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渭源县渭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现状及建议

2021-12-06李永恒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1期
关键词:渭源县渭河流域渭河

李永恒

(甘肃省渭源县水土保持站,甘肃渭源748200)

1 渭源县渭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现状

渭河发源于渭源县,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全长818 km,流域面积13.43万km2,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 660 t/(km2·a),平均每年向黄河输送49 200万t泥沙。渭源县境内渭河流域面积1 670 km2,河道长48 km,有面积50 km2以上支流4条,依次为锹峪河、唐家河、莲峰河、秦祁河。位于渭河南岸的锹峪河和莲峰河流域降水较多、植被较好、林草茂密,是渭源县渭河流域的主要林草基地及水源涵养区。位于渭河北岸的唐家河和秦祁河流域干旱少雨、地下水较浅,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资源质差量少、生态环境酷劣,经常出现表土滑塌、泻溜等现象,水土流失严重。

按照《甘肃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工程建设技术规程》的要求,结合渭源县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将渭源县境内渭河主河道以南的莲峰镇、锹峪镇、五竹镇的全部,清源镇和路园镇的渭河主河道以南区域,莲峰镇、五竹镇的国有林区划分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域,该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60%以上,林草面积占宜林宜草地面积的70%以上,属水源涵养区域,区域内严格落实现有林草植被管护责任制,采取封育保护、生态自然修复等措施,限制生产建设活动,严禁野外放牧、挖药材、开荒、铲草皮等一切破坏地表植被的行为;将渭河流域北部地区划分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根据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将田家河乡关山村、锹峪乡潘家庄村划定为崩塌危险区。将峡城乡磨沟峡村,五竹镇峡口村,庆坪乡关山根村、王家川村,大安乡杜家铺村瓦窑沟、水泉沟及景儿山村葛家山、席家庄,新寨镇康家山村古湾社、中寨村阳山沟和坟地沟,北寨镇麻地湾村董家湾沟划定为崩塌、滑坡危险隐患区,该区域内禁止大体积开挖取土、炸山采石等行为。将峡城乡杨庄村磨沟峡、秋池湾村山庄社,五竹镇石头沟村红沟梁、石头沟,清源镇上磨村寺沟门,庆坪镇姚坡村姚坡、线家沟村线家沟,北寨镇暖阳村暖阳沟划定为泥石流易发区,加强沟头、沟坡、沟道治理力度,不断提高林草覆盖率。综合考虑土壤、土质、植被及气象因素等,严禁开垦所有25°以上的林草地和荒疏草地,已开垦的25°以上陡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尽量避免扰动地表植被。

2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2.1 自然因素

主要是降雨、地形、土壤、植被等。渭源县渭河流域属甘青宁黄土丘陵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渭河主河道北部地区地形破碎、沟深坡陡、沟壑纵横,地表组成物质主要为黄土,土质疏松、土壤孔隙大、垂直节理发育明显、透水性强,遇水易崩解,并具有很强的湿陷性,抗冲、抗蚀性能及蓄水保土能力差,在水力侵蚀作用下,易发生沟道崩塌、滑塌、泄溜、陷穴等重力侵蚀。降雨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历时短、强度大、突发性强,是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占年降雨量的69%,此时为夏粮收获时节,40%的耕地完成收割且翻耕裸露,加重了水土流失的程度。植被类型为半干旱草原草场植被,天然植被稀疏,植被群落单一,这些都是导致渭源县境内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2.2 人为因素

主要为人类对土地等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如乱砍滥伐、过渡放牧、挖野菜、铲野药、陡坡开荒、不合理的耕作等。此外,城镇化建设、修路、开矿、水利工程等生产建设项目扰动了原地貌,损坏了水保设施及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

3 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

3.1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法》《甘肃省水土保持条例》等法律法规,在预防监督、生态资源保护、近中远期规划上下功夫,强监管、补短板,积极引进先进的治理模式和水土资源监督管理模式,将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生产建设与提质增效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坡面治理与沟道治理相结合、典型示范带动与面上综合治理相结合、乡村振兴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做好水土流失预防治理工作。

3.2 强化政府主体责任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协调水土保持工作,建立多部门联合协作机制,做好水土保持规划及治理工作。综合考虑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水土流失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建设等,不断优化水土保持资源、措施、技术及科技成果的精准配置,强化已有的技术服务班子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培训及技术应用推广,完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及评价体系,利用AutoCAD、ArcGIS、奥维互动地图、Google地球、BigeMap、GPS等现代测量定位信息技术系统,使水土保持监测向精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挥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主力军作用。

3.3 加强预防监督体系建设

壮大预防监督执法队伍,通过执法技能培训、高新技能推广、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等,提高监督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加执法经费投入,配备执法专用车辆及办公设施设备,向基层推广高新技术;增加水土保持宣传及执法监督培训投入,使基层监督执法人员确实掌握监督、监测程序及方法,靠实乡(镇)、村(社)监督管护责任。

3.4 强化生产建设项目管理

为保证水土保持工程质量,应选择有相应资质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专业施工队伍。在生产建设项目投产使用前,由项目建设单位确定有相应资质及技术水平的第三方机构,组织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并编制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告。验收合格后向社会公示水土保持设施验收鉴定书、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告和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经公示无任何不良反映或举报后,生产建设项目方可通过竣工验收和投产使用。

猜你喜欢

渭源县渭河流域渭河
基于样本熵的渭河流域月降水序列复杂度与异步性特征研究
渭源县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实践与思考
渭源县文化综合馆馆前广场景观设计
渭源县名胜古迹和历史遗存现状的调查研究
退耕还林工程对渭河洪峰流量的影响
浅谈渭源县林业特色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
渭河故道恢复湿地生态的引水方案创新
渭河流域香菜夏秋无公害栽培技术
渭河流域粮食生产与灌溉农业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
1996—2009年渭河干流氮素污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