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泰县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社会效益初探

2021-12-06万应芳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1期
关键词:景泰县民心水源

万应芳

(甘肃省景泰县芦阳镇农业服务中心,甘肃景泰73040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各项举措深得民心,受益群众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农村安全饮水工作,不仅让广大农村人口用水更方便,而且让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健康水平逐渐提升。近年来,甘肃省景泰县按照中央、省市有关政策要求,抢抓机遇,把农村安全饮水提升工程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作来抓,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1 景泰县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的难点与突破点

1.1 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的难点

地处大西北腾格里沙漠边缘的甘肃省景泰县,由于县域内大部分地方气候干旱缺水、风大沙多、气候恶劣,成为甘肃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目前,全县24万人口中农村户籍人口18.85万人。长期以来,作为民生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是全县所有农村共同关注的事情。部分已通自来水的地方,由于饮用水质或冬天冻管无水、或春天枯水断供、或夏季用量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安全饮水问题,未能彻底解决,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2013年以来,景泰县委县政府千方百计推进“人畜安全饮水”工程,逐步破解难点,解决了广大群众的饮水问题。

1.2 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的突破点

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并非一蹴而就。近年来,景泰县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分步推进的思路破解难题。

1.2.1 针对实在不适宜居住的地区,抓搬迁,找水源主要涉及寺滩、喜泉、正路3个乡(镇)18个村3 421人。由于当地气候干旱少雨,造成生活水源严重不足,景泰县按照中央政策精神,采用易地扶贫搬迁的方式系统解决了包括饮水困难在内的一系列问题,人畜安全饮水条件大为改善。

1.2.2 针对干旱山区的留居人口,兴水利,引水源主要包括正路、寺滩等4个乡(镇)的部分农村群众。这些地方虽属干旱山区,但是土质肥沃,耕地广阔,通过兴修水利,发展前景良好。景泰县在该类片区陆续实施了四大“旱变水”工程,包括正路引提灌惠民工程以及寺滩引水致富工程、黄崖坝寒旱农业上水工程、永泰川灌溉引水示范工程,以此稳定了农村生产生活水源,方便了当地群众的生活。

1.2.3 针对风沙威胁饮水工程的问题,抓生态,护水源 主要包括红水等乡(镇)的泉水水源地以及喜泉等乡镇的饮水水库水源地,这些地方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景泰县突出生态防护林及防沙治沙等项目,逐步改善生态,保护水源。2017年以来,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标准化建设工程1处,修建了1处黄河水供水水源工程,5处井泉水水源工程的保护与安全措施,通过设置围栏、界桩、警示牌等设施保障农村饮用水的水源安全。同时,定期对水源地进行巡查,从未发生过水源地污染事件。

1.2.4 针对全县安全饮水的达标率,抓提升,补短板为了增强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景泰县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通过优化组合政策资源,不断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向高质量、全覆盖方向发展。2017—2019年落实资金9 319万元,实施了全县中北部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及寺滩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2020年再次大规模实施了全县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集中巩固提升工程。采取置换新水源、管网再更新、新建净水厂、修建(集中)供水点等措施新建管理房1座、蓄水池33座、加压泵房10座、各类阀井1 348座、净水间2座、整体式净水装置3台,确保为全县农村群众提供更加方便、稳定、安全的饮用水。

2 景泰县农村安全饮水工作取得的三大社会效益

景泰县水利系统按照“民以食为天,农以水为先”的原则精准落实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突出巩固、提升、提质、增效、扩面、普惠,给广大农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实现了三大社会效益。

2.1 补齐了乡村振兴的基础设施短板

农民的生活,不仅涉及“米袋子”“菜篮子”问题,更需要关注“水杯子”。通过改善衣、食、住、行、水等基本条件,强化了现代生活条件下农民对农村的感情。

2.1.1 实现了饮水无忧,民心宽了 2020年上半年,根据《甘肃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农村饮水安全有保障冲刺清零后续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景泰县大力实施了2020年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升改造项目,总投资5 770.68万元,设计供水范围包括全县6个乡(镇)40个行政村。主要解决全县因村级道路施工、雨水冲刷等原因所造成的冻管、部分管网破损以及自来水应入户而未入户的问题,确保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再无后顾之忧。

2.1.2 实现了为民初心,民心亲了 2020年下半年,根据《甘肃省水利厅关于上报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补短板项目建设投资计划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巩固脱贫质量,提高农村居民饮用水的水质、水量,实施以水源置换、管网延伸为主要内容的“景泰县农村苦咸水改水项目”,总投资9 194.1万元,对景泰县中泉镇、五佛乡、红水镇等6个乡(镇)的43个行政村进行水源置换,一次性彻底解决景泰农村多年来的“苦咸水”问题。通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解决了因为吃水而留不住人的问题,饮水安全工程留住了民心,留住了乡村振兴的力量。

2.2 抢抓发展机遇建设民生工程

落实好国家的每项政策,都是造福于民的良好机遇。景泰县力争把“饮水民生”变成党中央的“民心工程”。

2.2.1 围绕“水利为民”赢得民心 长期以来,水资源缺乏和农村安全饮水便利程度低。景泰县充分利用扶贫资金的正能量,把钱用在刀刃上,通过补短板、强弱项,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把农村饮水安全做到了入民心、合民意。仅2020年,新建、改建、扩建水利项目共17项,极大缓解了农村人口的供水困难。

2.2.2 围绕农村健康饮水赢得民心 通过成立景泰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实施水质检测跟踪。按照标准配备了水质检测设备仪器、水质取样检测车,使常规水质检测指标提高到42项。由县水务局负总责,县疾控中心提供业务指导,定期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的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全方位检测。各水厂严格按照日常检测标准开展水质日检9项,确保了水质检测工作常态化管理、动态化监督,确保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如今全县安全饮水达标率达到100%。农村群众有了安全的自来水,老百姓安心了,对自己的生活与健康充满了信心。

2.3 好政策凝聚了民心

民生历来无小事,滴水之恩总关情。饮水民生是老百姓的一件大事情。景泰县通过集中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把党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把不忘初心的民生福利送到民心之中。

2.3.1 实施普惠制政策有利于减少群众矛盾,凝聚民心 农村“饮水民生”与老百姓关系最密切、最具体,对于增强最广大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重要作用。截至目前,景泰县通过管网改造、延伸、合并、重组、更新等工程措施,建成农村饮水安全集中式供水工程15处,集中供水率达到了99%。其中9处工程的水源水已经升级换代,全县98%以上的人口已经用上了水质更纯净的自来水。

2.3.2 落实民生工作,展现人文关怀 天下大治,莫过于民心工作。比如,景泰县芦阳镇安全饮水管网改造中,遇到个别农户害怕掏管网入户的材料费与自来水水费,为了省钱宁可吃大渠里的黄河水也不吃自来水的现象,镇农业服务中心干部积极引导,以他们的身体健康理由为突破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群众的想法随之改变。再比如,芦阳镇有一农户,由于家庭情况特殊拒绝自来水入户(有老人去世俗称“有孝不能动土”),镇水利专干通过与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先留下接水口,等他们“孝满”之后再接入管道。

总之,保障和改善农村安全饮水工作是促进社会有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要顺民心、暖民心、聚民心,然后才能赢得民心、治理民心。要把老百姓所期盼的变成现实,凝聚民心,共铸辉煌。

猜你喜欢

景泰县民心水源
保护水源
7个加工型番茄品种在景泰县的引种试验初报
党心民心
南水源头清如许
甘肃省景泰县:湿地色彩斑斓美如画
关于白银市景泰县乡村治理情况的调研
“驻”入民心“帮”出实效
让民心工程赢得民心
民心
寻找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