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峪林场落叶松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1-12-06王永海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1期
关键词:松毛虫成林蛴螬

王永海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洮河生态建设局,甘肃卓尼747600)

大峪林场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境内,东经103°31′45″~103°48′26″、北纬34°34′41″~34°22′2″。东与岷县搭界,西、南以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峪保护区接壤,北临洮河。南北长15 km,东西宽26 km。林场场部距生态建设局所在地卓尼县城11 km。大峪林区经营总面积2.407万hm2,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岷山余脉,秦岭褶皱带的西段部分。地势南高北低,最高处马营仓主峰海拔3 570 m,最低处纳浪乡西尼沟口海拔2 390 m。林区属高寒半湿润气候区,气温变幅大,冬长干燥,春秋短而湿润。平均气温5.6℃,平均降水量610 mm,无霜期90 d左右。

落叶松属高大常绿针叶乔木,耐寒,适宜在湿润、排水、通气良好、土壤深厚而肥沃的土壤条件下生长,结构致密,可作为建筑、细木加工等材料,也可以用于提取树脂,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病虫害是影响落叶松成林的主要危害,为了做好病虫害防治,需要在落叶松常见病虫害分析的基础上,加强病虫害预防以及营地管理,确保其健康生长。

1 落叶松常见病虫害及危害

1.1 幼苗期常见病害

立枯病是落叶松常见的病害,该病害对于落叶松幼苗具有严重的危害,属于世界性病害,需要重点防治管理。立枯病通常出现于4—6月份,高发期是5—7月份。立枯病的主要表现为4种类型:一是种子直接腐烂死亡无法发芽;二是幼苗的苗根腐烂严重,一些幼芽未出土就已经腐烂,而且腐烂形成轮状菌丝体;三是幼苗出土后,由于灌溉未能及时排水,导致根系泡水而出现腐烂的情况,主要特征是幼苗倒伏枯萎,而且地表的根部出现腐烂的情况;四是幼苗已经木质化,但是根部感染病菌而腐烂死亡。引发立枯病的主要病源有2种:一种是由于积水、地表温度过高等因素影响根系生长;另一种是由于镰刀菌、腐霉菌等真菌感染幼苗根系。

1.2 幼苗期常见虫害

落叶松幼苗期的虫害主要是蛴螬和蝼蛄。蛴螬为金龟子或其幼虫,为害期为6—9月,其中8—9月是其高发期。蛴螬以落叶松幼苗的苗根为食,导致幼苗枯死。蝼蛄是一种生长于土壤中的虫害,其习惯于钻洞,往往会连带拔起落叶松幼苗根系,导致幼苗无法通过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而病死。

1.3 成林期常见病害

早期落叶病是落叶松成林期常见病害,该病害可出现在落叶松人工林的幼苗期和成林期,但是成林期发病率更高。早期落叶病的病害表现分为2个阶段,落叶松染病初期叶片表面出现褐色的斑块,随着病情逐渐加重,斑块也逐渐增大,导致整个叶片斑块连成一片成为棕褐色;染病后期病情逐渐从枝叶传染到树冠,从地表往上越来越严重,形成大量落叶。引发早期落叶病的主要原因是子囊菌亚门的日本落叶松球腔菌感染,其发病与气候环境有关,降雨多的季节早期落叶病发病较为严重[1]。早期落叶病导致落叶松叶片提早脱落,严重影响果实产量,严重时可能会造成整株死亡。

1.4 成林期常见虫害

落叶松成林期的常见虫害包括落叶松毛虫、落叶松鞘蛾等。松毛虫属于枯叶蛾科,是北方危害松林的主要虫害。松毛虫主要吸取叶片中的汁液,啃食叶片,严重会造成大片的林木死亡。松毛虫以4月开始为害,6月开始成虫羽化。松毛虫虫害的发生与落叶松生长环境和混交方式息息相关,大面积纯林发生虫害高于混交林,松毛虫会生长于阳坡山洼处,经过落叶松扩展成为大规模虫害。落叶松鞘蛾以松针为食,严重会啃食70%以上的松针。落叶松鞘蛾在落叶松树皮缝隙内越冬,4月份出蛰,危害落叶松,严重影响落叶松生长以及果实产量。

2 落叶松病虫害发生原因

2.1 营地造林管理方法落后

落叶松种植范围广,且经济效益高。但在抚育过程中长期采用粗放管理模式,利用经验进行营林和病虫害防治管理,方式落后,防治不够精细。同时,林区工作人员按照以往的经验开展病虫害防治,对于病虫害的认知不足,而且未能深入了解病虫害的发病原因以及影响因素,导致处理手段粗暴,无法预防与早期控制病虫害,引发较大的损失。

2.2 树种单一

大峪林场落叶松林区的树种较为单一,与其他树种的混交较少,导致落叶松林分结构不稳定。相关研究显示,混交林有利于病虫害防治,而且能够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体系,改善了落叶松的生长环境[2]。但是当前树种单一,生物多样性不足,生态系统不稳定,导致无法形成天然的病虫害防御体系。当落叶松一片林区出现病虫害后,往往会引发相邻地区也发生病虫害,缺少其他树种的阻隔作用,病虫害蔓延迅速,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2.3 土壤与气候因素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明显,气候也呈现不稳定的状况。落叶松虽然适应性广,但是生长所需的雨水、阳光、温度等因素依然会对落叶松造成影响。春夏季节的雨水丰富,温度适宜,为病虫害提供了便利,是病虫害多发季节。尤其是一些虫害冬天蛰伏,春天温度变暖会在落叶松树皮、枝叶等地方复苏产卵。因此,要做好落叶松病虫害的季节性防治管理。

3 落叶松病虫害防治以及营造林措施

3.1 幼苗期病虫害防治要点

针对幼苗期常见的立枯病、蛴螬等病虫害,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方式进行管理。落叶松幼苗期的苗圃尽量选择易于排水的上坡位,选择有机肥料。为了防止土壤板结,需做好深耕细耙。播种前将种子进行消毒处理,采用五氯硝基苯和敌克松3∶1的药物均匀撒在地上,等到混合均匀之后,用上述药物浸泡幼苗种子,避免真菌感染,预防立枯病。针对蝼蛄、蛴螬等虫害,要根据害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杀。蛴螬具有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能够有效降低蛴螬对落叶松幼苗的危害。采用辛硫酸乳油浸泡幼苗种子,并且喷洒于苗圃地表层,可以有效防治蝼蛄、蛴螬等虫害。虫害数量大、危害严重时,可以采用敌百虫制作毒饵,毒杀害虫。

3.2 成林期病虫害防治要点

成林期病虫害要根据病虫害特征进行防治。造林时尽量选择混交林,定期开展抚育管理。落叶松早期落叶病高发期可采用百菌清烟剂进行烟熏处理,并用森锌进行喷洒,能够有效预防早期落叶病。落叶松毛虫和落叶松鞘蛾可以加强造林管理,采用混交林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落叶松林设置人工鸟巢,吸引鸟前来捉虫。虫害高发期可根据害虫的驱动型,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还可以利用磷酸微胶囊进行喷洒,有效的预防成林期病虫害,降低虫口密度。

3.3 营造林病虫害防治

营造技术是提升落叶松存活率,降低病虫害的关键。首先,选择合适的立地条件,播种前进行消毒处理,预防土壤中的病虫害,确保幼苗期苗圃和成林期的林区均能够接收到良好的光照、水分,同时加强土壤管理,及时进行松土和消毒。其次,合理营造混交林,混交林能够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提升落叶松的生长质量,将落叶松与阔叶树种抚育成为混交林,吸引鸟类前来,组成天然的虫害防御体系,且混交林能够阻碍害虫的扩散,降低因为病虫害而造成的损失。第三,做好营地造林精细管理,加强日常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抚育管理,能够有效预防病虫害,提升落叶松生长质量。

4 结语

落叶松病虫害的发生具有一定规律,幼苗期和成林期的病虫害有所不同。在落叶松病虫害防治管理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病虫害预防管理,做好日常抚育造林管理,保障落叶松健康成长,提升落叶松的经济价值。

猜你喜欢

松毛虫成林蛴螬
萍聚
传承
欢腾
干旱区冷季型草坪蛴螬虫窝诊断与防治
是谁吃了松毛虫
松毛虫家族覆灭记
期盼
蚂蚁大战松毛虫
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蛴螬危害蓝莓的识别方法、危害期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