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声歌唱语调的处理技巧研究

2021-12-04周丹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

艺术品鉴 2021年36期
关键词:歌唱者声带乐句

周丹(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

美声歌唱是美声唱法与美声音乐流派的有机整合,其音色饱满圆润、深厚结实、浓郁悠扬,且善于表情、刚柔并济,通常以人的发声器官将作品内涵、歌唱者心理状态与情绪情感转化为丰富的音色语调。而美声歌唱的独特魅力,集中于语调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处理技巧。基于此,本文以语调与美声歌唱的相互关系为切入点,简要分析美声歌唱所追求的语调艺术特征。从强弱、高低、连断三个方面探究美声歌唱语调的处理技巧,并对美声歌唱的艺术表现提出几点建议。

美声歌唱艺术除了通过把握音准、找准节奏、体现旋律表现声乐作品的独特魅力外,还需要通过清晰生动、饱满柔美的语言增强美声歌唱的表现力,给人以沉浸式的观听感受以及代入式的情感熏陶。而语言的语调是表现情绪与情感跌宕起伏、回旋婉转的关键要素之一。若是在美声歌唱中仅仅注重声乐作品的曲式结构、音乐特点,在语调处理上技巧不够娴熟,或处理不到位、不合理,便难以完整、准确地表现出美声歌唱的艺术效果。由此可见,掌握美声歌唱语调的处理技巧可以使歌唱语言更为灵动、内涵更加丰富、美声歌唱表现更具感染力。

一、语调与美声歌唱的相互关系

从语音学层面来看,语调是指歌唱者歌唱出的歌词中所具备的声音特征、所体现的情感与态度。实际上语调存在于声乐作品中,歌唱者需要通过对声乐作品乐句进行分析、对其情感进行把握、对其深刻内涵进行解读才能够找到正确、合理处理美声歌唱语调的技法。声乐作品中乐句音调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语言的发音特点、咬字方式;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关系、前后乐句间情感的递进等都会形成美声歌唱的语调。若想在歌唱中表现出语调的艺术特征,首先便需要分析乐句,明确该乐句的高低、长短、轻重、缓急,再从唱法层面分析乐句的旋律、节奏及其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等。在把握了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乐句语调后,便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歌唱风格以及声乐作品创作的意图等通过语调的轻重强弱、高低抑扬、连断停顿等将声乐语言转化为歌唱语调,再表现为音乐的语义,受众便可从悠扬婉转的音色中感受到歌唱者高度的艺术造诣以及声乐作品的内容与内涵。

美声歌唱语调与说话语调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皆为歌唱者(说话者)心理意识、情感情绪、思想精神与声音的高度契合。试想在说话时可以毫不费力地通过语调表达语义及情感,借助语气词便可以直抒胸臆、酣畅淋漓。美声歌唱语调也是如此,歌唱者唯有深刻品位声乐作品的内涵,具备高度的音乐修养与文化底蕴,才能够将自身与作品融合,声乐作品旋律高扬、节奏紧凑、起伏跌宕之时,歌唱者基于对作品的理解自然会在内心中生出激昂、奋进之情感,将情感转化为语调便会水到渠成。

二、美声歌唱所追求的语调艺术特征

音乐与语言有机整合,是美声歌唱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最为显著的特征。在歌唱中音乐与语调并非简单相加,而是追求着别样的艺术特征,具体如下:

(一)音域宽广,语势灵活

美声歌唱的音域宽广,大部分美声歌手都能达到两个八度,而花腔女高音与部分歌唱家能够达到两个半高度。美声歌唱宽广的音域为歌唱者提供了丰富的自我发挥与创造机会,歌唱者不仅可以通过娴熟运用美声歌唱技巧调节自身音色、打造出优美灵动的音响效果,增强美声歌唱的感染力与感召力,还能通过声音与情感情绪的交织融合,更加灵活地调整音调,尤其是歌唱情绪情感极富变化的声乐作品时,美声歌唱的宽广音域能够支持歌唱者语调的快速、急切转变与切换,歌唱者不受音域限制自由发挥,体现自身的艺术造诣,彰显着美声歌唱中语调的价值,能够使得其美声歌唱更富有生命活力,更加吸引人关注与倾心。

(二)音色优美,语调变化

美声歌唱追求音色优美、音质统一,若想达到该歌唱艺术境界,便需要科学运用声带的振动频率。在美声歌唱中,语调变化的生理基础为咽喉部位的调节、口型的变化以及气息流量,要求歌唱者灵活调动自身发声器官,并且,伴随着音乐的进行与旋律的递进不断调整自身的情感态度与情绪倾向。在实际的美声歌唱表演或练习中,语调是歌唱者容易忽视的声音要素,而美声歌唱对音色与音质的追求,使得语调成为必不可少的美化音色的条件。歌唱者若能有意识地根据歌词语音、语义及结构形式,音乐的旋律、曲式结构与节奏特征充分发挥声带优美的音色与音质的上下统一,对语调的抑扬、轻重等进行调整,便可以达成美声歌唱所追求的优美音色。

(三)气息流畅,语调适宜

美声歌唱一般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此种呼吸方法不仅局限在美声歌唱中,当前我国戏曲表演、民歌演唱等艺术领域也愈发重视此种科学呼吸方法的使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最为显著的优势便是气息弹性与伸缩性较强、气息储备量充裕,与声带调节相配合可以使语调或高或低、或重或轻、或缓或急,以此体现出美声歌唱中语调的连贯性、跳跃性与自然性。不仅如此,美声歌唱大部分曲目的旋律都平缓、悠扬与低回,自身便对歌唱者气息量、气息控制及运用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且部分作品需要歌唱者采用弱音、半声歌唱技巧。为此,美声歌唱中,歌唱者需要把握好呼吸技巧与要点,以充足的呼吸支撑语调的自由变化,并与声带控制相配合,达到美声歌唱所追求的跳跃、轻巧的语调艺术。

(四)歌唱共鸣,语调质朴

美声歌唱以自然性、和谐性至上,追求的是自然发声,即依靠人体发生器官、共鸣腔体发出并放大声音,体现出人嗓音的质感与最为本质的声音。美声歌唱所追求的美学思想,与音乐的发展与起源息息相关。无论是中西方,都将音乐视作情感与情绪的自然流露,也是人类对美好事物最为原始的心理反应。因此,美声歌唱需要一种真诚、纯洁、朴实的声音。在美声歌唱中,语调的频繁转换固然能够体现出歌唱者高超的技艺,但过于频繁便有“炫技”之嫌,久而久之也会诱发听众的审美疲劳,将美声歌唱从其质朴、天性、原始的本质中脱离出来。为此,美声歌唱对语调艺术的追求,体现在自然与质朴之上,歌唱者也需要深入把握该特征,恰当、适宜地运用语调技巧进行歌唱。

(五)有伸缩性,语调有韧性

美声歌唱要求常在气息流动与声带之上,因此,在音量转弱时,声音并非戛然而止,而是集中气息流,收缩横膈膜集群,使声带变薄,从而发出极具穿透力但音量较弱的声音。反之,音量转大时,声音并非突兀地放大,而是缓慢放开气息流,放松横膈膜肌群,声带逐渐复原并发出浑厚、圆润的声音。美声歌唱的此种要求决定语调技巧的运用需要,以音乐音量的变化需求为导向,音量降低时情感回归平静与舒缓,此时语调降低,但保持相对稳定;当音量增强时,情感持续高涨,此时语调高扬但张弛有度,与之前形成鲜明对比,可以体现出美声歌唱语调的韧性。

三、美声歌唱语调的处理技巧

美声歌唱语调的处理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项技术。正如朗读一般,有些人生来便领悟的语言的力量,可通过语调的抑扬顿挫及灵活的转变诠释朗读内容的内涵;但部分朗读者频繁地变化着语调,或是情感流露太过含蓄,或是情感流于表面,最终导致朗读略显浮夸。美声歌唱也是如此,语调的处理依靠的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技法,更重要的是歌唱者对发声器官灵活自如的调动,以高度的艺术造诣将情感态度与语调联系在一起,进而从恰当巧妙的语调变化中体现出作品的情愫。综合来看,美声歌唱语调的处理技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调的轻重强弱

美声歌唱中语调的轻重强弱是指声音力度的大小变化,当声乐作品情感低落或情绪淡然之时减小声音的力度、适度降低音调,便会达到如在耳边低诉、娓娓道来的音响效果。相反,如果声乐作品情感高亢、情绪奋进,则加强声音力度、提升音量,便可振聋发聩、直击人心。而无论是语调的轻重还是强弱,其语调的处理均建立在歌唱者对声乐情感的全面把握之上,唯有与原作情感内涵相契合才能声入人心。美声歌唱语调轻重强弱的处理技巧包括:

①语法性的重音强调。在声乐作品的一句歌词内,通常会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群,换言之即为声乐语言所描述的对象,而用以描述意群的语句内并非所有的字词均需要重读强调,最为简单的辨别方式便是依据语言最为基本的语法性。以汉语言为例,通常情况下谓语部分重读强调可突出意群的动作流线,使得美声歌唱更具动态感;动词与形容词的状语也需要重度强调则体现出一种态度倾向;名词前的定语需重读强调,凸显出意群的特征,使得声乐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更加饱满、鲜活。

②乐句的比喻性强调。民族化的声乐作品延续了中华传统“寓情于景,寓情于物”的美学思维,正如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在民族化的美声音乐作品内多以比拟的形式凸显出音乐对象的特征、精神风貌,对于比喻性的乐句进行强调,体现出本体与喻体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会使得音乐形象更为丰满,便于受众的理解。

③乐句中反复性强调。美声作品内反复性出现的乐句、意群旨在突出作品的创作意图与思想,对反复性乐句进行重读强调,或随着音乐情感的逐渐弱化逐渐降低语调,或是随着音乐高潮的到来逐渐提升语调,都可烘托美声歌唱的氛围,将作品的思想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语调的高低抑扬

美声歌唱中语调的高低抑扬是指声调的高与低,情感的抑与扬。语调纵向的高低变化更有助于情感的瞬间爆发与情绪的回笼,易于情感宣泄与传递。从生理学层面来看,美声歌唱中语调的高低抑扬需要通过声带的张弛程度进行调控与处理,当美声作品语句情绪及情感高亢之时,声带收紧,语调提升,给人以欢快、激动或惊恐之感;当美声作品语句情绪及情感低抑之时,声带松弛,语调降低,给人以平静、悲伤或是淡然之感。音乐旋律的丰富多样、故事情节的层层迭进以及单一乐句的情感变化、乐句之间的情感衔接等都是语调高低抑扬处理的最佳契机。

①高扬型语调。此种调型的显著特征为语调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一般处于美声作品的高潮部分,美声作品通常以高扬型语调表达热烈欢快、炽热称颂、坚定不移、激愤慷慨等情感。演唱此种调型时应当保证呼吸连续,咬字吐字清晰有力,跟随作品的情感不断收紧声带,契合作品之内涵酣畅淋漓地将作品情感表现出来。

②低抑型语调。此调型的明显特点为语调呈逐渐下降趋势,美声作品通常以低抑型语调表达悲伤凄凉、苦闷压抑等情感。演唱该调型时应当保证呼吸力度适中,咬字吐字清晰,声带张弛有度。

③平直型语调。此种调型最大的魅力在于娓娓道来,如在耳边低诉,讲述着美声作品的故事、主人公复杂而又深刻的情感情绪以及主人公的心路历程。若想唱好平直型语调,便需要将自身视作讲述者,致力于以音乐的语言客观且生动地展现出故事的情节,此时情感含蓄、情绪内敛,似是有意识地克制,也像是在为后来的情感爆发积蓄力量。作为铺垫的平直型语调给人以片刻的舒缓稳定之感,更易于表现出细腻的情感。

④曲折型语调。此种调型的音高与声音力度富于变化,体现出纠结复杂的内心状态。演唱者需要调整自身状态真正融入到声乐作品中,细致入微地观察与剖析每一次变化背后所蕴含的意图。如部分美声作品音高的变化是为了形成回旋跌宕的音响效果,在演唱时便需要在呼吸上下足功夫,保证演唱一气呵成、行云流水,如潮起潮落般坚定有力,亦如花开花落般情致盎然,便可将这种曲折复杂的变化寓于语调的高低抑扬中。

(三)语调的连断停顿

美声歌唱中语调的连断停顿是指连音或跳音(顿音)。语调的连断停顿处理,能够以声乐语言表现更为细腻的情感,如迟疑与询问中以圆滑而又连贯流畅的音体现出对自我与时代、自我与他人之间关系的深沉思索,听者不由得在内心中思忖置于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何为美、何为价值;再如欢快与兴奋中以一字一句跳顿明显的音体现出情不自禁地喜悦,给人以亲切之感,也给人带来美妙的视听享受。

但需要注意的是,美声歌唱中语调的停顿并非声音的休止,而是要以“器乐”形式保持声带的低频率震动。例如,在乐器演奏中,当拨弦、弹奏停止后,由于弦的震动不会立刻停止,便会产生泛音,留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带给人别样的审美余韵。美声歌唱也是如此,连中有顿,顿中有余韵才是最佳的美声歌唱境界。如果在演唱中声音戛然而止,则会给人断断续续之感,演唱者也需要为下一乐句的演唱重新调整气息,不仅不会表现出语调的灵动性,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在美声歌唱中,歌唱者首先需要对美声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分辨其中应用连音或跳音演唱技法的部分,再通过连音与顿音的巧妙运用,保证连音流畅自然,顿音铿锵有力,且连音中有停顿,顿音中有连贯,这样才能够使美声歌唱艺术表现连贯自如,回旋婉转,优美动听。

四、对美声歌唱的几点建议

被誉为“东方夜莺”的吴碧霞老师曾言,歌唱不是以技术堆砌起来的空泛的艺术,歌唱自身也并无特定的技法或是技巧,心中有音乐、有感悟,便会正确自如地处理歌唱中声音的收放与情感的表现。这与我国自古以来崇尚的“师法自然”相得益彰。美声唱法虽然源于西方,但近年来在我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美声歌唱表演规模也愈加庞大,在为美声演唱者提供更加多元的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对其演唱技艺、音乐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粗浅地认为,若想掌握美声歌唱中语调处理的要义,便需要认识到语调处理的价值与作用,深入领会美声作品的情感、内涵及作者想要创达的思想与精神,致力于追求如说话般得体、自然、自如的语调处理效果,以此增强美声歌唱的感染力与艺术表现力。

(一)深入把握作品内涵

情感情绪是美声歌唱语调处理技巧运用的依据,情感的高亢与否决定了语调的扬抑、强弱、高低、急缓。为此,在美声歌唱训练与实践中,歌唱者都需要以作品分析为起点,结合作品创作背景、作曲家的生平经历、时代特征与音乐流派等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再结合作品的曲式结构、节奏节拍、旋律、和声织体等做好乐句处理,明确乐句的语调特色及前后乐句内语调的转变,在深入分析作品的基础上再选择相应的语调处理技巧,能够保证美声歌唱语调契合其所追求的灵活、富于变化、质朴与韧性。

(二)将朗诵技巧迁移至美声歌唱

由前文论述可知,美声歌唱语调与说话语调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在日常练习中可将朗诵技巧迁移至美声歌唱中。例如,美声歌唱中,受到音乐旋律及节奏型的影响,在歌唱部分歌词时会出现歌唱出的发音与原本发音不符合的情况,此时,歌唱者可以将朗诵内的升、降、平、曲技巧迁移至美声歌唱中,对发音易发生偏差的“浪”、“路”等字进行降调处理,便可以改变此种情况。除此之外,在歌唱悲伤曲目是,可使用朗诵中“气息在先,声音在后”的语调技巧,气息与声音之间似有阻滞,可以表达出凄厉、哀怨之情。

五、结束语

美声歌唱中的语调,正如说话一般是情感、态度与音色的有机结合,可通过调整语调的轻重强弱、高低抑扬、连断停顿细致地表达情感、烘托演唱氛围。而对语调的自如处理,建立在演唱者作品内涵与艺术特征的精准把握上,唯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反思教训,在日常训练中刻苦练习、坚持不懈,在分析作品时浅入深出、端正态度,才能够掌握美声歌唱中语调处理技巧的要义与精髓。

猜你喜欢

歌唱者声带乐句
《舒伯特小提琴奏鸣曲D.574》钢琴伴奏演绎分析
浅析情绪在歌唱中的作用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声带息肉症状表现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长颈鹿为何是哑巴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声乐教学中歌唱者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情感体现与艺术处理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