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浪县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1-12-06杨雯雯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1期
关键词:庄浪县种薯马铃薯

杨雯雯

(甘肃省庄浪县通化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甘肃庄浪744600)

近年来,庄浪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市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实施“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主攻单产、稳定总产”的粮食安全战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力保障了全县粮食安全。

1 基本县情

庄浪县位于甘肃东部、六盘山西麓,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县共18个乡(镇)、1个城市社区、293个村,总面积1 553 km2,总人口4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38万人,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畜牧、林果、种薯和蔬菜为主,年均种植粮食作物5.33万hm2以上,总产量21万t以上,满足县内群众食用需求。县境内海拔1 405~2 857 m,无霜期160 d,年平均气温8.1℃,近10年年均降水量530 mm。境内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和AAAA级景区云崖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崖石窟及AAA级景区紫荆山、陈家洞、吴王坟山、关山天池朝那湫等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是平凉市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县。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庄浪县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建成了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磨砺出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成为甘肃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等殊荣,2018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2 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

2.1 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

坚决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始终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三农”工作的首要位置,在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把巩固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能、维护粮食安全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做到粮食安全警钟长鸣。年初在县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专题部署粮食生产工作,实行粮食生产目标管理,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坚定保持粮食稳定发展的目标不动摇,坚定抓工作落实的劲头不松懈,确保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2.2 全力保障粮播面积基本稳定

针对近年来粮播面积下降的情况,加强宣传动员,狠抓工作落实,提前做出安排,狠抓粮食生产,加大撂荒地复耕力度,鼓励幼果园套种马铃薯、豆类等粮食作物,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及间作套种、旱作节水、多茬免耕播种等技术,因地制宜扩大复种面积,进一步稳定粮食面积,有效增加粮食产量。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大力整顿农贸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

2.3 全面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

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贫困户种薯补贴等粮食生产的优惠扶持政策,努力提高种粮比较效益,切实提升农民的种粮积极性。2020年兑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5 262万元,受益农户9.1万户;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37.44万元,受益农户529户。把脱毒种薯繁育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举措,通过加大贫困户脱毒种薯补贴,引导贫困户积极开展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2018—2020年累计安排整合扶贫资金4 272.3万元,按照补贴种薯1 800 kg/hm2的标准,扶持全县18个乡(镇)288个村2.98万户贫困户种植脱毒种薯1.07万hm2,建立一级种薯基地0.39万hm2,二级种薯基地0.68万hm2,补贴种薯19 312 t,贫困户总产种薯31.84万t。切实做好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整改提高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深化专项治理成效,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

2.4 加快推广农业新技术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农业“三新”技术推广,强化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持续推广抗旱、抗病、优质、高产、适宜本地推广的优良品种,集成推广高产高效栽培、肥水高效利用、病虫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着力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做好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保障了粮食稳定生产。完成旱作农业技术4.67万hm2,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84万hm2,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7个,0.1万hm2,开展各类试验研究125项135点(次),全县主要农作物良种率达到98%以上。建立10个土壤墒情监测点和120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及时准确掌握庄浪县土壤肥力变化动态。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2.28万hm2,推广旱作节水技术面积0.15万hm2,建成高标准农田0.25万hm2。大力推广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机械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益,落实农机购置补贴875台(件),完成深松作业面积0.08万hm2,成功引进4U-110薯类收获机。

2.5 加大培育粮食作物新品种

扩大冬小麦、马铃薯新品种选育规模,先后自主培育了小麦新品种庄浪11号、庄浪12号、庄浪13号和马铃薯新品种庄薯3号和庄薯4号。庄薯3号2011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马铃薯主食化品种之一,在全国7个省(区)的56个县(区)累计推广种植466.67万hm2。庄薯4号通过了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庄浪马铃薯”成功登记地理标志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建立了庄浪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引进国内最先进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雾培法”生产技术,实现了原原种自动化、工厂化、标准化生产,解决了脱毒种薯繁育环节多、周期长、难度大、效率低的难题,建成了功能完善、设备先进、技术领先、规模较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提升了全县马铃薯的综合生产能力,有力保障了粮食产量稳定和粮食安全。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依托庄浪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成立了“甘肃省马铃薯主食化种薯繁育基地”“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庄浪分中心”和“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产学研人才培训基地”,成为全省马铃薯技术创新标兵和产业脱贫典范。

2.6 加强粮食作物田间管理

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抢抓农时,广泛动员,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累计举办培训班60期,培训农技人员130多人,培训农民1.8万人(次)以上,发放玉米、马铃薯等技术规程8 000余份,施肥建议卡1.2万多份,病虫害防治技术宣传资料3万余份,扎实做好粮食作物田间管理。持续抓好草地贪夜蛾、马铃薯晚疫病、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及早谋划和安排监测防控工作,强化防控措施,推进科学防控。建成田间监测点5个,设置玉米草地贪夜蛾监测点20个,性诱捕器50个,设立性诱智能监测系统6台,物联网虫情测报系统1个,在293个村布设草地贪夜蛾诱捕器1.4万余套,安装高空灯14台,开展拉网式监测,全力防控草地贪夜蛾。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组织专业化防治队伍,扎实开展统防统治,完成小麦、马铃薯等重大病虫防治4.77万hm2。

2.7 不断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引导农民流转土地,加快培育种粮大户、粮食生产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规模经营水平。全县有粮食新型经营主体362个,规模化经营面积0.38万hm2,其中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89个,经营规模0.31万hm2;粮食种植家庭农场73个,经营规模0.07万hm2。鼓励和扶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推进订单种植和产销衔接,构建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协调农发公司、宏达淀粉和鑫喜淀粉与种植业合作社签订马铃薯订单0.17万hm2,促进了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和增产增效。扶持宏达、鑫喜等马铃薯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年加工鲜薯20万t以上,生产精淀粉3万t,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附加值。

3 存在的问题

尽管庄浪县在粮食生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近年来全县挂果园面积逐年增加,对传统种植业造成较大冲击,粮食播种面积逐年缩减;二是由于农资价格上涨和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种粮经济效益较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三是粮食种植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还不高,产业链价值链条短、附加值不高;四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

4 发展对策

4.1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进一步落实水肥管理、病虫防控、适时收获、科学存储等增产增收措施,加强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的田间管理,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加快粮食作物品种更新步伐,着力调整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和品种品质结构,加强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示范推广,推进粮食生产向绿色化方向发展,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努力提高粮食作物单产产量和品质,进一步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总产量。

4.2 全面提升耕地地力

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粮食功能区划定,坚持规划引导,统筹安排,建设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基本农田,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全面提升耕地地力,稳定粮食面积,有效增加粮食总产量,确保全县粮食生产安全。

4.3 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不断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夏收防火等安全生产工作,加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力度。全面扩大粮食种植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范围,对种植的冬小麦、玉米、马铃薯实现应保尽保,强化勘察、定损、理赔服务,大力提高粮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确保灾后农户收益稳定,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4.4 强化惠农政策落实

进一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惠农政策,加强对粮食种植的政策扶持,尤其对规模化种植粮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大扶持力度,有力促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粮食集约化、规模化种植,不断提高种粮效益,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确保粮食安全。

猜你喜欢

庄浪县种薯马铃薯
境由心造
兰抒蔚瑛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马铃薯有功劳
定边马铃薯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胖胖的马铃薯
庄浪县马铃薯地下害虫危害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
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繁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