潜能的开发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创业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之上。美国学者R.博亚特兹提出的“素质洋葱模型”完全解释了创新素质的逻辑关系,他将人的动机和个性、态度、自我形象与价值观、技能和知识等创新素质由内到外划分为像洋葱一样一层包裹一层的结构[2]。其中,裸露在表层的部分为通过针对性的培训获取的知识和技能,属于容易被测量和观察,但不能完全区分创新创业能力的表象素质,而表皮内层部分的动机、个性、态度、价值观、自我形象等,属于不容易被观察或测量,但能够区分创新创业能力高低,并需要通过外界的长期影响而得到逐步改变的潜在素质,处于模型最核心的位置为动机。每一素质层次相互联系、相互依托,构成一个复杂的整体,共同对人们的潜能发挥作用。

在素质洋葱模型的结构要素中可以看出,处于洋葱内层的潜在素质依次是外层表象素质的基础,决定并支撑着外层的表象素质,内层潜在素质的数量、质量对外层表象素质的获得和发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要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必须在表象素质的培养过程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强化潜在素质的锻炼与塑造。

2 洋葱模型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理念相对滞后

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念不能适应新时代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3],长期以来形成的“技能之上”的人才培养观未能完全突破,“重表象素质培养、轻潜在素质塑造”的教学理念仍占主导地位,部分老师对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甚至排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渗透,倾向于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只是零星体现于个别老师的课堂说教、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和竞赛中,表象素质与潜在素质融通培养的理念没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落地生根。

2.2 教育体系尚不完善

部分高职院校尽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中,探索和实践了一些方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未能完全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形成多部门协同、跨专业融合、多主体参与的系统培养体系,缺乏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渗透、有机衔接、同步生长的培养机制,未能构建起课上与课下贯通、理论与实践融合以及教、科、研、创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呈现部门单打独斗、相互脱节,教育活动呈现单一化、凌乱化、碎片化的现状,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大打折扣。

2.3 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个人素质、教育理念、知识积累、教育方法以及创业管理经验的要求更高[4]。但当前高职院校中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化的专职教师,承担创新创业教学的师资基本上都是专业教师经过简单的培训就上岗授课,没有经过系统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沉淀和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水平不高,实践指导性不强,直接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2.4 课程教学缺乏特色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中,无论是课上教学选用的统编教材,还是课下组织的专题培训,基本都存在理论知识过多、通用性较强,企业创建与运行等指导内容所占比重较大的特点,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开发与培养不够、实操性不强、个性化需求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专业设置及其毕业生服务的行业企业有所不同,创新创业教育的侧重点和针对性不同。所以结合社会需求,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具有行业针对性的创新创业课程和个性化的特色教材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3.1 树立内外结合融通培养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要根据新时代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破解“技能之上”人才培养观,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引入美国学者R.博亚特兹提出的“素质洋葱模型”理论,将“洋葱外表”的知识与技能等表象素质和“洋葱内核”的特质、动机等潜在素质“协同培养、同步生长”的教育理念渗透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强化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构建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培养的多维空间和多元体系,挖掘学生动机、个性、态度、价值观与职业人格的潜质,从根本上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3.2 构建部门协同多方联动的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要根据洋葱模型各核心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和相关性,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素质培养的内在需要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学院质量提升重点内容,列入院系“一把手”工程,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机制调整、制度建设、师资配备、课程教学、实践平台、训练竞赛、考核评价等方面总体设计、整体布局,校企联动、部门协同,构建育训结合、专创融合、理实融通,教评衔接的教、科、研、创一体化创新创业“培养链”,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性和实效性。

3.3 打造多维互动专创融合的培养模式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背后是大学传统教育、科研与社会商机的主动对接[5]。按照“素质洋葱模型”理论内外素质的关联性,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是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创新创业素质能力培养是专业教育的拓展。高职院校要对接行业需要和社会需求,结合行业优势和专业特色,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建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互通、资源互补、内容互融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创融合、多维互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3.4 强化外引内训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师资团队的打造是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基础和保障。高职院校要通过外引(聘)内训等途径强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要面向社会引进(招聘)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成功人士专职开展在校生创新创业教育;二是在现有专业教师队伍中选拔能力素质较高的教师,有计划的安排专项培训,取得资格证书后上岗;三是邀请成功企业家、专家学者等进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并聘任为兼职创新创业导师;四是校企联合组建教学团队,打造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或教学名师,指导和带动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提升。

3.5 搭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要按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思路,加大实践训练平台的建设力度,为创新创业教育创造实践锻炼的环境,增强学生在真实环境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创业能力素质的提升。充分利用校内各专业实验室、模拟实训中心、创业素质拓展基地、众创空间等实践训练平台,结合专业课程实训教学、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等开展实践训练的同时,充分利用合作企业场地、技术、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校企联合共建校外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与孵化基地,为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培育孵化提供支持。

3.6 优化多元融合寓教于乐的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认知、理解和接受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6]。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和动力,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撑。高职院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将企业文化植入校园文化环境,强化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多途径、多层次开展专家讲座、企业宣讲、校友报告会、咨询指导、社会实践、特色活动、创业竞赛、成果展示、舆论宣传等校园文化活动,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多元化、开放式的校园文化氛围,寓教于活动之中,发挥校园文化对创新创业教育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猜你喜欢

洋葱素质院校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切洋葱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剥开心的洋葱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洋葱 编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