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洮县马铃薯产业种植层面的分析及建议

2021-12-06李涛海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临洮县种薯马铃薯

李涛海

(甘肃省临洮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临洮730500)

马铃薯是临洮县最大的主导产业,山旱区种植面积大,对于提高全县农户收入有着重要意义。但在种植层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分析这些制约因素并研究解决办法,是促进临洮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1 种植现状

1.1 种植情况

随着临洮县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作为全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由于政策积极引导、扶持资金倾斜、新技术推广应用、增加投入,产业蓬勃发展。近几年种植面积保持在3.33万hm2以上,2020年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4万hm2。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生产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

1.2 分布区域

临洮县马铃薯种植基本形成2大板块:一是以中铺、太石、新添、辛店、上营、峡口、站滩、漫洼、龙门、连湾、窑店等11个乡(镇)旱作区构成的东北部干旱半干旱区商品马铃薯生产区,年种植面积约2.67万hm2左右;二是以八里铺、新添、太石、洮阳、辛店、玉井、衙下等7个乡(镇)水川地及有灌溉条件的坪区构成早熟地膜马铃薯商品生产区,年种植面积0.67万hm2左右。

1.3 主推品种

临洮县马铃薯主推品种主要有早熟粮菜兼用型冀张薯12号、荷兰15号、希森6号等,该类品种成熟早,薯形好,上市早,适宜水川区地膜覆盖种植;高淀粉型薯陇薯7号、陇薯10号、青薯9号等品种,该类品种淀粉含量高,还原糖低,抗逆性强,丰产性好,适宜于全县大部分山坪区作为全粉加工型专用薯推广种植。

1.4 主推技术

一是马铃薯全膜双垄集雨种植技术,采用110 cm带幅,按大行70 cm、小行40 cm划行,农膜全田覆盖,增幅在30%以上,为临洮县主要推广技术之一。二是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对马铃薯种植区测土配方施肥,单位面积增产在10%以上。三是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通过物理机械、化学等技术的综合防治,达到增产目的,增幅在12%以上。四是马铃薯垄作技术,单行或双行垄作,增幅在10%以上,为临洮县主要推广技术之一。五是马铃薯间复套带及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增产效果明显,增幅一般在20%左右。

2 种植层面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2.1 由于重茬面积较大,影响了商品薯的品质

由于近年来马铃薯市场价格稳定,群众种植积极性高涨,导致马铃薯重茬面积较大,部分地块出现病虫害严重、施肥不平衡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商品薯的品质。

2.2 受传统种植习惯影响,需提高良种普及率

临洮县近年来主推马铃薯品种以克新、冀张薯、陇薯、青薯等系列品种为主,其主要特点是部分品种上市早、价格好,部分品种抗逆性强、产量高,但由于临洮县农户多年种植习惯,虽然农业部门和各个乡(镇)花大力气推广新品种、脱毒种薯,但还是有很多农户种薯以自留、串换为主,互换超代种薯、带毒、带菌、混杂严重,导致产量不高,商品率下降。一方面增加了新品种引进的周期;另一方面难以规避马铃薯退化引起的大幅度减产。

2.3 由于种植面积较大,需加大种植投入

试验、示范经费紧缺,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有很大局限性,示范质量不高,辐射带动效应低,造成品种更新相对滞后,优质品种少,普通品种多;东北部大面积种植区投入不足,在种植管理上科技含量低,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4 受贮藏条件限制,需继续增建马铃薯贮藏窖

马铃薯的贮藏越冬主要在东北部干旱山区和高寒阴湿地区,部分群众还是以传统的土窖、土窑贮藏越冬,由于通风透气性能差,贮藏期短,一般冬前销售不完的商品,通过一个冬季的贮藏,在销售时损失率达到20%~25%,造成了经济损失。虽然农业部门近年经过努力争取安排资金陆续建设了不少马铃薯贮藏窖,但相对于临洮县4万hm2种植面积来说,还需继续增建,以缓解农户贮藏压力。

2.5 种薯种植管理不精细,种植粗放

一是受临洮县复杂地形限制,全县马铃薯大部分种植仍以小型机械及传统人力、畜力为主,大型机械受山区田间道路地块等影响仅适用于部分区域,机械化程度较低。二是山区农户种植面积较大,小薯整薯播种、芽栽、刀具消毒、坑种垄作、中耕培土等技术跟不上,配套栽培技术利用率低。三是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动力严重不足,种植水平下降。

2.6 收购价不稳定,群众积极性受影响

由于近年来环保政策收紧,加工企业审批严格,加工企业较少,个别加工企业目光短浅,随意压低马铃薯的收购价,使农户的利益受到损害,加之临洮县并未设立最低保护价,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而一些农户不履行与加工企业订单的合同,市场售价低时要求履行订单合同,而价高时却不履行订单,向售价更好的企业出售,严重影响了订单农业的发展。

3 临洮县种植马铃薯的有利条件及适宜区

3.1 有利条件

临洮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境内有山有坪有川,海拔1 730~3 670 m,年平均气温7℃,年降雨量450~550 mm,年总日照时数2 437.9 h。土壤类型主要是黑垆土、黄绵土、灰钙土。土壤有机质1.246%,全氮0.083%,速效磷5.1 mg/kg,速效钾91.1 mg/kg。海拔较高,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干旱少雨,雨热同季,全年降雨量的70%集中在7—9份,与马铃薯生长需水关键期相吻合,昼夜温差大,生长周期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钾素,具有种植马铃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筛选培育优良品种、繁殖脱毒种薯和生产优质商品薯的理想地区。

3.2 种植适宜区

临洮县马铃薯种植适宜区域可分为2大块,根据加工企业营销方向、农户意愿和市场需求,选择具有高产稳产特性、品质优良、农民欢迎、市场认可的品种进行种植。一是以中铺、太石、辛店、新添、上营、峡口、站滩、漫洼、龙门、连湾、窑店等11个乡(镇)旱作区构成的东北部干旱半干旱区高淀粉型商品薯种植区域,山坪区乡(镇)主要繁育推广陇薯7号、陇薯10号、青薯9号等品种。二是以太石、辛店、新添、八里铺、洮阳、玉井、衙下等7个乡(镇)水川地及有灌溉条件的坪区构成的水川区菜用型商品薯种植区域类型,主栽品种是水川区重点繁育推广农技部门近几年筛选出的冀张薯12号、希森6号等中早熟品种。

4 对临洮县马铃薯产业种植层面的建议

4.1 稳定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

按照马铃薯作物特性,种植必须实行3年轮作制。据统计,2019年临洮县农作物种植面积为8.16万hm2,按马铃薯种植3年轮作制,实际种植面积最佳应为2万hm2左右,加上水川区通过复种蔬菜换茬的0.67万hm2左右,全县最大种植面积约为2.67万hm2左右,尽最大可能避免重茬导致的减产。

4.2 建立种薯繁育基地,提高种薯质量,实行定向供种

在东北部干旱半干旱的站滩、漫洼、连湾3个乡建立高淀粉型马铃薯一级种繁育基地,向全县东北部高淀粉型商品马铃薯基地供种;在上营、太石、辛店3个乡(镇)的马衔山麓冷凉区建立菜用型马铃薯一级种繁育基地,向全县水川区地膜覆盖优质菜用型商品薯生产基地供种,使全县真正实现良种化。

4.3 加大引种力度,强化试验、示范、推广

农技部门在多方申请试验示范推广经费的基础上,每年按不同自然区域引进优良品种(系)20个,设立品种筛选试验,筛选优良品种,加快主栽品种、接班品种的更新换代,并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搞好示范推广。到2025年,实现每个区域有2~3个以上的主栽品种,4~5个搭配品种,全面更新种植品种,实现优质化、专用化,商品率达到85%以上,保证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4 扩大贮藏量,改善贮藏条件,延长贮藏时间

针对加工企业无大型贮藏库而导致旺季原料过剩而淡季原料不足的问题,采取企业、农民互补的方式,企业在原料基地先收购,在交通较为便利的地点通过近几年实施的马铃薯贮藏窖补贴项目由农民修建10~30 t的贮藏窖代贮,企业补偿一定的存贮费的办法,弥补企业存贮能力不足的问题,延长加工时间,并广泛培训贮藏技术,保证存贮质量,确保企业满负荷生产,发挥最大效益。

4.5 实行种植规范化、生产基地化、销售订单化

按无公害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规范化生产,并且建立早熟菜用型马铃薯、高淀粉型马铃薯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提高栽培管理水平,提高马铃薯产量、质量,争取“绿色认证”。逐步完善订单生产,企业要在盈利的同时确保农民利益,要与生产基地的种植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实行订单生产、最低保护价收购,订单对付率达到90%以上,真正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

猜你喜欢

临洮县种薯马铃薯
歼敌
陆上丝绸之路
星火燎原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马铃薯有功劳
临洮县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定边马铃薯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胖胖的马铃薯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