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山东省大学生心理状态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12-04张雯曹小华王娜杜洁林钧昌赵民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山东省问卷

张雯,曹小华,王娜,杜洁,林钧昌,赵民

(1.潍坊医学院管理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2.潍坊医学院心理学院)

2020年疫情是建国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高校作为应急防控的重点单位,积极采取各项措施进行疫情的防控,如根据教育部通知延迟开学时间、开展线上学习等,因此导致多数大学生因居家时间长且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环境,而出现焦虑、抑郁等情况[2][3]。大学生作为新生力量群体,具有新媒体利用度高、信息捕捉敏感、心理建设不足等特点,但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护知识了解较少,防护经验不足,在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代易出现心理应激过程[4]。在当前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工作是高校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本文通过对山东省6所高校大学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从而为今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20年4-5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将山东省高校按照综合、理工、医学分成3层,每层随机抽取2所高校,在抽中的6所高校中按照年级分层随机抽取8000名在校大学生。本次调查均已得到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共收调查问卷8000份,其中有效问卷7719份,问卷有效率为96.5%。

1.2 方法

调查问卷参考国务院公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5]进行编制。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自评健康状况、是否了解过健康、是否了解过心理问题表现、是否了解过心理健康知识、学校是否开展过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教师水平能否满足心理健康需求、是否了解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否参加过模拟应急训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自己心理状态是否有影响、不同时期心理健康表现等。其中心理状态条目均进行1~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状况越好。问卷Cronbachα系数为0.92,效度为0.95,问卷的信效度较好。

1.3 质量控制

问卷填写前介绍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阐明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相同IP地址问卷只能作答1次,将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缺失、问卷条目完整率小于95%或作答时间少于120s的作为无效问卷判定标准。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7719名山东省大学生,男生2686人(34.8%),女生5033人(65.2%);民族为汉族7472人(96.8%),少数民族247人(3.2%);年级为大一2391人(31.0%),大二1885人(24.4%),大三1921人(24.9%),大四及以上1522人(19.7%);专业为医学类2153人(27.9%),文史类1865人(24.2%),理工类2810人(36.4%),艺体类819人(11.5%);来自农村5250人(68.0%),城市2469人(32.0%);山东省内生源5940人(77.0%),省外生源1779人(23.0%);独生子女有2853人(37.0%),非独生子女4866人(63.0%)。

2.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大学生心理状态得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期心理状态得分为(3.221±1.263)分,3819名(49.5%)的大学生表示平静乐观,3147名(40.8%)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出现焦虑紧张;暴发期心理状态得分为(2.983±1.290)分,3716名(48.1%)的大学生表示焦虑紧张;控制期心理状态得分为(3.726±1.211)分,5446名(70.6%)的大学生认为平静乐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山东省大学生心理状态总体得分为(9.930±3.316)分,大学生心理状态处于一般水平。见表1。

表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大学生心理状态得分情况

2.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山东省不同特征大学生心理状态比较

山东省7719名大学生中,79.3%的大学生心理状态受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仅有21.7%的大学生心理状态没有受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级、专业、户籍地、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自评健康状况、是否了解过健康、是否了解过心理问题表现、是否了解过心理健康知识、授课教师水平、学校是否开展过心理健康教育、是否了解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参加模拟应急训练情况的山东省大学生心理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山东省不同特征大学生心理状态比较

2.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山东省大学生心理状态影响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大学生心理状态是否有影响为因变量(0=没有影响,1=有影响),以性别、年级、专业、户籍地、生源地等14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一、理工类专业、城市学生、省内学生、独生子女、未参加学校模拟应急训练的大学生心理状态更容易受到影响。男生、知晓健康、了解心理问题表现、学校开展过心理健康教育、知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大学生心理状态不易受到影响。见表3。

表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山东省大学生心理状态影响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山东省大学生心理状态处于一般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79.3%的山东省大学生心理状态受到影响,仅有20.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状态没有受到影响。在本次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表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期心理表现为乐观与焦虑并存;事件暴发期间由于信息无序传播、长期居家等因素,易出现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其心理状态逐渐恢复平静乐观。这与佘双好[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3.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山东省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女生的心理状态更容易受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可能是因为女生情感比较丰富,对事物变化比较敏感,另外女生体质和免疫力相对较弱,存在感染风险,导致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女生心理状态带来更多影响。相比农村学生,城市学生心理状态更易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原因可能是城市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负性消息的获取渠道更广泛,信息传播速度快,难辨信息的真伪,导致城市学生心理更易受到影响。这与杨媛媛[7]的研究结果一致。大一学生心理状态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多于大四及以上的学生,可能是由于大一学生刚进入大学,社会认知水平较低[8],再加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开展较少,学生对心理健康防护知识掌握较低,个人心理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更大。理工学生心理状态更容易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可能是由于医学生医学知识储备丰富[9],更了解传染病防护知识;相对于其他专业学生,医学生更懂得自我健康保护,有利于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其心理产生的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独生子女心理状态影响更大,可能是由于独生子女缺少交流和陪伴的同龄对象,无法倾诉内心感受,容易产生孤独感。未参加模拟应急训练的学生心理状态更易受到突发事件影响,可能是由于未参加模拟应急训练的学生没有掌握充分的应对措施,自身心理韧性较弱。研究还显示,知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了解过健康、了解心理问题表现和接受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学生心理状态受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较小,这说明通过参加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能起到防护作用,提高了心理健康认知,利于大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状态。

3.3 建议

综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山东省大学生心理状态影响较大,易出现焦虑、恐慌等负性情绪,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心理资本支持[10],从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长期影响,因此,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高校应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形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教育纳入学校心理健康课程,使学生掌握面对危机时的自我调节方法,举办微电影大赛、小品比赛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主动性;(2)高校应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建立危机仿真实验室,定期开展模拟演练,让学生真正融入危机环境中,提高学生应对危机的心理素质;(3)积极发挥高校辅导员的引领作用[11], 为各学院分配专门的心理辅导员,做好与学生交流沟通工作,特别关注女生和新生在心理方面的需要,提升学生心理咨询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及时将学校政策传达给学生,保证学生第一时间了解到学校采取的应对措施,从而减少内心恐慌;(4)政府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官方微博、公众号等,及时公布官方信息,加大对正向舆论、模范榜样的宣传,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担心、焦虑情绪;大学生应逐渐减少网络依赖,课余时间参加科研或体育运动,降低自身的在线心理需求[12],塑造健康身心。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山东省问卷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问卷网
山东省即墨市
问卷大调查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