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景电灌区精细化管理效益

2021-12-06张鹏丽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1期
关键词:预制板劳务经济效益

张鹏丽

(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水资源利用中心,甘肃景泰730400)

精细化管理最早由日本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管理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接受,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其核心思想是“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在过程中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各个环节的落实。精细化管理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个细节上精益求精、追求最佳。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学理念,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对相关行业的不断发展带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工程建设施工中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而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近年来在工程建设施工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在实际项目中推广应用,结合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明确各个细节工作,使工程的各项施工计划顺利地开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际的管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1 精细化管理在混凝土预制板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1.1 转变管理方式,提高管理者素质

早期混凝土预制板的生产管理模式已经不符合当下的管理要求,必须采用新的管理方式,建立新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落实关键在人,为了加强领导,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混凝土预制板生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协调相关工作,并就混凝土预制板的生产过程精细化管理落实相关责任人。推行精细化管理方法,首先要向全体参与人员灌输精细化的思想,让相关人员转变意识,落实相关责任,积极尽职落实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前期由于混凝土板生产数量小,管理人员多为老职工,在新的管理任务下调整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调入近年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员。年轻人员均接受过学校专业化的教育,专业素质高并对管理有新思想,能够积极落实岗位责任,对精细化管理在混凝土预制板生产中的应用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1.2 建立全程参与、费用包干的劳务模式

新的劳务承包模式中,劳务贯穿混凝土预制板生产、发放全过程,提高相应劳务费用,将小型机械(如平板振捣器、手推小车)维修、易耗材料(如混凝土预制板养护用水管、自动喷头)费用、场地维修费用、生产所用钢模具维修费用及拌合设备的维修养护费用等所有费用实行包干管理,加入劳务费用中,并单列混凝土预制板成品发放费用,劳务结算量以实际发放量计量结算。新模式大大提高了劳务管理积极性,同时使场地、钢模具和设备的维修养护能及时跟进,提高了机械设备和钢模具的利用率,减少了设备故障,缓解了钢模具紧缺问题。劳务队全过程参与管理,特别是以发放量结算劳务费,提高了劳务对质量管理的积极性,混凝土预制板质量得到了提高,促使混凝土预制板生产到发放整个过程的损耗率大大降低,近年成品发放场内损耗率均低于0.4%。

2 效益估算

2.1 增产效益

灌区是景泰县、古浪县主要的粮、油、蔬菜生产基地,目前灌区以粮食生产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马铃薯、胡麻、油葵、瓜菜等。灌区的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灌区现代化改造上,灌区实施精细化管理以后,可以量化的效益主要是增产效益。灌区现代化改造后主要经济效益体现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根据国内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典型调查,对于中低产田,实施节水灌溉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可提高15%~20%,在现状产量较高的地区,实施节水灌溉后,水分生产率提高20%~30%。景电灌区灌溉面积为71 060 hm2,工程实施后,灌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

根据景电灌区当前的灌溉面积、种植结构、作物产量及工程实施后灌溉面积、种植结构、作物增产量计算工程农业增产效益,经估算,项目实施后经济效益为18 260万元。

2.2 环境社会效益

通过实施灌区渠道改建,提高了渠道的输水能力,从而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保证了双塔水库生态水量的顺利下泄。工程实施后,有利于协调社会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关系,改善灌区生态环境。

2.3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从国民经济评价主要指标来看,其经济内部收益率为6.62%,高于社会折现率6%;经济效益费用比(Is=6%)为1.056,大于1;经济净现值(Is=6%)为12 397万元,大于0。上述经济指标优越,说明经济效益显著。

3 环境影响评价

景电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方案,可以使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得到一定的提高,提高灌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灌区内生态环境改善起到积极作用,环境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灌区区域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地表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约束灌区经济长远发展的用水供需矛盾。二是促进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今后大面积的人工植树、种草将改变原脆弱的自然生态结构,促进现有人工绿洲的发展和保护,由此形成一个以人工绿洲为中心,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三是改善区域气候条件。大面积防护林体系建设,将会使灌区地温、气温、风速、干热风等气象要素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有利于区域人类居住条件的改善和作物生长。

4 社会影响评价

通过灌区现代化改造,在减少农业灌溉耗用水量的同时,合理配置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用水,既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灌区的生态环境,也为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规划实施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用水方式转变,推进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5 可持续性评价

景电灌区灌溉方式占主导地位,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94%,农业灌溉定额和工业用水万元产值耗水定额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较低。随着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和生态建设的需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显,急需通过实施现代化灌区改造,大力开展灌区高效节水,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从粗放用水向节约用水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局部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灌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6 结论

从国民经济评价主要指标来看,其经济内部收益率为6.62%,高于社会折现率6%;经济效益费用比(Is=6%)为1.056,大于1;经济净现值(Is=6%)为12 397万元,大于0。上述经济指标优越,说明经济效益显著。

项目实施后,通过精细化管理,骨干渠道的输水能力显著提高,使灌溉用水量下降,从而减少地下水开采量。灌区现代化改造有利于协调社会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关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猜你喜欢

预制板劳务经济效益
中心锥体筒仓锥体预制板吊装施工数值分析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施工场地装配式预制板受力影响因素研究
改进抗裂型预制板路面工艺
预制板槽型连接装置研究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隐蔽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