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摄影摄像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21-12-04邱禹明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年4期
关键词:摄影作业课程

◆邱禹明(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教育部在2012年调整了本科专业目录,首次在一些高校设立新专业。其中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将电影摄影专业更名为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早在2001年就重新确定了电影摄影的专业培养目标,由原来培养电影摄影师改为培养有影视制作能力的职业摄影师,并将教学重心由“重技术”转向到“重叙事”上,并在“重叙事”基础上向“重造型”方面推进。在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常规教学规划中,大学一年级新生先以图片摄影拍摄为主进行学习,通过《摄影造型基础》《造型艺术构思》等造型课程训练学生对于静态影像的技术控制,叙事表意与造型技巧。对于动态影像进行学习和拍摄训练始于大学二年级。这样学生在大一打好坚实的实践基础,大二阶段循序渐进,进入电影摄影专业领域。

在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为主的部分院校中开设的大一阶段的摄影摄像技术课程,尚未把静态影像与动态影像分开教学。两门教学目的和专业学科需求完全不同的课程放在一起教学,容易给授课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教学定位难度。部分院校会将摄影摄像课程分为两学期授课,例如摄影摄像I在第一学期以图片摄影的静态影像为主,摄影摄像II在第二学期以影视摄影与制作的动态影像为主,这样起到学科转换和专业知识过度的作用,使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讲故事是一个古老的手艺,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王竞教授在《故事片六讲》中提出:“有些人以为自己在讲故事,或者至少生活在故事中。比如把自己的活动、吃过的故事晒进微信微博,在网上发表陈词滥调的心情故事……看似在讲述,其实恰恰是在追随别人的故事。以为自己在讲故事,这有时会成为一种幻觉。看看每年报考电影学院、想成为电影导演的数以千计的考生,其中只有极少数人具备成为故事讲述者的天赋。但是人们往往是在过了很多年、自己有过惨痛的人生教训之后才认识到这一点。对我来说,判断一个人能不能成为导演,不是看他是否具备讲故事的技巧(尽管这也是必须的条件),而是看他是否具备从生活中发现价值和意义的能力。”

詹姆斯•卡梅隆在中国的一次讲座中表示电影包括了技术和故事两大部分,在学习了技术后,同时要记住电影是关于人类的故事,是人性的,需要用你的心灵与观众去沟通。如果创作者没有自己的生活,那么拍摄出的只是关于别人电影的电影。王竞和卡梅隆的观点,首尾相连,简而言之,影像叙事作品需从生活中提炼出价值与意义。而这种生活从哪来?从属于自己的生活里独有的经历中来,最终回到生活中去与观众进行心灵沟通,形成一个闭环。

以上观点带出一系列的教学问题:什么样的故事适合去影像化?怎么用影像去讲故事?影像叙事需要哪些造型手段?造型手段如何更好的帮助叙事?

围绕用摄影或摄像讲故事的四大造型元素:光线、光学、运动、色彩,建议在每个造型元素的讲授中,教师把知识点讲授完成后,可以安排小组作业。

例如如何只用光线元素做一个短片拍摄训练,光线如何塑造人物性格:光线在演员面部所占光比,受光面、背光面与阴影的比例如何参与叙事。光线如何叙事抒情。如何只用光学的元素做一个作业拍摄训练,采用什么焦距段,什么光孔和景别去塑造人物性格。光学镜头与景别机位搭配如何叙事抒情、表情达意。

如何只用运动摄影的元素去做一个作业拍摄训练,是采用晃动的肩扛摄影,或是有呼吸感的手持摄影,或是使用斯坦尼康稳定器去跟随摄影,还是可以采用铺设轨道,摄影机放在轨道车的移动摄影方式,亦或是选择将摄影机装在摇臂上进行俯拍或仰拍,或者是横扫的运动摄影方式去呈现影像叙事的不同规定情境的特质。

如何只用色彩的元素去做一个作业拍摄训练,如何采用色温冷暖去塑造影片气氛,如何通过色彩的冷暖关系去塑造人物性格、人物关系,然后呈现一个故事。

最后可以将四个造型元素,分配不同的比重,综合使用进行一个作业的训练拍摄表达。

以上四个造型元素可以适用于图片摄影和视频短片。图片摄影例如用十六张图片以组图形式讲述一个故事,但在运动造型元素上有所限制,可以使用运动模糊的形式表现静态摄影中的动感。

视频短片可以设置为1-3分钟的作业,时长不宜过长。学生讲述故事的类型配以何种造型技巧,每种造型技巧的比重分配较为合适,教师给与适当的指导。

教师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去布置作业考核:摄影摄像课程作业建议可以采取考核作业项目竞争制,每位同学都要准备一个影像故事选题的策划案。策划案包括前期场地选景素材、故事大纲、主题立意、人物设定、故事影像叙事所需要使用的摄影摄像造型技巧:光线、光学、运动、色彩,如何使用,及使用比例说明。

学生自主选择故事主题、内容,教师鼓励学生选择生活中自己发生的有独特感受的故事,在与学生课下沟通时,鼓励学生自己去提炼出自己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秉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创作原则与创作思路。

在同一个班级,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因材施教,要善于发现同一个班级里不同学生具备的不同长处。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前期摄影摄像拍摄,习惯用影像去思维,可以拍摄出很生动的叙事影像。有的同学喜欢表演,喜欢出境在别人拍摄的画面中,渴望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有一定的镜头感与表演欲望。有的同学文学基础很好,喜欢用文字讲述一个优美的故事,文案策划与执行能力很强。有的同学导演意识很强,有强烈的作者意识,喜欢模仿电影中的视听语言,分析电影中关于影像美学的哲学思考。有的同学喜欢做后期,如影像视频工程、片头特效、调色、字幕栏目包装。根据学生不同的艺术禀赋可以开设一些在摄影摄像学科内不同的专题案例去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摄影摄像课程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走上讲台给全班做阐述,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竞选自己的故事项目。全班每位同学都参与投票是否加入他的小组,班长统计全班每位同学的选票,投票分数排名前十位的同学即为作业小组的组长,组长有权利去自由挑选自己的组员。按照每个小组最少一人,最多不超过四人根据全班人数进行分组。

分组完成后,组长定好拍摄周期,期间约定每隔多久时间将部分拍摄素材提交教师,教师给作业小组成员一定的指导意见,教师在拍摄进程中和拍摄项目结束时都给学生提供参考与修改意见。

成片完成后,小组作业在课堂上进行放映点评,小组成员分工演讲阐述自己在作业中的创作理念与职能分配,与全班同学交流反馈影像叙事作业的完成度,检验实践成果。教师最后进行点评。

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空间很大,需要进一步去探索和研究,专业性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也不尽相同。例如王竞教授曾经邀请著名演员冯远征在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开设了表演课程,摄影系的学生同样需要借助学习表演,去理解人物塑造,去理解身体在镜头前的表演与呈现方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如果教师能在摄影摄像课程中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点燃自己学习能力的热情,那么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就贡献颇大了。

猜你喜欢

摄影作业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作业
我想要自由
摄影42℃展版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